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敏感程度分析法
文章来源:CPA官方教材
发布时间:2021-12-10 14:57
阅读:751次

《财务成本管理》是CPA考试中较难的一科,需要记住的知识点和公式较多。在复习中,考生们要熟练记住每个知识点和公式,并学会运用。本文为考生们整理了知识点:敏感程度分析法,备考的同学们可以参考学习。
敏感分析是一项有广泛用途的分析技术。投资项目的敏感分析,通常是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测定某一个变量发生特定变化时对净现值(或内含报酬率)的影响。敏感分析主要包括最大最小法和敏感程度法两种分析方法。
敏感程度法
敏感程度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计算项目的基准净现值(方法与最大最小法相同)。
(2)选定一个变量,如每年税后营业现金流入,假设其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重新计算净现值。
(3)计算选定变量的敏感系数:
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选定变量变动百分比
它表示选定变量变化1%时导致目标值变动的百分数,可以反映目标值对于选定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项目的敏感性作出判断。
依照前例数据,先计算税后营业现金流入增减5%和增减10%(其他因素不变)的净现值,以及税后营业现金流入变动净现值的敏感系数(计算过程见表5-18)。然后按照同样方法,分别计算税后营业现金流出和初始投资变动对净现值的影响(见表5-19和表5-20)。
上列表中分别计算了三个变量变化一定百分比对净现值的影响,向决策人展示了不同前景出现时的后果。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决策人认识项目的特有风险和应关注的重点。例如,税后营业现金流入降低10%就会使该项目失去投资价值,若这种可能性较大就应考虑放弃项目,或者重新设计项目加以避免,至少要有应对的预案。该变量是引发净现值变化的主要敏感因素,营业收入每减少1%,项目净现值就损失14.07%,或者说营业收入每增加1%,净现值就提高14.07%o若实施该项目,应予以重点关注。次要敏感因素是税后营业现金流出,相对不很敏感的因素是投资额,但都具一定的影响。因此,从总体上看该项目风险较大。
敏感分析是一种最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易于理解,但也存在局限性,主要有:
(1)在进行敏感分析时,只允许一个变量发生变动,而假设其他变量保持不变,但在现实世界中这些变量通常是相互关联的,会一起发生变动,但是变动的幅度不同;
(2)每次测算一个变量变化对净现值的影响,可以提供一系列分析结果,但是没有给出每一个数值发生的可能性。
注:以上知识点来自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教材,由于政策的变化,教材不断变化,详细内容请参考最新版教材内容。
相关阅读:【CPA《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构成】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Tom

ACCA/CICPA/CMA会员,FRM持证人, SAP Certified Consultant,高级口译证书持有人; 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一等荣誉学士,曾获全国仅5名额的“香港注册会计师公会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奖学金”。 10年+欧洲大型制造业集团高级财务控制官,10年+财经培训及企业内训。累计授课100+班次,学员多次获得全国第一,执教班曾达成100%通过率。授课严谨清晰、逻辑性强、轻松幽默,精通各类会计课程,善于将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教学内容结合方便学生理解,深入研究国际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擅长通过对准则的提炼和总结设计思维导图,高屋建瓴又不失轻松灵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