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CPA | 全职备考,还是边工作边备考,两难的选择?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03-21 14:04
阅读:3125次

柔媚春光,如款款美人,姗姗而至。转眼前,日历跳到了3月21日,三月已过去三分之二,而四月就是CPA报考的时间。
正在备考CPA的宝宝们,此时是何种状态呢?
@阡榆
烦躁。CPA的考点又多又难,心里一急躁,知识点更是在脑内成了一团乱麻。
@陌桑
迷茫。快到了CPA报考时间,却连报几门都还没有决定。想多报几科,心里又没底,害怕贪多到时候一科都没过。
@芊芊
困惑。难以平衡备考和生活,在两头跑的生活中焦头烂额。但是若没有CPA证书,自身价值就得不到证明,更是无法晋升,进入*事务所。
@粤粤
无助。回想一个多月前,我在2019年新年flag里添上了CPA,我不想碌碌而为,我想证明自己的价值。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我都学了些什么呢?
正在备考CPA的你,有没有相同的状态?有没有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次接触CPA,不知道去哪里看跟CPA有关的信息,像个无头苍蝇;
市面上的CPA教材课程五花八门,无从下手;
加了一堆所谓的CPA备考群,*后都变成了广告、红包、砍价;
容易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被一道长投的题困了两个小时,一点就透,但是连问谁都不知道;
坚持不住的时候,想看看大家的进度,结果几百人的群里一片寂静,*后还是自己孤军奋战。
考CPA,该全职备考,还是边工作边备考?
小徐,18届海外毕业生,财务类,目前在一家上市公司做财务。可是自己又不太喜欢这种北漂的生活,而且家里又建议她辞职,全职备考CPA。可是她现在担心的是如果全职备考,万一准备一年没考上,然后明年再出来找工作,只能参加社招,没有工作经验,会不会很难。而且到时候中间这一年的gap企业会介意,现在很纠结要不要辞职?
另外,如果全职备考就要啃老,虽然父母不介意,但是自己精神压力会很大。但是如果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的话,复习时间太少,每天下班到家就七点多了,怕到时候准备不充分,辛苦一年与CPA擦肩而过。家人的意思是自己现在刚毕业,还有点学习的状态,索性就在家学个半年一年,打下基础。因为考CPA确实是一场持久战,所以如果备考一年还是考不上,就先找个工作,然后边工作边考,到时候还有这一年学习的底子,每天下班看看就行了……
我能理解她的感受,今年报考了会计初级,眼看初级考试越来越近,我也日益焦虑。我在书上一笔笔画着重点,但却因为紧张而静不下心,重点总是读不进脑子里,努力都成了无用功。
边工作边备考,压力可化为动力。
在职备考CPA,迫于工作压力及有一千次想换工作的冲动,反而为增加CPA备考的动力。这样还能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备考。因为复习时间有限,只要挂一门,就多耽误一年。所以,时间的紧迫感促使你不得不认真备考,如此坚持复习CPA考点,效率自然很高。
全职备考,要做到高度自律。
那些毕业后没找工作,全职备考CPA的同学,每天只需要学习,生活没什么压力。但是环境太安逸,慢慢就会失去考CPA的目标。有的同学甚至会想,手机好玩、电视好看,我考CPA干什么?所以得过且过每天虚度光阴,*后连进考场的勇气都没有。所以我认为还是一边上班一边备考CPA比较好,人不逼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
当然,如果你能做到高度自律,有条件的话还是支持全职备考CPA,毕竟时间更充分。
是全职备考CPA,还是边工作边备考,主要还是看个人性格和工作性质。边工作边备考CPA,需要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并咬牙坚持。全职备考有一定压力,一是经济上,二是考试压力。万一没考过,将没有后路可退,不可能还再回之前的单位吧。
考CPA,到底是全职备考,还是边工作边备考,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标准,这个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我认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全职备考CPA,但是要给自己一个期限。而更多的考生还是更适合在职备考,压力会小一些,但也要逼自己一把,才能获得更大的可能!当然,无论你是选择全职备考,还是边工作边备考,*关键的是——备考CPA都要趁早!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命运就象沙尘暴,你无处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当你从沙尘暴中逃出,你已不是跨入时的你了。
本文系中博教育作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网编辑。Email:editor@zbgedu.com
相关阅读: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Catherine

ACCA会员,澳洲新西兰皇家会计师协会ACA会员,曾任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商业&税务咨询,参与过世界头部企业税务筹划和抗辩案例,多年新西兰事务所会计&税务咨询及金融工作经验。 6年+财经培训经验,现任多所知名高校ACCA/CPA/CMA方向班特邀讲师。温柔耐心,逻辑清晰,亲和力极强,崇尚清新和技巧型风格,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掌握知识点和考试技巧,在国外国内多地的经历让授课更加立体生动,善于将中外税法串联起来,同时传授实务经验,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学生介绍实习工作;是学生眼中的成长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