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生可能比双非更难找工作
文章来源:职业星
发布时间:2019-07-29 09:17
阅读:1820次
知乎上有一个浏览量将近300W的问题:“名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下面讲述各自故事的回答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硕士毕业,就想进国内Top的公司Top岗位,年薪多少多少。但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以为自己是名校毕业,就可以在求职市场轻松得到想要的offer。”
双非院校的很多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下意识的会看低了自己,或者是觉得自己天生就比985/211的学生“低一等”。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名校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Star君的高中同学是一个211学校的学生。他所学的专业,就业率只有50%,所以他总在想毕业后以后究竟要怎么办,才能去竞争,去适应这个社会?
清华北大的学生也好,常春藤的学生也罢大学的学生真的数不过来。他焦虑、不安,想要争上游,但是感动自我的努力几个月后,就慢慢地进入温水煮青蛙的状态。
但是,直到一个冬天的晚上,他去学生会开完例会,已经快接近十点半了。
经过教室的时候,看到副班长还在自习,而这个女孩曾经拿了好几次年。
相同的条件,有的人在消磨着不打眼的时间,有的人正在奋斗不止。有的人沉迷于网游与交际,有的人正在自我完善。
211和985的学生有着的学历背景,也并不能高枕无忧。这个社会有太多比的人,还比你努力。谁懈怠了,谁就会被社会淘汰。
为什么你进不了名企?
有的人说进不了名校在很大概率上进不了名企,为什么会这样?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能在高考的时候进入一所好的大学,说明他的学习能力更强。
不可否认名校毕业生的眼界、格局和人脉维度比普通大学学生好的可能性更大。
但是进不了名企,学历绝不是一个借口!
首先,大公司筛选简历确实是“英雄不问出处”的。
不管你来自高大上的常春藤还是国内不显眼的二本院校,不管你是 Doctor 还是 Bachelor,只要你有能力,工作时间不长,大公司都会发出邀请,希望你来试一下。
他们不会放过任何可以筛选人才的机会。
但是名企HR对你发出了面试邀请,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没有哪个人的能力是天生的,HR判断你的能力大多时候都来自一纸简历。
HR看简历的时间也许只有十秒,如何在众多求职者之中脱颖而出,你需要一份“漂亮”的简历。
如果你的实习经历丰富,无疑是一个很加分的点。企业都更倾向于招有项目经验的员工,这样的求职者更有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拿不到名企offer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缺乏沟通技巧。如果HR问你:你能接受加班吗?你会怎么答?
A:可以接受。为了公司的共同利益,牺牲一下我的个人时间也是理所当然的。B:难以接受。加班文化真的不是我的菜,我不想为了加班而加班。
如果你是其中一个,那么恭喜你,这个名企offer,99%是凉凉了。
拒绝加班,也许是态度问题;接受加班,HR会想是不是代表你日常的工作效率太低呢?
非名校出身,实习经历又是一片空白,沟通技巧太差,这样的简历不但进不了名企,也许小企业也不会给这样的求职者发offer。
二本大学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没有二流的大学,只有二流的人生。
毕业于二流大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二流大学里,还心甘情愿过着二流的生活。
20岁时,你或许会为大学的好坏而自卑,但当你30岁后,就会发现,其实那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次选择,远不是你的所有。
我们人生的边界与界限,可以一直拓宽。
也许在你初入职场时,曾经吃过高校鄙视链的亏。入职后,很快你就会发现区别只在于,你是毕业于名校,还是毕业于普通大学,仅此而已。
如果你从不认定大学就是命运的标签,那么你就已经走在逆袭的道路上。
star君采访过很多双非院校出身的同学们,他们都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也许他们的经历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把四大都去一遍!
往届+双非,我凭什么进百度?
“按部就班”是不可能去四大的!
用大学来论输赢,永远太早了。
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走出逆势区,是沉定本心,笃守底线,奔向光明。
学校和标签只代表着过去,请你用自己的努力定义现在的你。
非名校应该怎样弥补学历短板?
学好英语很重要
如果你问那些毕业多年的师兄师姐们自己该不该加入学生会?也许会得到很多种答案。但如果你问他们对你的大学有什么建议?其中一定有一条,把英语学好。
对于身处普通大学的人来说,英语四六级的成绩极有可能成为大学四年之后的可以拿出来证明自己的资本。
曾经有学生在后台说过自己的困惑,曾经有个外企约她面试,但是需要全英文面试,平时英语用得少,就不得不放弃了这个offer,她很是懊恼。
在职场中,英文文件、收发邮件,接待外宾,与外籍人士谈合作,甚至与外籍人士共事的机会很多,英语只是working language。
学历不够,技能来凑。外语技能,可以让HR眼前一亮。
实习实践助你脱颖而出
我们终究要走上社会,选择一个专业,其实是选择了一个就业的方向。
实习是就业的缩影。
其实实习能够做到的就是将就业当中绝大多数的问题提早展现在实习生面前,会使大学生对未来职场有更清晰的了解,在今后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更合理地解决。
企业在选拨人才时更倾向于雇佣有相关经验的人。
不管你是985还是211,在就业时,你的学校招牌都无法保证你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因为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在你展示出你将来能为企业带来盈利的可能性的品质之前,企业不会雇佣你,不论你的学校多好。
提早的了解自己专业将来在社会里的分工,提早熟悉一些自己有可能进入的行业领域,提早在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上积累一些经验,真的对毕业求职很有帮助。
实习并不代表工作经历,却可以让你清晰的了解甚至预知未来。
关注行业新趋势
21世纪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趋势有关,而趋势不是用眼睛看的,是要用眼光来判断的,谁抓住趋势谁就抓住了未来。
没有危机是危机,满足现状是陷阱。
如果你依旧迷茫,请至少做好当下的事。
读一些不错的书,去一些不错的地方,保证每一门功课都顺利通过,多结交几个身上有闪光点的朋友。
也许你们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别,四年的耳濡目染,如果你给自己的人生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差距就不是高考的那些分数了。
是不毕业于名校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有时效性的,但唯有的好奇心不会被时间左右。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好奇心是我们能够不断战胜自己和战胜机器的力量。
胡适先生曾说:人与人的区别在于8小时之外如何运用。8小时之内决定现在,8小时之外决定未来。
人生再也没有这样一个四年,跌跌撞撞,悲悲喜喜,走走停停。
人生再也没有这样一个四年,你可以凭心自由而活,纯粹为自己而活。
学历的短板可以用实习、用技能、用进修、用各种途径弥补。
进不了名企只是因为学历背景这个原因绝不够充分,真正拉开人和人差距的真的是你的格局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