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CPA并不是人生终点,拥有CMA证书才能高枕无忧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8-12-18 14:12
阅读:1977次

俗话说,选择了会计就是选择了考证的人生,拿下CPA也只是很多财务人考证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他们很快就会向下一张证书发起进攻,但证书多如牛毛,该如何选择呢?小编在这里支招,考完CPA,CMA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论从职业发展和政策趋势来看,CMA都是CPA持有者必不可少的一本高含金量证书。
如果你的职业方向是事务所,慢慢就会发现,审计人员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1、 出差频繁工作累。
小所工作强度大,待遇低;大所待遇高但工作强度超级大,出差频繁。小编接触过不少在事务所做到管理层的女性朋友,都是生育后为了能兼顾孩子,不得不辞去事务所工作选择去企业发展。
2、 人工智能对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冲击。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德勤和普华相继推出了号称能取代审计工作的AI机器人,部分合规和审计工作将有可能实现“全查”而非“抽查”,准确率和工作效率*人工。
3、 事务所开始发展咨询业务,需要的正是管理会计知识。
近两年,全球审计服务市场竞争激烈,所有四大的审计业务线都不好赚钱,不少事务所增加了咨询业务,而管理咨询、风险咨询、财务咨询等业务用到的就是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
所以,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以及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考过CPA的财务人不要停滞不前,还需要补充管理会计的知识,那CMA作为全球管理会计*证,自然是考下CPA后的*选择。
如果你的职业方向是企业,就更需要具备CMA的知识体系:
1、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传统的财务会计趋于饱和以及企业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财务会计纷纷向管理会计转型,*已连续5年发布重磅文件,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未来,将是以CMA为代表的管理会计的时代。
2、 考过CPA只代表知识过关,并不一定能胜任企业财务岗位的需要
众所周知,CPA的培养方向为侧重审计的财务会计,如果在企业工作,CPA的知识和企业需求还是有偏差的。况且当前企业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下,对财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纯记录、核算、审计型的财务会计已不太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财务人员还需要具备业财融合思维,利用财务和非财数据,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创造价值,而这,正是CMA能帮助财务人员培养的“精财务、会管理、懂业务、能决策”的综合能力。
3、管理会计是会计的未来,持有CPA,*终也会走向管理会计
不论你选择财务会计、审计、税务、成本、预算、资金或是其它什么岗位,随着职业发展,都必将成为管理者,走入管理会计领域,而CMA以“财务支持战略决策、战略融于财务管理”为理念,帮助财务*掌握“财务+管理”的知识体系,培养的正是CFO的接班人。
CPA考试虽然涉及一部分管理会计的知识内容,但并不系统,所以,即使考过CPA,也一定要系统地学习CMA。
CPA被称为天下*考,科目多、考试周期长、难度变态,所以考不过属于正常现象,也没有必要沮丧,*重要的是想想自己接下来的职业规划。
其实,CPA固然重要,但升职加薪不是只有CPA这一条途径,与其耗费三五年去考取CPA还不一定考过,不如换个方向,选择同样高含金量,但科目少、周期短、就业面更广的管理会计证书CMA,成为管理会计人才。
原因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职业发展因素,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已经是管理会计的时代了,与其在早已饱和的财务会计大军中挤破头,不如华丽转身管理会计,将拥有更广的职业发展空间。
CMA持证者在企业中可以胜任成本会计师、管理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财务分析师、预算分析师、财务经理、财务总监、CFO等岗位,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肩负着财务管理的重任,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中坚力量。
众多央企、国企、500强等*企业都非常重视CMA,如中国银行、强生、兵装集团、平安集团、长安汽车、统一、联想、用友、新东方等企业都已纷纷开展CMA企业内训,更是将其作为晋升财务高管的衡量标准。
另外从薪资方面,据IMA发布的2017年全球薪资调查显示,CMA持证者比非持证者的工资以及综合福利的收入高出67%;并且,对于时间、精力有限的上班族,CMA只考两科、每年有三次考试窗口、且中英文两种语言可选,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推动、企业急需、技术倒逼,转型管理会计成为越来越多财务人的现实选择,管理会计证书CMA也一度火爆,报考人数和考试难度一路飙升。 “未来,管理会计会越来越火爆,越来越受重视,报考人数越来越多,考试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据悉,CMA将在2020年进行考纲改革,改纲后难度还将大大增加,就像CPA其实一开始也是相对简单的,但在经历几次改纲后,难度一步步飙升,成为如今被考生吐槽的“天下*考”。同理,CMA也正在经历这样的难度演变过程,所以现在正是报考和学习CMA的*佳时期。
对于备考过CPA的人来说,不管考没考过,学习CMA都是非常有优势的,何不趁现在考试空窗期,趁热打铁,努力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一举拿下CMA,它将成为你职场生涯中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的关键节点。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相关阅读:
2022年CMA最新资料包领取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M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Michael

教育部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专家库首批专家; 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导师专家库首批专家; 硕士研究生导师,电视台特约财经评论员; 14年30余项企业政府项目经验,8年咨询公司项目负责人; 15年+财经管理教学经验,深刻了解大学生学习习惯,善于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身财务能力,深刻理解管理会计内涵,顺利通过考试。同时在职业规划方面帮助学生顺利成长。温和亲切,不仅是财经教师中的职场指导师,更是爱好丰富的人肉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