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从入门到放弃,金融没你想的那么轻松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0-03-20 09:14
阅读:3448次

虽然大家把金融喷的跟什么一样,那是你们真的没接触过别的行业,不知道别的行业的苦!我是“理工科+金融学”复合背景,别的行业也算接触了解过:
01
轻轻松松年薪百万,只存在鸡汤文里
现实终究还是那个骨感的现实
金融没有大家期待的好,毕竟太多人天天看的都是年薪百万,那是网络,不是现实生活
先给大家讲几个我身边的例子吧,可能有过相关体验的感受会更深刻。
先说一个例子:我妻子毕业后一直在事业单位工作,天天待实验室这种,现在都工作8年了,在二线省会城市,目前收入都没突破8K(单位有一堆的博士),真的是一年给你加个300、500,职称上去了能给你加个1000。
加班没那么狠,但也加班,用她的话说,还天天“x毒”!
再说说我的本科同学,有些是在工厂里面做生产管理,你要知道一些工厂一开工,原材料进去之后是连续24小时运转的,环境跟条件真的太一般了,还天天穿着比较封闭的工作服,待遇吧,呵呵了。
对了,你们知道很多单位出差标准是一天200,还是标间么?
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咱们其实还可以了。投行民工的我表示,咱出差大部分情况4星还是可以的。
为什么很多家长喜欢孩子学金融,因为看到银行的,都羡慕啊。
我自己也是一样,我受不了实验室的工作,所以转了行。
我说这些例子,不是说别的行业都不好,或者不如金融好,是每个行业其实都有自己很苦的一个点。
但有时候即便是银行的柜员,大家可能不知道对于他们来说多羡慕,这,或许就是围城吧。
知道我那个修飞机的同学,后面去了哪里么?
他去了一家金融租赁公司,做飞机租赁了,可能他是幸运的,可能我也是幸运的,我跨入了投行民工的序列(虽然一直是个穷逼+苦逼,但我也算知足吧)。
在我的同学里面,不少这样的案例。当然,更多的还是去银行的案例。
生活就是生活,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真不是动不动年薪百万的,我看经常有小朋友问我,我去某某某分行管培第一年有没有30万,你就听hr宣讲会忽悠他家待遇多好吧,大部分,是没有的。
挣钱哪里这么容易,你看看国内券商投行,底薪给的超过1万的,有多少家,80%投行给应届生是1万以下 。
不看看多少家券商,还是用的多少年前的薪资标准。
如果你想的是如何学金融能年薪百万,你早点考虑一下别的方向吧,可能写在刑法里面的靠谱,但不建议你碰。
02
核心岗位,永远是“狼多肉少”
大部分人“混”的差不多
这群优秀的年轻人,到底多少人去了投行、行研、资管、信托、租赁、总行、分行利润中心、一行两会、企业投融资岗等相对不错的岗位?
其实好的岗位,最后进去的,都是少数人,不管哪个学校,大部分人就业都是一般的,包括清北等名校,很多人最后也是去了银行的分行管培,从柜员开始做起。
没办法,这个行业核心的岗位,确实没有那么的多。
不可能名校的同学,毕业后都去了投行、行研、资管等核心的岗位,毕竟在800多万的金融从业人员中,这个比例不高。
那么,到底每年不错的岗位有多少,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做金融的核心岗位?
毕竟核心岗位就有数的,比如投行,一年也就是招个1000-2000人,大点券商一年招50-100人(大平台这两年都在100左右),箭头也是百人级别,中小就是小几十人,小券商不招或者招的很少(这里面是把股、债、资本市场部这些都加起来的)。
把行研、资管等加起来,还有一波人,整体量不大。
加上银行的总行,国有行的总行是1000人左右,工行农行一般是300左右(含IT方向,姑且都算上吧)其他几家一般是100多到200人。除了这家国有行,还有一堆堆的城商行(银行总牌照是4000多张),有些银行招的可不少,比如你看看今年的宁波银行。
所以银行总行全算上(包括了城商行、各地方的农商行等),再把分行里面的一些利润中心算上,一年就是3000-4000左右的量。
再算上一些金融租赁、少部分的PE、上市公司、国企央企的投融资岗,部分私募,一行两会,一些不错的偏体质的方向,再算上一些市场方向的岗位,加上信托、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FA等岗位。
一级、二级、市场、体质等方向全部加起来,还没到2万人。
大家经常说啥啥只要清北复交,其实清北学生就业压力也是相当的大,不要觉得清北复交怎样,其实他们面试的时候,遇到其他不错学校的,完全没法说这群大哥不行,肯定要挂他们,他们没有获得这样的待遇。
你说清北的同学,面试遇到人大、对外经贸、中财、社科院、财科所、南开、南大、复旦、上交、上财、武大、厦大、中大等学校学生,就很淡定觉得自己没问题么?
都慌的,好几轮面试+几个月实习考核,谁干掉谁真不好说。
我上述学校的同学,都有一定比例会进入到比较核心的岗位,各个学校,各个学院跟专业去的人不同而已(不用跟我杠,等你真的入行了,你会发现大家学校分布还是挺广泛的)。
即便是名校的同学,能找到核心岗位的工作,也是少数的同学,特别好的学校某个学院某专业的是一半吧,比较top名校的,大概就是30%左右,普通985会更低一些,有的学院的同学可能只有20%不到的同学,就业是不错的。
你可能想问,那其他人去哪里了?
去银行了呗,去四大八大了呗,去企业做财务了呗...
大部分名校的同学,还是要从银行分行的管培生开始做起。
至少我的同学里面,去银行分行的比例确实不低,也一直在这个体系内做着。
你能说他们做的就不是金融?
其实大家混的特别好的都少,谁也没比谁混的差多少。
都是挣点辛苦钱的人,别天天贴一些啥基金经理的简历,跟大部分同学关系不大,但你最后也不差的。
那我们再说说一下非名校的。
你如果是地方还不错的学校,努力努力,运气不要太差,那进一个地方的分行、支行,还是有不少机会的,进金融机构核心岗位,不能说没有机会,太难了。
如果说要跟名校的同学一样去竞争,那可以选择考公、事业单位。
即便你过了简历,你很难干的过别人,毕竟这个就业的氛围跟准备放在这里。那除了这些干嘛去了,比较宽吧,有部分人去考公务员了,很多人考研了,去做财务了,去做金融基层岗位了,去做市场营销了,去别的方向了。
再说一下,二本三本做啥去了,二本三本,去银行基础岗位,那确实都是少数人了。
其他的,去做金融体系基础的营销岗位,去考公(考上的少),去地方企业,去互联网公司等,入行的难度挺大的。
前一阵子跟一个三本学校的老师聊天,说他们系300人,去银行的每年就是那么十几二十个人,算就业非常好的一批,其他人,各种地方都有,还有很多工作不能落地的,毕业后慢慢继续找的,但最后,只要是本科,找个基础工作还是OK的。
等你们招人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本科生很多岗位还是不大好招的,别天天以为全世界都是清北复交一样。
03
难道想做金融一定要选金融专业嘛?
就业不如意,转型金融领域靠谱吗?
其实这条回答,我答的挺沉重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脑海里好与坏的杆秤,我一直希望尽量答的公允一些。
但大部分人学了金融是不如意的,包括名校的同学,毕竟大部分人最后去了银行从柜员开始做起,挺不甘心。
心态放好吧,这就是工作与生活,其实工作了好几年之后,想想自己入行,真的有那么差么?
你如果经历过非金融行业,特别是学校还不错的同学,我倒没听我那个银行的同学混的多么差,生活多么艰难的,不能因为没有到年薪百万,就如此的吐槽,你要想想,你好歹几年后年薪也怎么有个30,你年底奖金发的少,还能跳个槽。
你可知道,多少行业是没有奖金的,你可知道很多人一年发1万年终奖,那种幸福感。
人心就是这样,我们有多少毕业两三年的朋友,发了还不错的奖金,大骂公司不行,拍屁股走人的(我也拍屁股走人哈,不过静下来的时候,咱也得学会感谢)。
真的,如果已经选择了金融,大可不必这么消极。你说名校的同学们真的傻吗?我不做评论了。
不过对于还可以做选择的同学来说,可能需要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职业,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到底仅凭自己的一纸文凭,跟你未来喜欢的工作还差多少,有没有什么可以曲线救国的方式,有没有可能开拓的眼界。
想做金融,真的不一定需要学金融,这句话我也讲了非常多次。我同事同事里面,有数学的、英语的、车辆的、法律的、会计的,当然,肯定也有经济金融的。
只要你简历上有相应匹配的经历,面试可以干掉别人,实习考核最后能留用,就ok了,学啥专业,真没那么重要。
比如你未来想做投行,只要你有一些财务、金融基本功,跟着做一下实习,财务、法律、业务尽调,相关材料撰写都挺快,财务也不用人人都CPA,三张报表、财务指标、财务分析可以就行。
当然,了解核查这块更好。非诉里面合规、权属等东西。业务这块就是公司层面跟行业层面。
学什么专业,确实不重要,学的都是基础,经管相关专业都有学,如果没学,自己去补也很快,不是问题所在。
可以选偏理工科的专业,这样跨专业的时候,会相对简单点,未来理工+金融复合背景,多少有一些优势,不管在找投行的时候,还是类似找行研或投资类岗位。
04
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真是扯淡
能力匹配目标岗位,才是王道
硕士,本硕最好有个名校就行,当然双名校更好(有朋友复制了本硕都要求名校的,这个不绝对,关键是人合适)
不要天天看网络上各个年薪百万大咖就觉得钱很容易挣,不要看看公众号里面天天清北复交就以为投行必须要名校,这个真的是扯淡。
每年西财、东财、暨大、中南财都有去投行的,也遇到几个江财、深大在投行的朋友,深大、江财这种入投行确实比较少,但也会偶然性发生。
如果本硕一个不错学校背景都没有的话,确实挺难的。
我大概写几个,供参考,不一定全面。
北大、清华、人大、中央财经、对外经贸、社科院、财科所、南开、天大、武大、厦大、中大、上交、复旦、上财、同济、西财、中南财、东财,还有一些不错的985或者211院校。
海外院校就不列举了,毕竟海归大部分都是宇宙排名不错的。
不是每个人都要本硕名校才能去核心岗位的,至少身边投行的同事们,有不少教育背景不是本硕都特别top的。但如果本硕都不好,那确实非常的难,简历难过。
给大家讲一下个人的理解,为啥投行要名校背景的。
自己很明显的感觉吧,普通学校学生写个招股书、交易报告书、募集说明书这些东西,真的是经常会犯各种错误,名校学生也会错,但确实会错的少很多。
在投行这样的金融机构,犯低级错误是很难接受的。投行里面的工作,其实都很简单,不管是核查、走访、访谈都简单,写材料也挺八股(写的深不八股哈),但对精确度要求,对效率的要求也确实非常的高。
05
金融圈的规则:“靠实力说话”
实力,少部分靠的是背景,更多人靠的是吃苦。
还有个错误的观念,去投行的人都是有关系的。
拉倒吧,这年头这种不靠谱的关系是没有用的,靠关系搞个实习还可以,靠关系搞投行相关全职的工作,挺难的。
除非你真的能给人介绍一个IPO、并购或相关项目么,如果不可以的话,你说谁真能给你开绿灯到最后一轮呢?
求职环节可是包括网申+笔试+一面+二面+三面+实习考核各种轮次。而且每次都不是一个人。
真正的关系户,谁去非top几个之外的投行,所以,总有坑是留给不少平常家庭的能吃苦上进的同学。
如果你了解投行的工作内容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投行更多是普通家庭的员工,才能吃的了投行的苦。
之前出差多的时候,一年真的是300多天,长期不着家,熬夜,真正的二代,很多人是吃不了这个苦的。不要担心这些,靠自己实力去争取就行。
话说我身边不少做投行的,确实都是普通家庭,靠,家里条件要好,谁还吃这个苦。
本条总结出来进投行的要点:
(1)穷!
(2)能吃苦!
谁家有钱找虐干投行?谁不吃苦能到挣钱呢!
《FRM®系列课程》
“宅”家弯道超车-FRM®免费学
2022年FRM®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FRM®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Alex

华东政法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师上海师范大学外聘教授,长江出版社《财务会计习题集》主编;中国注册会计师,ACCA会员,CFA持证人,FRM持证人。 曾就职于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是会开直升机、会开坦克、会潜水,去过36个国家的“博士商科教书匠”,坚信“商科没有学不会的知识点”。教学成绩斐然,口碑极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