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M®金融风险案例分享|信孚银行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1-04-14 16:49
阅读:3614次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把控住了风险,就是掌握住了财富。
想要深度理解FRM®,需要对历史上曾发生的经典风险案例有较为深刻的认知。
成功的经验也许是幸存者偏差,但失败的经历一定有其必然原因。
今天,小博就为大家带来历史上著名的金融风险案例——信孚银行。
案例回顾
美国信孚银行(BankersTrust)为宝洁公司(P&g)和吉布森公司(GibsonGreetings)设计了一个融资的方案用以降低二者的融资成本。
这个融资方案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帮助这两家公司降低融资成本,但是在小概率情况下会出现巨大的损失。
1994年宝洁与吉布森公司一起起诉美国信孚银行,他们认为正是信孚银行在融资方案中存在误导性陈述,使得他们在衍生品交易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很显然,信孚银行设计的融资方案并没有达到这两家公司的预期。
最终,信孚银行因为自身的“道德”问题而败诉,名誉扫地,其首席执行官CEO被迫引咎辞职。
1999年,信孚银行被德意志银行收购。
破产原因
1、信孚银行并没有真实告知客户其所签订合约的收益与风险,而且设计的产品过于复杂,对客户存在误导性。
信孚银行为这两家公司提供的合约十分复杂,市场上缺乏类似的产品进行比较,并且还在诉讼中坚称已经宝洁与吉布森公司明确告知了合约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以及相关风险。
2、信孚银行交易员职业操守存在问题,在电话里嘲笑客户致使其在法院上败诉。
在法院上,信孚银行提供了交易员的通话录音用以自证清白,但是在录音中,银行交易员却吹嘘自己是如何利用复杂的产品合约来愚弄客户并且还声称客户根本不了解这些合约的真实风险。
经验启示
1、公司与客户签订合约时一定要做到信息透明公开,充分告知其权利与义务。
2、公司的交易人员务必要保持严格的职业操守,不可利用职务便利戏弄客户。
总之,信孚银行案发人深省、对后来的风控机制也是影响深远。
所以,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人性、规范人的操作和行为,才能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2022年FRM®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FRM®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