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须知的恐怖员工离职成本从何而来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0-08-14 16:04
阅读:1627次

员工离职,似乎一直以来都是HR涉及的话题,但是你知道吗?它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密,只因为其中涉及到了一个问题:“成本”。并且世界500强里,有很多的企业,都是财务兼着HR,因为都是服务性的部门,而财务的数据更齐全,更能植入到企业管理的每个细节当中。看到这,你还觉得员工离职管理会计丝毫没有关系吗?接下来,小博就带你了解员工离职的成本有多高,为何会成为企业的一个难题。
恐怖的离职成本
首先,根据《财富》方面得到的讯息我们就可以得知:员工离职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而财富500强公司通过积极招聘离职员工每年平均就能节约1200万美元甚至更多;调查显示,返聘人才的工作效率比哪些真正“新入职”的人要高出40%-50%。
如果上述的还不够直观,那么接下来我们不妨从单体离职员工的工资方面来谈成本,这也更是令不少企业头疼的问题所在:
1)员工的离职成本大约是这位员工年工资的150%;
2)按照员工的技能和他的职责水平来计算,每个员工离职后,这种员工跳槽的损失是离职人员工资的93%-200%。
3)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
4)替换一名普通员工的成本约占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1/3;
5)对技能紧缺的岗位,其替换成本相当于其全年工资收入的1.5倍;
6)默克制药:员工离职的成本相当于员工年收入的1.5至2.5倍。
更为恐怖的是:权威机构估算,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照此计算的话,如果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3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员工离职率为20%,则有6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这就属于连带引起的潜在成本损失。
试想企业员工整天都在忙于找工作并处于观望迷惘状态,那么这种现象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成本将会有多大?
那员工最常见的离职高峰期都在什么时候呢?各位管理会计,特别是财务兼HR的小伙伴们也是可以了解一下的哦~
员工最常见的三个离职高峰期
1、试用期前后的新人危机
很多的企业在招到新人后,都希望新人立马就能上任为公司创造价值,于是当新人一进公司,三言两语介绍一下工作的大致情况后,就“放手”让新人独立地去开展工作,而忽视了新人对于公司显文化与潜规则的无知。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他则会感觉到在公司里学不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技能,同时也没有可观的薪酬来吸引他们,更没有积极有趣的企业文化氛围来促使他们融入,这时他们就会选择趁早离开。
2、在职两年后的升迁危机
经过一定时间的工作历练后,员工都希望自已能得到认可与升迁。然而当他们感觉到自已的升迁越来越慢,且机会越来越少时,这些就开始想找寻外面的机会。两年,实际上是员工真正熟悉了公司环境及业务特点,渡过了“适应期”、“学习期”,进入发挥能力,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贡献期”。此时离职,对于公司来讲,无疑是一大损失。
3、在职八年后的工作厌倦危机
大多数的职场人士都会对现有工作有厌倦心理,当我们年年如一日的重复同样的工作,对于所开展日常工作,已是捻熟于心,不再有什么压力感和挑战性的时候,人所固有的追求新鲜感与好奇感的本性就会露出来,而对现有的工作就会失去兴趣与动力。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在公司里做了八年之久以后,他在公司内的位置已基本上趋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是遇到了职业发展中的“天花板”。当职业生涯已走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如果公司不能及时提供“柳岸花明”的成长空间,员工就会另谋高就。而由于此类员工已发展成为公司的核心骨干,他们的离职,无疑会为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看完本篇文章,是不是觉得员工离职后的成本问题很头疼呢,但这也是管理会计必须知道的知识点哦~所以说请善待员工,特别是优秀员工!
2022年CMA最新资料包领取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M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