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商业汇票在财务报表中如何列报?
文章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发布时间:2021-11-25 15:22
阅读:1377次

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之前,应收商业汇票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项目为“应收票据”,而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之后,应收商业汇票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项目可能是“应收票据”,也可能是“应收款项融资”。根据《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9〕6号)规定,“应收票据”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应收款项融资”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等。因此,应收商业汇票列报于“应收票据”还是“应收款项融资”,取决于其作为金融资产被分类到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还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关于金融资产分类的相关规定,一项金融资产被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还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取决于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如果企业管理应收商业汇票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即,票据到期托收票据取得现金)为目标,则应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列报“应收票据”;如果企业管理应收商业汇票的业务模式为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票据(例如,在票据未到期之前予以背书或者贴现)为目标,则应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列报“应收款项融资”。在企业管理商业汇票业务模式的判断上,实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票据在背书或贴现时不能终止确认的情况下能否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实务中,部分企业在票据背书或贴现时不能终止确认票据的情况下,仍将此类背书或贴现行为认定为“出售”该类票据以获取现金流,从而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笔者认为,要满足“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以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这个业务模式,此处“出售”必须满足会计上终止确认的条件。如果背书或贴现不满足终止确认,实质是以票据为质押获取相应的借款或者延伸了供应商的信用期,并不能将其认定为“出售”。这种情况下,将业务模式认定为“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以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是不合适的。因此,若票据在背书或贴现时不能终止确认,则不能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2.在确定业务模式是否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时如何考虑背书和贴现(假设背书或贴现时票据可以终止确认,下同)的比例。在确定业务模式时,实务中还有一个困惑是如何考虑背书和贴现的比例。如果企业持有的票据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企业是否完全不能或者只能在很小的比例范围内进行背书或贴现,否则不得认为管理票据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点击免费下载>>>更多财CPA相关资料】
对于该问题,财政部会计司已通过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2021年第2期)的方式予以了回复。根据回复内容,如果企业能够解释出售的原因并且证明出售并不反映业务模式的改变,出售频率或者出售价值在特定时间内增加不一定与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相矛盾。即使企业在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增加时为减少信用损失而将其出售,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仍然可能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如果企业在金融资产到期日前出售金融资产,即使与信用风险管理活动无关,在出售只是偶然发生(即使价值重大),或者单独及汇总而言出售的价值非常小(即使频繁发生)的情况下,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仍然可能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因此,不能因为企业持有的票据存在背书或贴现行为就认为其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以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如果企业持有的票据以托收为主,同时也存在背书贴现等情形,但背书贴现只是偶发性行为,或者不是偶发性行为但背书贴现汇总起来金额非常小,或者在对手方信用状况恶化时才进行票据背书贴现,这种情况下,其业务模式仍为“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3.确定业务模式的单元。
在确定企业管理应收商业票据的业务模式时,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企业应该在什么层面来确定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即企业应当从集团层面还是子公司层面甚至是将子公司的应收商业汇票分拆成多个组合,在组合层面来确定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从不同层面来看,对业务模式得出的结论是不一致的。
根据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准则第十六条及相关应用指南规定,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指企业如何管理其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企业应当以企业关键管理人员决定的对金融资产进行管理的特定业务目标为基础,在金融资产组合的层次上确定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同一企业可能会采用多个业务模式管理其金融资产。因此,企业应在金融资产组合的层次上确定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就应收商业票据管理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情形一:关键管理人员对集团内不同子公司的票据采取不同的管理目标,对同一子公司的所有票据采取一致的管理目标。这种情形下,应在子公司层面来确定业务模式,此时一个子公司的应收商业汇票被视作为一个组合。
情形二:关键管理人员从集团层面统一管理各子公司的票据,并对所有票据采取一致的管理目标。这种情形下,应在合并层面来确定业务模式,此时,集团内所有的应收商业汇票被视作为一个组合。
情形三:关键管理人员对集团内不同子公司的票据采取不同的管理目标,并在子公司内部进一步区分票据组合,对于不同的组合采取不同的管理目标。例如对于某个子公司的某一组合票据仅用于托收而不会将该类票据用于背书或者贴现,而对另一组合票据则既用于托收也用于背书或者贴现,这种情形下,应在票据组合层面来确定业务模式。
情形四:关键管理人员从集团层面统一管理各子公司的票据,并进一步区分票据组合,对于不同的组合采取不同的管理目标。这种情形下,也应在票据组合层面来确定业务模式。
表1 管理票据列报
上述四种情形中,情形二、情形三和情形四对企业管理票据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情形三和四。实务中较为常见的是情形一,即各个子公司各自对票据进行管理,因此一般在子公司层面来确定票据的管理模式。结合上述对业务模式的判断分析,笔者整理了实务中常见的管理票据的情形及其对应的金融资产分类和报表列报项目,详见表1。
推荐阅读:【中期票据和债券的区别是什么】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Sally

“零基础备考月均通过一门”成绩创造者; CICPA持证人,10+年高校CICPA教学经验,专业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多名学生毕业即通过CPA考试,上课带动性强,善于举例与互动,用自身经历帮助学生迅速把握重点,善于分析和总结,注重学习方法和应试策略,个性温柔,风格幽默,深受学生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