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漂泊海外30年,将女儿送出国,奋斗一生无怨无恨!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11-19 16:18
阅读:1416次
如果有人问你:幸福是什么?你会怎么回答?也许有人会说幸福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也有人会说幸福就是看着儿女健康快乐,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也一定会有人说幸福就是赚到更多的钱。对于幸福,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界定。那么,你认为的幸福又是什么?
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感慨良久。不经意翻出来,重新又温故了一遍,依然感动不已。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在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宫身上得到了较好的诠释。
华裔日籍日本大富电视台社长张丽玲女士,从1996至2005年费时十年,拍摄制作了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此片讲述了一位名叫丁尚彪的上海人,在海外工作生活30年,只身托起一个家的故事。
丁尚彪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父亲做过国民党,“出身不好”。所以,在那个年代,丁尚彪注定在国内不会有更大的作为。他拼尽全力,也不过成为一个后勤股股长。
在妻子因为他的出身问题,遭到单位不公平待遇后,丁尚彪万念俱灰,决定远走他乡,去日本多赚点钱,给家庭找一条出路。
当时,他可能没有想到,这一去,他在日本漂泊了15年。
为了凑足前往日本留学的费用,他和妻子借遍了每一个亲戚朋友。凑够了42万日元,折合3万多人民币,这在当时,相当于他和妻子15年的工资总和。
丁尚彪是以留学的身份出走日本,但由于学校位置太偏远,又坚决不允许学生赴日3个月内打工,所以丁尚彪和几个同学逃去东京。他也因此失去了在日本合法滞留的签证,一旦被发现,强制遣送回国就再也回不来了。
丁尚彪从此成了“黑户”,他同时打了好几份工,白天在工厂做工、晚上在饭店洗碗、周末在大楼扫地,一天能赚1000多块人民币,同样的工资,在上海要干10个月。为了拿到更高的工资,他还考了五份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还清债务之后,丁尚彪没有回家,继续留在日本为家人挣钱。因为他看到了希望,女儿的进步,坚定了丁尚彪想要把她送去国外读书的想法,自己没能实现的大学梦,一定要让女儿实现。
留在日本动机在变了,唯 一不变的是他想让家人过得更好。靠着一个一个的梦想,他就这样熬过了15个年头,15年里,他没有回过国,没有回过家……,这中间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异乡煎熬的,也许是对亲人的思念。15年里,丁尚彪唯 一一次见过女儿,是她去美国留学,在日本转机。24小时的团聚,付出了他所有的青春。
15年里,丁尚彪唯 一一次见到妻子,是妻子去美国看望女儿,同样也是在日本转机,夫妻俩有72小时的见面时间。
再见到妻子时,丁尚彪已48岁,长期的艰苦生活,让他看上去比同龄人老了很多,牙齿开始松动、眼睛也花了。夫妻俩再相见时,相拥而哭,那一幕,小编久久难忘……
2004年,女儿即将博士毕业,丁尚彪也决定结束15年的漂泊,回到妻子身边。
女儿在美国买了一栋别墅,一家人随女儿移居美国。生活苦尽甘来,本可以安享晚年,但闲不住的丁尚彪又出去赚钱了,先去串烧店打工,后来又自学英语,在曼哈顿宾馆工作了近10年。
丁先生的一生都在学习,不管条件多艰苦,他都从来没有停下来过。
当知青时,只有小学文化的丁尚彪两年间自学了四册英文;
调回上海后,他白天工作,晚上到夜校学习,读完了中专;
在日本工作,一天打几份工,还要自学日语、写作,考了五份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到了美国,他又自学英语。
“我能适应这个社会,也能适应这个世 界。”丁尚彪觉得很自豪,在任何地方,他都能靠自己的努力站稳脚跟。
一个年近半百的老人,还知道在图书馆里伏案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却只会拿着手机刷个不停。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安逸,让我们缺少了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点困难,动辄怨天尤人,亦或自暴自弃。在这位老人身上,我们更多的是看到自己的不足。
丁先生值得我们尊敬,他勤奋努力,用奋斗的一生,改写了女儿和一家人的命运。任何一个人都无权质疑他生活得值不值,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丁先生说,生命就好像赛跑一样,他拿到了接力棒,并且圆满完成了他的赛段,交给了女儿。而我们也同样接过了上一辈的接力棒,未来,我们又将跑上哪一段赛道,能把儿女送上哪一程赛段?
本文系中博教育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网编辑。Email:editor@zb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