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会所审计职场避雷经之五 :与上司相处,“进度汇报”这回事,含糊不得!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1-02-01 16:53
阅读:1124次

“工作你做得怎么样了?”
“还有多少没做啊?”
“你预计什么时候做完?”
相信这三句来自上司的灵魂拷问,是无数审计师最怕听到的。于我而言,这三句话简直是我入职半年内的梦魇,那时被上司责骂的最多的,并不是我的工作效率低,而是对自己工作的进度不清不楚。
后来,我逐渐明白,进度汇报这回事含糊不得。但进度汇报其实又是一个很简单的小学问题,只要懂得运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这一简单的公式,就迎刃而解。
本期雷区
上司把1000份客户凭证交给你,要求你在24个工作钟(3个工作日)内检查完,你接到任务兴高采烈,开始翻看。到了第一天下班的时候,上司过来视察你的工作情况,问你:“今天做的怎样了?还有多少没看?预计要多久才能看完啊?”你一脸懵逼,因为你做的时候顾着埋头苦干,没有统计看了多少,自然也就不知道还有多少没看,什么时候能看完了。砰的一声,你踩雷了,上司很生气。
为何踩雷
审计师需要在项目开展的初期和客户协商好出具审计报告的期限,期限设定好就必须死守。对于审计师而言,在确定的期限内按质按量完成任务(meet到DDL)就是最重要的。同时,审计实际上是一种例行性很强的工作,上司可以在项目实际工作开展前进行以下预算:
工作总量:因为审计准则对于审计各个步骤、各个科目需要执行的程序有比较明确的规定,通常是可以合理预计的;
工作效率:根据每个项目组成员的职级、经验,可以大概预计他们的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运用“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设定每个成员完成工作的期限。
但实际执行时,偏差是可能存在的,因此上司就需要定期监测成员的进度,调配人力资源,及时修正。和上司说“我不清楚自己的进度”,就如拿一块布蒙住上司的眼睛,让她/他一片漆黑的往前跑。而对于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效果,非常容易陷入“无头苍蝇”的状态。
如何避雷
(一)养成计时习惯
Hour rate(小时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你一个小时内能做多少工作。通过Hour rate乘以时间,可以推算既定时间内你能完成多少工作;或者用既定的工作总量除以hour rate,就可以推算完成工作需要多少时间。
因此,对于日常工作,尤其是那些重复劳动的工作,我们要养成计时并计算hour rate的习惯。如前面举的例子,我们可以设定5分钟计时,并统计在5分钟内能翻看多少凭证,然后乘以12来计算一个小时能看多少凭证。当上司问及剩下凭证还要多久时,我们就可以用剩余凭证总量除以“凭证份数/小时”这个hour rate,来告诉上司剩余时间了。
(二)主动定期汇报
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计算hour rate外,还要利用定期统计我们的完工进度,将工作总量划分为“已完成”和“未完成”两部分,并主动将完工进度(已完成量/工作总量)向上司汇报,让上司评估人力安排上是否存在问题,是否需要增减员,或者需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指导来提高你的效率,以保证项目整体的进度不落后,按时完成任务。
做一个审计项目,犹如在海面航行,上司当舵手、成员当水手。只有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进度,并及时向上司汇报,才能帮助上司随时掌握整艘船的动向、及时调整航行方向和分工安排,稳定航行、平安靠岸。千万别再拿“我不清楚进度”的破布蒙蔽上司的眼睛了。
2022年ACCA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ACC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Ariel

CICPA会员(非执业),ACCA准会员,某世界五百强汽车企业多年财务部门工作经历,从事总账会计财务分析等多个岗位,参与共享中心建设、报表自动化合并等多项大型集团项目。实战经验丰富,业务能力扎实,主要教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成本管理,授课思路清晰严谨,又不失趣味。善于以生动有趣的案例讲解复杂的知识,帮助同学们理清知识点脉络,把握课程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