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数智时代财会人才培养挑战
文章来源:CMA官方订阅号
发布时间:2022-03-04 16:38
阅读:237次

学校在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财会人员的过程中,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整个会计教育界共同应对。
数智时代,财会人员如何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型?为满足这一转型需求,高校财会培养知识结构需要作出怎样的调整?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是,财会领域的教育者需要如何应对数智时代带来的种种变化要求、调整教育理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王华教授在“IMA管理会计高峰论坛”提出的这三连问,引起了与会人士高度关注,也引发了高校财会院长们的积极探讨。
在今年5月份由IMA和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共同举办这场高峰论坛中,一个重要议题即是“数智时代新会计人才培养”。正如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田高良教授所言,在这个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交融渗透的数智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品将被场景所替代、行业将被生态所覆盖,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新时代背景下,财会人员作为企业转型变革的主体,亟待更新基于大工业时代所形成的会计理念和知识结构。在本次论坛上,包括王华、田高良在内的诸多专家指出,学校在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财会人员的过程中,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整个会计教育界共同应对。
知识结构更新
据与会者介绍,当前高校财会教育的一大问题,是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仍停留在数据录入、记账、制表等基础财会核算工作上,与信息化尤其是数智化会计实务逐渐脱节。例如,目前企业财务运用信息化、智能化工具与手段,已经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审核会计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和三大报表、生成分析意见等一系列工作,而且无需人工干预。这意味着基础核算工作完全可以被财务机器人等智能化工具取代,随之而来的,是企业越来越需要财务人员为管理控制、经营决策提供切实的支持。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黄世忠教授结合技术发展分析指出,财务机器人的工作模式是7×24(每周工作七天、每天24个小时),工作时长和效率都优于人工,如果高校财会教育不能与时俱进,记账、做会计报表等传统财会教学内容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会被列入会计史。
在此背景下,财会教育与财会人员转型的紧迫性可以想见,因此,财会教育知识结构调整成为与会人士共同关注的一大主题。
目前国内外教育界都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力图培养既具备财务专业知识,又掌握数据科技、商业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战略财务》中文刊2019年第4期中《培养恰当的技能组合》一文的,详细介绍了亚洲首个推出财务数据分析硕士项目的新加坡管理大学会计学院的做法。在本次论坛上,院长们也分享了一些转型思路与做法。
更新知识结构方面,最直接的做法是在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上调整各知识点的比例,增设和强化与新型信息技术相关的新课程。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增设大数据、智能财务等课程的同时,规定与记账等相关知识点在期末考核中不应超过整体比例的30%。暨南大学强调要让学生理解数字背后的商业故事和逻辑,特别注重数据沟通环节。
但单纯地引进理论型课程,学生依然不清楚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践,基于此问题,一些学校提出情景模拟教学。例如,重庆理工大学“云会计与智能财务分享”MPAcc课程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
据此前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程平教授介绍,“云会计与智能财务分享”MPAcc课程涉及人工智能与财务共享、RPA与财务共享、管理会计与财务共享、内部审计与财务共享等多个课题。在情景教学方面,特别安排了实验室供学生进行沙盘模拟训练。具体教学上,首先是对学生分组,并根据企业组织岗位职责和管理分工来扮演不同的角色。第二阶段是学生在阅读案例公司背景资料、了解其组织体系与财务构架等的基础上,分析案例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期望目标。第三阶段为重点阶段,学生进行沙盘模拟演练,即结合案例公司情况,通过费用报销、应收应付、运营管理、战略策划等模块的操作,全面系统地了解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及运转流程,提升相关知识能力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技巧。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沙盘模拟结果进行展示,以自评、互评、老师点评等方式来对沙盘模拟过程中的问题或知识点进行总结。【点击免费下载>>>更多CMA学习相关资料】
总体而言,这种教学方式在巩固学生基础财会知识的同时,可引领他们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深入理解企业业务流程、培养决策管理能力和提升沟通协作意识。
在更新知识结构方面,有些学校更前进一步,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中切身体会财会智能化变革的意义和现状。例如,浙江大学智能财务专业依托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所,组织学生深入华为、阿里巴巴、金碟、吉利、深交所等大型企事业单位,调研并观摩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财务领域的运用。
除了走出去,很多学校也积极将具有丰富经验的实务界人士引进来,为学生举办多元化专业讲座等活动。另外,还一些学校创办短期学习项目,面向外校学生开放。例如,中央财经大学近几年推出AI方面的项目,组织特定智能财务案例方面的分析交流。
教学相长,除了高校在教学知识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更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李胜教授认为,教师传授的是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但到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情景来运用知识,其中可能会有很多变化,学生需要自己去适应、去学习,这也是高等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就如老师即使教授了学生如何游泳,但学生要真正学会游泳,还得自己去实践和摸索。
教育理念转变
不过在多位与会者看来,高校会计教育转型的基础在教师,而不是学生。从高校当前现实情况看,首先是应用型师资匮乏。与会者表示,调整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架构并不是难点,真正的困难在于增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相关课程后,由谁去实施教学。其次是高校教师也在转型之中,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经验,本身对新信息技术等新知识的了解以及如何融合会计与数智时代要求、平衡二者结合程度等,还有待探索。
教师是推动高校会计教育转型的核心力量,为更好地引导学生转型,他们需要积极理解、响应数智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对此,多位院长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是要转变教育理念。理念是做好财会转型的基础。一位与会者指出,目前高校教育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会计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其首要责任是教书育人,其次是保证科研和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不能一味地偏重个人科研成果。
其次是要提升自身新技能。当前高校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已经从单一型会计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会计交叉学科增加,一些学校也陆续推出了会计专业与诸如数据工程等专业相结合的课程。但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黎文靖教授也提醒指出,会计专业不能单纯引进计算机等院系的师资,因为这些教师未必理解会计运用的场景。他认为应当更多推动会计系教师去学习最新信息技术,再结合自身商科及会计知识,教授会计专业数字化课程。
此外,很多大学也开始整合学科建设,从总体上规划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如据报道,浙江大学智能财务专业的设立,就是响应学校“人工智能+”的新文科建设发展战略。这其实也提出,会计教育的改革,除了加强会计与智能化、数字化的结合,还应该从学校或学院的整体发展战略出发,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去推动转型,这样的“借力”更容易获得转型的资源和支持。
财会领域的转型还在持续之中,财会人才培养任重道远。高校需要在不断探索的同时,积极与实务界联合,正如田高良教授所言,二者应齐心协力,推动数智时代下财会人才培养的转型,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智能财会人才。
王倩楠,IMA研究部研究专员。
相关阅读:【CMA重塑管理会计师的职能】
2022年CMA最新资料包领取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M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Enic

雅思8分,口语7.5,写作7,本科武汉大学英语专业,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 资深雅思综合教师,通晓听说读写各科,从应试技巧和英语能力积累方面同时提高。在教学中完全立体式呈现全方位的英语知识,如从某一个单词或句子便可延伸至其纠音,听力和阅读中的常见替换或考点连读,写作中的词伙表达和常见句型错误,口语中的扩展表达等。使得学生彻底摆脱枯燥的单方面学习,在基础班和提高班中效率均事半功倍。 曾带出雅思阅读满分学生,多名8分9分阅读学生,口语和写作帮助多位同学跨越瓶颈分数线,实现高分段1-1.5分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