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事务所学习三个步骤,从打杂开始?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2-13 14:57
阅读:1256次
临近年底,就到了一年一度的工作吐槽大会。
几个好友,一边撸串,一边喝酒,回忆着这一年,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了。
年初的豪情壮志,不知道在哪一天就消散的无影无踪。
有位朋友,滔滔不绝的发泄着心中的委屈:我就不明白这工作到底是在干嘛,就是个打杂的,受了气还不敢辞职。
她本来对审计充满希望,面试和笔试,筛选掉层层的竞争对手,终于杀出一条血路,进入了最牛的事务所。
她本想,可以认真工作,哪怕挣得钱不多,也可以边工作边学习。
现实却是,工作不知道在干嘛,琐事很多,复印、打印、装订,看起来最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也就是可以用excel做几个公式。
学习?学什么了,好像已经没有时间学习。
底稿还没看懂,就去翻凭证了。
凭证还没复印完,就去盘点了。
还没看懂盘点的东西是什么,又被叫去贴附注了。
一个项目做完还不知道这个客户是做什么的,又去了另一个项目。
公司的同事还没认识,同事就已经辞职了。
我们说,如果给你一个项目,或者就给你一个循环,你可以把这个循环真的做好吗?可以发现风险,或者讲清楚这个循环里的故事吗?
或者,可以设计一个逻辑清晰的这个循环的审计方案吗?
好像也不能。
那么,你就只能是个打杂的,还叫唤啥?
很多事情,我们抱着极其强烈的学习愿望,却不懂的如何学习,懂得了如何学习,却管不住自己的懒散。
学习的必经的三个步骤:一抄,二改,三创造。
一抄,则是借鉴
我看了很多市面上的审计实务教程和书籍,大部分都是在讲底稿。
我在第一年审计的时候,也犯过同样的错误,我只会简单的、机械的将科目余额表的数字抄到底稿里,然后就好像万事大吉了,项目经理在熬夜加班,我在熬夜打游戏陪他。
我们只抄袭了底稿的表面,却根本没有理解本质。
内资所底稿中的通常会画一页审计程序和各项认定,其实那才是整个底稿中最重要的东西,先理解这些程序的意义和目的。
想学特斯拉造汽车,结果只模仿了外壳,却没有发动机,这辆车永远跑不起来。即使你做了很多的东西,其实也只是浪费时间。
我们来到事务所,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抄,眼睛看的,耳朵听的,实际做的。
把一个审计项目中的逻辑、流程、风险、问题记录下来,把项目经理问你的问题,项目组内同事的沟通,与客户之间交流的问题记录下来。
我们整理出,每个项目的风险点在哪里,完成这些风险点需要做哪些程序,这些程序需要怎么样完成,当不能完成时有怎么样的替代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审计,体会到审计的价值。
别想的那么简单,会玩个excel就完了,那么就是个民工。
二改,也就是吸收
抄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思路。
只会抄作业,永远成为不了学霸。
我看过很多的教程,或者一些大神的对小朋友的教导,分享了各种课程链接,一大堆的资料,推荐了一纸的书单。
前年流行Java,今年流行Phtyon,随波逐流而已。
有些资料确实都不错,但是,多少人只会收藏,却从不会认真去学。
把自己的百度网盘当个宝,好像是叮当猫的小口袋,存满了各种资料,其实却只是个垃圾回收站,里边有什么根本不知道。
你知道吗?
你引以为傲的excel操作,你引以为傲的数据分析,你引以为傲的这些技能,当你去投递给企业简历的时候,很多HR只会微微一笑,然后丢进垃圾桶。
因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做底稿是为了做底稿而做底稿,做excel是为了做excel而做,做数据分析是为了分析而分析。
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即使你很有毅力,如果你知道跟着网上的课程可以做出爬虫,可以做出漂亮的图表,又有什么用呢?
即使你不会Python,也可以做出爬虫,也可以做出自动化的点击和程序,工具太多了,没有唯一,但是它们仅仅是工具,包括数据本身,其实也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不管什么工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解决问题,先想清楚,解决什么问题。
吸收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
不管你是负责一个项目,一个科目,一个循环,把自己工作内的这一亩三分地先能够讲清楚。
为什么能确认这个数字,这个数字的来源是什么,做了哪些程序,看了哪些资料,判断的逻辑是什么?
如果你连自己写到底稿中的数字都说不清楚,那么你必然只能是打杂的。
三创造,也就是预见性的发现和判断力
每个项目都不同,即使做同一个循环,同一个科目,不同的客户,做法也不同。
不变的模板,百变的方式。
审计是一个灵活、持续、创造、有趣的工作。
你面对是变化,变化的客户,变化的团队,变化的环境。
要将变化中的不确定性,变成可控制的确定性。
一个优秀的审计师,要清楚面对一大堆项目和各种丢过来的工作的时候,要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
你的工作一定不会让所有人满意,尤其是你的项目经理,你的客户给你提出无非实施的工作或者程序时,你需要有自己思维,有自己的专业支撑,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新的方案和思路。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
审计能力,是需要不断训练的,
高强度的工作环境锻炼,才能打磨出高效的工作能力。
年审,就是一场集中的训练。本文作者:Benny,感谢原作者
ACCA考下来多少钱,一键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