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看懂科技如何推动金融业务模式创新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8-08-01 16:40
阅读:2208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融业务的模式没有太大的变化。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行业的一些基本业务模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增一减”:“增”是指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比如信贷效率、风控效率等;“减”是指降低金融行业的成本,大量的工作由机器自动化快速处理。这两个改变带来了更多的后继效应,比如:用户体验提升、潜在客户群体扩大、金融服务的空间和时间延展等。下面本文将逐一展开分析。
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的局限
在传统金融领域,尤其是信贷服务领域,信息、信用、渠道、成本等难题正在突显。典型的例子是,传统的银行服务主要依托网点开展,在业务中极其依赖服务对象有无工资流水、征信报告、社保证明等强特征数据。银行通过这些强特征数据,筛选出与风险敞口契合的客户。因此,此类强特征数据是能否获得信贷服务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传统模式风控手段的限制,很多人被排除在了服务体系之外。
据估算,我国传统信贷服务的客群仅占总人口的15%左右。传统信贷服务需要依托线下网点展开,资质审核、合同签订等流程都需面对面进行,效率低,体验差。同时,由于流程中个人经验、情感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服务的*性和稳定性也会受到干扰。另外,由于传统信贷风控模型的数据维度较少,模型的优化、迭代周期较长,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坏境。
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手机支付、电子钱包、银行APP等便捷工具,用户对线下需求不断减弱。因此,传统网点正趋向个性化设计,科技与传统银行业相融合成为各家银行竞逐的潮流。根据安永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16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中国五家大型银行网点总数2016年出现首次下降,从2015年的70952家,下降至2016年底的70783家,减少169家,降幅0.24%。在2017年,上市银行继续推动网点优化转型。主要是,将智能化改造升级作为网点转型的重要方向,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网点定位也逐步从交易型向营销型转变。
需要注意的是,生产技术的变革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会从需求层面对金融创新造成深刻的影响。近几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的改变,更多还是停留在渠道层面的创新,并没有真正革了金融机构的命。目前,金融科技的主要作用还是辅助或替代人力,加强服务长尾客户能力。
不过,技术变革带来的冲击才刚刚开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并且在越来越丰富的业务场景中落地,技术引领的创新也将带动新型的商业模式在传统业务领域的金融创新,金融业的变革已经拉开大幕。
科技对金融业务模式的影响
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数据为驱动、互联网为手段的金融科技具有资本集约、资源开放、创新集中的特征,通过技术的积累与突破,筑起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超越的服务壁垒;通过构建庞大的金融科技服务生态圈,可以实现金融组织形态的多样化,在运行效率、运营成本、传播介质、数据分析等多个维度对传统金融领域形成冲击。
金融科技可以渗透到金融活动流程的各个环节:在前端服务客户,在中端支持授信、金融交易和决策等业务,在后端用于风险防控和监测,使金融服务更加精细化、个性化,以及效率和风控能力的提升。
这些业务需求促使科技加速进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金融科技公司不断涌现,甚至各大上市银行也在相继成立专门的科技公司。基于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金融应用等核心科技,结合业务场景,可以打造智能销售方案、智能风控方案、智能产品方案、智能服务方案和智能运营方案等金融利器,帮助金融机构*提升获客、风控、产品、客服、运营的能力。
未来的金融业务模式展望
未来已来,金融科技*具代表性的应用是移动支付,撼动了银行的支付地位。与银行卡支付等传统方式相比,基于互联网与移动场景的新型支付模式和技术已经比较清晰。新型移动支付体验、多样化的支付渠道以及便捷的验证方式提高了支付效率。移动支付已经成为连通金融与网络科技的重要载体,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苏宁金融等可以提供资金支付与各类投融资服务。
展望未来,金融服务的趋势可以借鉴前些年电子商务发展的历程,预计将会走向虚拟化和智能化,线上线下协作推动业务的发展。
*后,需要指出的是,金融与科技的有效结合,对于改善金融服务效率、促进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科技的发展改变着金融业态的布局状况,而金融科技不仅仅是金融与科技的相加,更是一个带有强烈时代感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金融新生态。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2022年CFA®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F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