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如何同时备考CPA和中级会计?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4-30 11:00
阅读:2387次

为什么今年实行考试改革还需要CPA和中级会计一起报考呢?
首先,无论报考哪个考证书的考试,我们的目的是考取证书,也就是说,今年考CPA相当于多了一次机会获取中级证书,也多了半个月左右去多复习一门科目,怎样选择,怎样考试,成为了今年报考的重中之重!
今天中博教育就来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中级和CPA一起备考的学习方法。
先来看一下两个考试的分析。
考试难度系数
如果我们把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标注为:★★★★★
那么中级会计职称相对于注会来说难度为:★★★
主考机构
中级会计职称:国家财政部、人事部
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考试科目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三个科目:《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两年通过三科考试。
注册会计师:考生需在连续的5个年度内通过专业阶段科目的考试。专业阶段考试科目:《经济法》、《税法》、《审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综合阶段现在没有时间限制。
考试报名条件
中级会计职称:专科以上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足相应的年数。
注册会计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考查方向
1.中级会计职称考查的更多的是教材上的内容,相对考查的比较浅,而注会则是理论与实务并存,考察的较深。
2.中级会计实务考查的更多是企业内部的会计知识,具有一定的单一性,注会的考查面比较广,不仅对会计考查的比较深,而且审计方面考查的也非常的深!
3.注会在知识点方面考查的非常的细致,不管是会计还是审计知识点的考查几乎都是覆盖全部的,中级不同,中级偏向的是整体的一个考查,当然相对来讲是没有那么细致的!
这三点可以说明注会与中级在考查上的不同,当然在学习的时候也是要有针对性的,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特征,根据考查的方向进行学习!
备考复习难度
中级会计职称:两年考三科,相较于注会难度比较小,备考先从中级会计实务开始,学起来比较轻松,主要是看书加听课。
注册会计师:5年过6科,难度有,备考战线比较长,考生容易疲劳,注会考试需要大家提炼考点,抓住重点,不放过细节。
拿证后可从事工作
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经理、财务助理、会计主管等职位。
注册会计师:可担任财务主管、财务总监等职位,从事审计、统计、经济等专业工作。
国企和事业单位较重视职称证书,而且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和收入相关联。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是企业相关职称评定的依据。
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后,具有2年以上从事独立审计业务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可申请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有权签署审计报告。
这样对比下来发现,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含金量比较高,但备考拿证的周期比较长,而中级相对来说短期可拿证。具体要怎么去考,也要看各人的职业规划。
但是如果两个证书都想考,那么,同时备考也不失为一个省时的选择。
我们的重点来了,同时备考需要注意的要点。
分清主次,合理分配备考时间
如果以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为主
那么要保证对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复习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前期的知识点掌握阶段,要以中级的重点和考点作为参照。但是知识点一定要掌握的更加透彻才可以。
9月考完中级之后,知识体系还很熟悉,在中级备考的基础上,还有一个月时间来冲刺注会,熟悉注会的出题规律。相对的,如果注会不是主要的,那么尽力而为即可。
如果以注会考试为主
由于注会备考历时长的特点,那么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严格的注会备考计划,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通过注会考试,在备考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确保报考的相应科目可以通过。
中级会计2年考3科,注会5年考6科,从时间上而言,中级通过时间可能会早于注会,所以如果打算同时备考的话,可以先侧重考中级。
以上就是同时备考中级和注会的技巧,在备考的过程中,主要的就是要分清每个时间段自己到底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备考策略,那么就很有可能一举取得双证!
2019年注册会计师报名时间截止于4月30日,希望各位想要报考注册会计师的同学都不要错过这次机会,只有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才能驶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祝19年中级和注会一起考的同学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Sally

“零基础备考月均通过一门”成绩创造者; CICPA持证人,10+年高校CICPA教学经验,专业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多名学生毕业即通过CPA考试,上课带动性强,善于举例与互动,用自身经历帮助学生迅速把握重点,善于分析和总结,注重学习方法和应试策略,个性温柔,风格幽默,深受学生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