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M®金融风险案例分享|冰岛的“国家破产”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1-02-01 16:14
阅读:3820次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把控住了风险,就是掌握住了财富。
想要深度理解FRM,需要对历史上曾发生的经典风险案例有较为深刻的认知。
今天,小博就为大家带来历史上著名的金融风险案例——冰岛的“国家破产”。
案例回顾
冰岛,一个美丽富饶的北欧温泉岛国,被联合国选为全球最适宜居住的国家。由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面临着“国家破产”的危险。
在2005年,冰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975美元,位居世界第三。除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之外,原来冰岛还是世界上第二长寿的国家,以及世界排名第一的人类发展指数,被誉为“世上最幸福国家”。
而如今,冰岛市值排名前三位的银行已全部被政府接管,冰岛货币克朗今年以来贬值已超过一半,很多冰岛人甚至产生了移民的想法。
1. 2008年10月9日,冰岛市值排名前三位的银行已全部被政府接管。数据显示,这三家银行的债务总额为61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冰岛GDP的12倍。
2.冰岛出现严重金融动荡,冰岛克朗今年1月份以来贬值超过一半。
3.冰岛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俄罗斯等申请援助,以应对金融危机。
破产原因
1.直接原因: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偿债能力的危机,冰岛的资本不足够偿还这种债务。
一开始是流动性的危机,中央银行帮助解决流动性的问题,但中央银行的责任没有得到很好的履行。
冰岛这样的一个小国家有自己的货币,流动性的问题是致命性的。
2.根本原因:政府没有进行有效的金融监管,反而鼓励银行的投机行为。
冰岛和欧洲的其他国家一样,对自己的金融体系进行了私有化、放松了管制。
私有化之后带来了投资的繁荣,以及资产价格的上升,以及资产价值的泡沫。
国际的贷款人愿意把资金无限制地贷到冰岛,而且房价在上升,股票市场也在上升。
银行体系出现了问题这是因为,首先冰岛从一个简单的存款制度变成了一个全球的国际金融的中介机构,银行体系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银行监管机构也就是中央银行,没有能力完全的了解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雷曼兄弟破产之后,银行没有任何生存的机会,投资者的信心消失了。
经验启示
1.发展金融业必须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做后盾。
冰岛政府把筹码过多地押在虚拟经济上,使得风险被扩大导致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简而言之,冰岛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利用高利率和低管制的开放金融环境吸引海外资本,然后投入高收益的金融项目,进而在全球资本流动增值链中获利。
这种依托国际信贷市场的杠杆式发展,收益高但风险也大。
全球化带来了全球资本的流动,一个国家可以搏杀于全球资本市场,参与金融利益的分成,并攀上全球金融生态链的高端,但前提是有足够强大的实体经济做支撑。
从经济规模看,冰岛似乎并不具备这种实力,不止如此,冰岛还把发展经济的筹码过多地押在了虚拟经济上,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2.国家不能放松对金融行业的监管。
冰岛之所以出现危机,是由于金融业扩充过度,银行和大商家纷纷涉足高风险投资。
但政府对此不仅坐视不理,反而鼓励它们大举放贷,国民又常年习惯靠借贷消费,由泡沫形成的经济繁荣毕竟是脆弱的。
对这种严重失衡的状况,冰岛政府和中央银行不仅视若无睹,政府反而鼓励银行发放更多贷款和承担更高的风险。
而金融评级机构早在两年前便对冰岛银行业的情况表示关注,但冰岛当局毫无动作,今年8月冰岛的银行监管者还宣称其银行体系稳固可以抵御很大的金融冲击。
但言犹在耳,冰岛最大的三家银行在不到一个半月后全都出了问题。
通过本次案例分享,希望能让同学们在金融风险的学习道路上有所收获和启发,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2022年FRM®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FRM®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Dyson

FRM持证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9家特约金融讲师,平安大学特聘讲师。从金融一线转型教育行业,从事金融证书培训超过近10年。 讲课清晰、有激情,能抓重点,能让学员集中注意力跟进课程进度,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被学生称为“戴神”,在讲课过程中能结合实例加深学员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讲得好又负责。已经培育出数十位优秀学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