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零录取内地高中生, 到底哪出了问题?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5-16 10:56
阅读:1973次
01麻省理工零录取中国内地高中生
近日,美国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公布提前录取榜单(Early Action),令人惊讶的是,提前录取榜单的707位新生中,竟然没有一人来自中国内地高中。按照往常惯例,像是麻省理工类的高校,中国内地的学霸们也是榜上有名,但今年却不可思议地全军覆没,不禁令人唏嘘。
图片来源:网络
面对质疑,麻省理工发出公告,称他们是按照“学术能力、人格特质、全球愿景”三大向度筛选学生。言下之意,无异于说:“今年中国内地高中生没有展示出的学术能力、人格特质、全球愿景,未能博得美国教授的青睐。”如此模棱两可的回复,很难想象是出自以“严谨”著称的麻省理工。
无独有偶,斯坦福大学在12月公布的面试地区名单中也存在类似问题。名单显示,未来一年内,斯坦福将在全球50多个地区展开面试计划,台湾与香港地区都名列其中,却唯独没有中国内地。
图片来源:斯坦福大学官网|面试和地区清单
02中国内地高中生为何被“零录取”
事实上,全美有三分之一的国际学生来自中国,不少美国高校因此赚得盘满钵满,营收一度达114亿美元。而目前,美国各州都在缩减教育支出。其中,亚利桑那州减幅高达55%。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美国高校就算缩减教育支出都要零录取中国内地高中生?
1
特朗普质疑中国学生是“间谍”
今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质疑美国充斥大量中国间谍,通过窃取美国技术来构建中国制造业,还曾在私人宴会中暗指中国留学生都是间谍,并计划对中国学生实施新的背景调查和限制。
图片来源:推特
2
中美贸易战升级
去年年底,中美贸易战打响,双方开始小幅度互加关税。近日,战事再度升级,在美方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上调15%后,中方也开始采取反制措施,且态度强硬。显然,中美双方的交恶已然对两国之间的科研及学术交流产生实质性影响。
图片来源:微博
3
受高校舞弊案影响
今年三月,美国爆出史上规模大的招生腐败案。涉案学校包括: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乔治城大学等等,其中,招生腐败案的“头号人物”和“二号人物”均来自中国,包括步长制药老总赵涛豪掷650万美元送女儿进入斯坦福,这起震惊美国教育史的舞弊案被曝光后,美国很多媒体就将矛头对准了“中国留学生”。
美国“外交政策”还曾发布一篇报道,名为“有钱的中国父母,如何让自己的子女入读美国名校?”暗指花费数百万美金让孩子就读大学的中长不在少数。
03中国留学生受到的不公待遇
1
杜克大学禁止学生说中文
因为听到两名中国学生在校用中文对话,美国杜克大学生物统计助理教授梅根向全系学送邮件,称在校说别人听不懂的语言不仅不礼貌,而且很可能影响以后找工作。
邮件原文如下:
图片来源:微博
消息一出,中国学生群情激愤,甚至自发组织反歧视小组起草抗议信,4小时之内竟然收到上千名中国学生签名。
2
加州大学不许学生用微信
近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美籍华裔学生收到了来自校方的邮件警告:建议学生在赴华旅游期间不要使用微信。
图片来源:网络
邮件声称使用微信可能会对出入境产生影响,甚至会遭到中国政府的“逮捕”。但奇怪的是,只有电子、计算机工程等理工科学生收到了警告,其他美籍文科华裔学生并未收到邮件。
由于邮件在当地造成了较大舆论风波,校方不得不出面发布道歉声明。
图片来源:网络
3
课堂规则特地用中文标注
同样地处加州的圣塔芭芭拉分校,此前也因老师用中英双语的课堂规则PPT做开场而被卷入舆论漩涡。
图片来源:网络
有同学在课堂上拍下PPT发布到社交媒体,很快就有中国学生团体提出这是种族歧视,并发起请愿,要求学校给出官方解释。后,学校出面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就此事道歉加发布声明,事情才告一段落。
04为什么留学生总是饱受歧视
1
抢占当地教育资源
事实上,在美国法律里,任何直接歧视华人的法律和规章都废除已久。但亚裔群体会因为“平权”等原因受到不同待遇,比如一个大学里因为华人太多,所以想少录取华人,让自己学校“多元化”。
2
威胁当地人就业
部分留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留美就业,但出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的行政令,政府及雇主更偏向将工作机会倾向给到当地人。同时“平权”政策同样影响到部分华裔就业。
此前美国flag公司就曾被爆存在种族招聘歧视,很多亚裔应聘者为了更容易拿到面试将简历上的中文名改成了西班牙名。
图片来源:网络
国外曾有个研究求职歧视的项目,将完全相同的简历放上不同的名字。结果显示为了得到和英文名同等的call-back率,中文名需要多投65%的简历。
事实是,为了保持公司员工多样性,硅谷flag公司已经按照族裔招人。比如Alphabet旗下公司就曾明确表示:“招聘系统会向西班牙裔和非洲裔美国人、女性求职者倾斜,而不会偏向白人和亚裔男性”所以,中文名很难拿到面试。
05即使名校毕业,找工作也很难
就算是名校毕业,找工作依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名校明显的一个好处就是大公司会去校招,但是名校里的其他美国人也会去申请这些公司。就商科而言,非技术岗位很难显示出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国人普遍竞争不过美国人;中国人之间,硕士生普遍竞争不过本科生(西北那些中国本科生的口语堪比native,他们一开口我就不敢说话了);硕士生内部竞争,陆本普遍竞争不过美本。处于食物链底层的陆本同学,如果没有很好的口语或者很闪亮的简历,即便有这样的校招机会,拿到Offer的几率也是可想而知。
举一个例子:班上有一个美国同学,连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不会算,说话几乎就没有过逻辑(常常被美国人群嘲),竟然过关斩将进了埃森哲还嫌弃Offer不好。而平时勤勤恳恳每次在group case里挑大梁做完难的部分的中国人,校招申请能拿到轮面试都是很少见的。
06提高求职竞争力才是关键
求职竞争力的提高在于对关键技能的掌握,特别是一些全行业通用的技能,它对人的助力丝毫不亚于名校文凭。以行业研究为例。
行业研究作为不仅仅是金融的基础通识技能。它被认为广泛适用于泛商科的business sense的培养,行研可以更多看到行业发展趋势和本质,帮助自身提高认知!行研通过精细化的搜集数据,把数据转化为结论信息,而金融行业的研报告分三类:
种:宏观经济研究报告,主要研究GDP、CPI等宏观经济走势问题第二种:策略研究报告,主要研究不同资本市场的经济形态以及投资表现第三种:针对公司的行业研究报告
不论是公司推出新产品,还是投资好项目,或者针对不同的市场决策不同的发展路线,都需要用到行业研究报告,通过精准的数据和分析,可以快速看清市场构架和前景。同时行业研究是风险投资人根本之所在,只有具备的行业研究能力,才能够具备与一个行业对话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首先得寻找行业研究素材,然后大量阅读。
这个好的资料来源是券商与研究机构的科研报告,但是这些报告也都是来自一些没怎么在行业内待过,大多和你年龄相仿年轻人。其次是行业专业网站,比如关于互联网的有36kr,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有网贷之眼,关于O2O的有亿欧网等等。的材料还是一些行业专家或精英出版的经典书籍。大量去阅读吧,梳理行业框架与数据,分析行业的特点、现状、模式和发展趋势,适当的应用下PECT、五力模型等方法论。这样也仅仅是具有和学者型行业专家对话的基础。
麻省理工零录取中国内地高中生,或许是一种“信号”,也有可能是被笼罩在“未知政策”下的一种焦虑。学术无国界,希望每一个追求理想的人都会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