“知道的是在考柜员,不知道的以为在选行长”当代金融人有多卷?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1-11-04 14:58
阅读:1087次

有人说,社会固守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现代社会的高压下,催生出“内卷”这个名词。内卷的意思是:在资源已固定且饱和、无法更进一步的某个环境中,强行进行消耗竞争,最后人人精疲力竭,苦不堪言,却没有获得更多利益。
有一个很经典的乘地铁比喻:你起个大早出远门,7点到了地铁站发现已经有很多人。于是你去了前一站,发现前一站还是有很多人,再去更前一站,还是有如此多的人。
而整个过程中,列车数量、人数都没有发生变化,但乘车这件事却变得复杂,耗费的时间也多了一倍。无论怎么折腾,上车人都是这么多。
金融圈就是内卷的“重灾区”。
所有人都去抢数量稀少的岗位,导致竞争愈演愈烈,岗位要求也越来越高。
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了909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在这909万人里,竟然有超过10%金融、财经类毕业生,等着进入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工作。
然而,这些金融机构每年招聘的岗位数量越来越少。
数据统计,2010到2019这9年间,金融三大行业新增了大约118万人,平均到每年就是13万的就业增量,就算考虑到有人退休带来额外10%的岗位新增,也不会超过15万个工作岗位。
这意味着什么?
行业红利减少,人才供大于求,今年900万毕业生,有100万学金融类专业,毕业后要疯抢15万岗位。
01
学历内卷
明显的内卷特征就是学历。尤其投行,如果不是顶尖名校的学历背景,连入行的机会都没有。
有非常多211本科毕业的金融专业学子,甚至985毕业硕士,毕业后进入银行从坐柜台当柜员开始。
某头部投行的实习生招聘要求中,就写到对学历的严格要求:
1. 就读于头部985名校或顶尖211财经名校
2. 985院校仅限“清北复交人浙科南”
3. 211仅限“两财一贸”
4. 必须是在读研究生或大四保研生
金融是对学历要求这么苛刻的行业吗?
十年前,本科专业的学生也能去搏一搏券商、基金、银行总部的工作。
然而近几年金融行业已经转入存量发展阶段,每年只招几个人,却有大把的招聘者抢这些位置。
申请人数增加,岗位要求必然被提高,激烈竞争下对于人才标准越发严苛,门槛越来越高,最终成为了“内卷重灾区”。
图片源于网络
财经高校分数线高,某些二本院校的金融专业甚至比一本线还高30多分。
然而重赏下必有勇夫,高薪下必有“卷王”,金融专业每年都是最热的专业。
据Ipsos益普索《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商科专业仍呈上升趋势。
图片源于网络
02
实习内卷
除了学历之外,金融圈对实习经历非常看重。
LinkedIn曾发布一份数据:从业者进入投行之前的实习工作平均为1.56份,对于金融人来说,实习证明简直是入圈的必需品之一。
图片源于网络
网上曾流传这一张国内顶级投行的实习生招聘,一天17小时一周7天……而这,只是一份实习工作。
图片源于网络
17小时、一周7天……这不止是007,简直要突破人体生理极限了。
03
工作强度高
如果说“卷”学历是金融圈入圈的敲门砖,那么“007”则是金融民工们的生活日常。
《中国金融人士健康白皮书》曾经记录过金融人的工作时间:
49.7%的金融行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间为46到55个小时;39.2%的金融行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间为55到65个小时;11.1%的金融行业人员每周工作超过65个小时。
行业红利在减少,金融人们在职业焦虑下自发地进行内卷。先前一路的沉没成本,足以成为金融人的内卷经验,或者成为不甘心放弃的执念。
我有一个金融行业的朋友,每天的工作连轴转,到点也不下班回家,即便是下班也是去下一个公司,或者下一桌酒局。第二天早上开冗长的晨会,将自己最近的工作事无巨细地拆开来汇报。
他也坦言很多工作除了消耗时间,并没有产生什么业绩效益。但为了能分到一杯羹,所有人只能被迫陷入这样的无序竞争里。
各大机构也在卷,项目竞争上也有这样“内卷”的现象:你报价低,我报价更低;你能提供的,我能提供更多……
我问那个朋友,你的学历和工作能力这么强,为什么不换个压力小点的工作?
他说金融圈的薪资不低,而且其实去哪儿都一样。如果想着进了圈就天下太平马放南山,那就大错特错了,圈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人正在寻找机会。
为了与时俱进,他时常看招聘软件上关于金融岗位的技能要求,了解金融行业最近的人才需求,看看ACCA、CMA、CFA®、FRM®、CPA……这些证书与岗位的匹配度,根据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个人需求学点什么。
金融人的内卷路漫漫,在遇到自己人生的突破口前,且行且沉淀吧。
推荐阅读:【金融人毕业到底能做哪些工作】
2022年FRM®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FRM®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