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寒窗苦读,锦绣前程在望,我却被恩师逼入“死门”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0-01-08 16:50
阅读:2119次
2019年12月26日凌晨,当睡梦中的人们还未从圣诞节的欢愉气氛中醒来时,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的实验楼里突现火情。大火被扑灭之后,众人悲痛地发现,该院2017级的一位25岁的谭姓硕士研究生在此自焚身亡,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就此戛然终止。
事后,世人不禁会追问,谭姓同学为何会选择如此决绝的方式自焚?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令人伤痛的真相?抽丝剥茧,幕布被层层撕开,致使谭姓同学走上绝路的因由令人不胜唏嘘。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出的信息,谭某的自焚与其导师不无关系。谭某同学在三年的硕士研究生涯中,经常被导师谩骂训斥欺榨,被导师无端进行人格侮辱,最终导致他重度抑郁。而压垮谭某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毕业在即,导师却不允许谭某参加英语六级考试,而且拒绝给他修改论文,还逼迫他在延期毕业承诺书上签字,并让他赔偿氮气实验费用。
也许你会说,纵然导师有千万般不是,生命也不该如此脆弱。然而,你我未置身其中,又焉知当事人内心无助的挣扎与内心的绝望?说到这里,我们需要再对“抑郁症”作一下简单的科普,尽管现在大多数人对这个词已经不再陌生。
抑郁症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持续性的情绪低落,比如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性的焦虑、闷闷不乐、意志消沉、自卑抑郁,乃至悲观厌世,甚至可能引发自杀企图或行为。
那么,谭姓同学的抑郁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谭某死亡后,他生前的日常笔记的部分内容被公诸于网络。据谭某的亲笔记录显示,他的导师经常在实验组开会时说要对他“扣钱”,让他“自动走人”等。
据谭某的同学称,谭某性格老实内向,生活很节俭。学校的研究生补贴每月只有600元钱,杯水车薪,很多同学根本就不够用,可是导师却动辄“扣钱”,甚至曾要求他赔偿3200元的氮气实验费用。此外,谭某学习认真,梦想着报考川大或者北大,可是老师却经常让他“自动走人”、“自动退组”。
我不仅想问,谭某和导师之间,究竟结过什么仇怨?究竟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才能让一位老师如此咄咄逼人,将学生逼至绝境,而不愿放他一马?
据调查显示,谭某的老师张某私下还经营着一家公司,并经常要求学生为她经营的公司配送材料。学生们无疑成为了她的免费劳力。
事实上,在高校中,某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无偿驱使学生为其做事,肆意“奴役”“压榨”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尽管这样的害群之马只是其中寥寥少数人,但其行为与造成的后果却令人触目惊心。
案例1:
早在2016年,同样在南京邮电大学,1月25日的这一天,此时距离2016年春节仅仅13天,计算机学院的研三学生蒋华文因为不能如期毕业,从综合科研大楼9楼跳下身亡。同样是25岁,锦绣前程在望,却因这一跳,20年寒窗苦读,辛苦和努力尽付东流。
而在这之前,蒋华文长期被导师压榨:做助教没有交通补贴,实习的工资要上缴给导师,被导师强行收取论文版面费,导师一直不通过他的毕业论文……此外,这位导师还长期对他进行精神上的折磨,比如每次点名的时候故意不理他,把他当作不存在的空气人,甚至骂他说“你们研究生一定要学会做,不要学猪”,其言行丝毫不逊色于“心机婊”。
案例2:
2019年9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泽民从华中科大教学楼的5楼跳下。
同年6月27日,他曾经写过一篇博文《狗血的研究生生涯》。他在博文中透露,做研究生期间,负责其学业的导师对他的学业基本上不闻不问;同时,导师还让他去某家公司上班,一个月只有300元工资,相当于是让他免费做苦力;临近毕业,老师担心影响自己的招生名额,要求他写毕业论文,结果为了赶写论文,他错过了校园招聘;平时导师对他的态度也很恶劣,经常威胁压迫他,让他不得不延期毕业……
案例3:
2018年3月26日早晨7点多钟,武汉理工大学,三年级的硕士研究生陶崇园从五层宿舍楼顶的天台坠落。
据批露,陶崇园在读研究生的三年里,一直承受着导师的精神摧残。表面上,导师把陶崇园当义子,让陶崇园叫他“爸爸”,实际上却把陶崇园视为自己的“仆人”,长期让陶崇园为他买餐送饭,替他购买车票,甚至每天叫醒他起床,帮他找眼镜,以及为他打理其他各种私人事务。不仅如此,导师甚至还干涉陶崇园出国读博,找工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以上案例中,导师对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凌虐并不是一次两次,也并非一天两天,而是持续性的,长达两三年。
而这两三年,足以让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因为被不停地奴役、侮辱、贬低而变得自卑惶恐;微薄的收入,入不敷出的经济压力,功课和学业的压力,不能正常完成的论文,就业的等待,看不见的未来,足以让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孩子深陷在焦虑和烦躁不安中,令其情绪持续性低落,最终致其抑郁、精神崩溃,将一个出色的青年生生压垮,将一个原本篷勃而充满生机的生命彻底摧毁!
或许有人会这么说,面对的都是同一个导师,为什么别的学生没有自杀,偏偏他却自杀了?别人都能熬过,为什么他熬不过?这难道不应该是他自己的问题吗?岂能完全归咎于导师?
诚然,在相同的处境中,如果是性格开朗外向、心理素质强大的学生,或许能熬过导师的各种刁难,向外界寻求无害的宣泄途径;如果是谙于世故、处事圆滑机敏的学生,或许会通过各种取巧的方式“讨好”导师,弱化导师对自己的“伤害”。
如果对方是强势的学生,估计像王攀、赵某之流,也不敢任意欺凌。可是那些老实内向性情懦弱、心理素质较差、家境普通无任何背景和社会关系的学生,无疑就是可以被随意拿捏的对象。
长期被导师“欺压”,敢怒不敢言,不断妥协让步,当他们终于被“逼”临“绝境”,退无可退之时,通常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奋起抗争、石破天惊;要么就此消沉。遗憾的是,谭某、蒋华文、陈泽民、陶崇园他们,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去抗争,而是轻易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或许,放弃生命也是一种抗争吧,只是以生命作为筹码的代价实在太大,实在不划算 !
孟子云:“师也,父兄也。” 在中国古代学堂中,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仅有师生关系,也有父子之情。敬业的老师不仅会将自己的学问悉心传授给学生,而且对学生的生活也是关怀倍至。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冉伯牛病了,孔子亲自去探望,并握着他的手说:“没有办法,真是命呀!这样的人竟得这样的病呀!”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去世时,孔子非常悲痛,呼天抢地地长叹:“哎!老天要我的命啊!”
孔子是至圣先师,千百年来,他是教师们的楷模,他的师德总是被世人称颂。
人非圣贤,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做到像孔子那样。但是,尊重学生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
老师,您可以对学生严厉,严格要求学生,但是不应随意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老师,在适当的范围内,学生愿意为您做一些事情,但是您不应该把他们当作免费的廉价劳力,毫无怜惜地使用,更不应该把他们当佣人一样“奴役”;老师,对于不用功、不努力、混日子的学生,您可以表达愤怒,对于学业不达标的学生,你可以推迟他们的毕业时间,但是您应该公正,您不应该为了一己之私以前程要挟学生。
好在,人在做天在看,人间自有公道在。如今,王攀、张某等人均已被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对死者及其家人多少也算是一种慰籍。只是,人死不能复生,结局终究无法改写,遗憾难以弥补,愿类似的伤痛不再有,愿每一位师者秉持师德,愿每一位学子面对磨难都能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