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马斯克收购推特背后的动态博弈
文章来源:CMA官方订阅号
发布时间:2022-05-06 16:33
阅读:137次

近日社交媒体平台推特公司(Twitter)接受了埃隆·马斯克的收购协议。根据协议,马斯克将以每股54.2美元,总计约4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推特。交易完成之后,推特将成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
自今年1月起,马斯克开始在公开市场斥资26亿美元收购了7350万股推特普通股,持股比例达到9.1%,一举成为推特第一大股东。信息披露之后,推特邀请他加入11人董事会,然而他拒绝了这一邀请。马斯克的收购行为触发了推特的反恶意收购机制,董事会制定了所谓的毒丸计划。但在之前发表的声明中,推特表示马斯克将为收购直接支付210亿美元,另外已经获得了255亿美元的融资,包括债务融资和保证金贷款融资。推特也表示,双方对于收购交易的结束并没有施加财务条件。这样看来,马斯克终于如愿以偿,拿下了推特。需要注意的是,这笔交易仍需股东投票和监管部门批准,预计将于2022年完成。
马斯克收购推特的意图是什么?
构建商业生态闭环。未来人类社会会越来越离不开通讯技术,包括元宇宙的核心关键之一也是通讯技术。当前,最具有竞争力的通讯技术是星链技术,尽管目前星链的各方面优势都还不明显,但是随着性能的不断优化,以及接收技术的不断微型化,加上用户的不断普及,使用成本的下降,优势会越发明显。因此,马斯克收购推特只是他构建商业生态闭环的起步。目前,真正能够率先实现无人汽车驾驶的会是特斯拉,其中关键的原因也正是通讯。从通讯环节切入,再来打通硬件与软件,就能构建出一个强大生态闭环。
激发推特潜在核心价值。马斯克收购推特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推特的用户,据称推特收购完成后,会基于推特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马斯克曾称,这么做是认为推特有潜力成为全球自由言论平台。马斯克表示希望将推特公司的算法进行公开,以透明化内容推荐和屏蔽的具体逻辑,并曾强调想用新功能增强产品,进行算法开源以增加信任,打击垃圾账号并对所有人类进行认证,使推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好。
推特易主未来会有怎样变化?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和合理猜测,他的意思应该是公开推特时间线信息展示的算法,也即让公众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在时间线上看到何种内容,甚至在未来不排除有可能让用户自己定义这个算法的工作方式,从而让时间线更符合自己的需要,这意味着推特公司之外的其他人将能够查看源代码,并可以对修复和更改提出建议。
打击推特上“机器人”的扩散,可能是马斯克喜欢的另一个变化。消除机器人账号或水军的存在,让平台更干净一些,应该是所有用户都希望的结果。认证所有真人用户也是被广泛讨论的热点。目前还不确定具体怎样实现认证,只能继续关注马斯克后续动作。
从收购的动态博弈视角来看马斯克收购推特案例,上市公司会面临来自资本市场外来投资者的威胁,有些收购行为往往并非要充当财务投资者,而是要谋求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资本市场环境下,金融创新的手段不断更新,上市公司将越来越多地需要面对这些“门口的野蛮人”,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维护自身利益,牢牢掌握好对公司的控制权,显得更加至关重要。
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现代公司制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股权分散化,尤其是存在重大中小股东的情况下,股东的所有权与公司的实际经营权存在严重的分离,在存在收购的情况下,新的公司所有者并购方常常会在迅速哄抬般价后套利离开,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公司的长期利益,甚至会形成恶性循环的状况。上市公司应当重视自身股权结构的设计,防止股权过度分散,不给恶意收购者低成本收购的机会。要有意识地去引入可靠的大股东,这类大股东不会过多地干预公司日常的运作和重大决策,能够有效地支持治理层和管理层的工作,帮助公司在健康、稳定的环境下发展。同时,还应当团结广大中小股东,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使公司在面临恶意收购时能有更多的一致行动人,形成更坚实的反收购基础。
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与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董事长或总经理手中,从而会产生个人违背公司目标、利用公司资源追求私利的行为。上市公司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减少实际控制人的自利行为:完善公司章程,明确董事会和控股股东的权利界限,同时也要通过条款来确保创始人自身权益。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独立性不仅能够合理评估企业价值及股票定价,还可以迫使管理层接受提案,从而最大限度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避免股东因权益分配不均引起控制权争夺战。正确看待创始人的影响力,对创始人的意见应特殊考虑,配备相应的限制机制,以防权力过大和自信膨胀影响到公司未来发展。
采取有效的反击措施。当恶意收购已经发生,上市公司应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在反收购措施中较为常见的有“毒丸计划”、“白衣骑士”和“焦土政策”。所谓“毒丸计划”又称“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当面临恶意收购时,上市公司增发股票以摊薄收购方的持股比例,使其收购成本增加。“白衣骑士”是指被收购公司主动引入的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第三方并购竞争者,通常实力比较雄厚,且上市公司会给予其一定的优惠政策。而“焦土政策”是出售上市公司的核心资产和业务,使其丧失对收购方的吸引力,这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反收购政策,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上述措施各有利弊,被收购公司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选择适合的应对策略,以保护好对公司的控制权。
塑造良好形象,引导舆论导向。通过媒体传达自己维护企业中小股东权益的决心,塑造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使得广大的中小股东选择站在企业这一边,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反收购阵营。这种引导舆论导向的做法也不失为应对恶意收购的一种新方法。
相关阅读:【CMA|完善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应对策略】
2022年CMA最新资料包领取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M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William Niu

雅思8分,高级词汇工程师,云南大学美国史专业,全能讲师 教龄8年,全国教师状元堂成员,钟爱英文,醉心学术,以源解词,以词升读,以读养写。提分高分案例1000人次+,大量学生实现写作5.5提升至6.5+,20至28+,GRE verbal 一个月内提升至155+,顺利入读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