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生就业力报告出炉!会计专业就业情况如何?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1-07-12 14:50
阅读:11448次

近期,智联招聘发起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聚焦就业去向、就业期待、求职心态、求职进展等方面,从学历、毕业院校、专业等维度,全面呈现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现状。
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900万人,创历史新高,那么,今年会计专业同学的就业情况如何呢?
会计职位竞争热度
长期处于高位是供大于求的职业
经管类人才则首选财务/审计/税务,占比36.4%。
智联招聘对2018-2020年不同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当前从事的职业的关联情况展开大数据分析,监测发现专业对口仍是市场供需匹配的主旋律,职业与专业的匹配度整体较高。
除专业与就业契合度以外,就业弹性与专业的长期前景也值得观察。例如,会计作为通用性专业,在各行各业都保持着较稳定的需求,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包括销售管理、物流/仓储、法律/法规、旅游/管理等职业,跨领域就业较广。
结合国内部分高校停招会计本科专业的消息——如清华大学招生办宣布停止会计学本科招生,同时新增计算机与金融双学士学位,这预示着,会计专才在未来受数字化升级转型冲击较大。
智联招聘大数据也发现,会计职位竞争热度长期处于高位,意味着求职者众多而企业需求相对较少,是供大于求的职业。此外,数字化技能也成了当前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市场上存量的会计人才具备数据分析能力成为职业竞争的新筹码。
结合智联招聘《2020年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分析,从2020年6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的专业分布来看,会计专业仍在求职的大学生规模最大,占比达到11.8%,其次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8.1%)、计算机科学(7.0%)专业,法律专业的占比也达到了1.7%。
这些专业本属于“热门”专业,但大专学历和一般院校背景的毕业生占这四个专业就业困难群体的近六成,其在专业质量上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
与会计专业相反的是,对于计算机科技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近年来互联网信息产业以及如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不言而喻,新基建提速更是吸纳了大量专才,因此计算机人才在应用、软件、硬件开发的方面都有很高的职场价值。
就业去向
2021届毕业生就业心态显“佛系”,单位就业比例不足6成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2021应届毕业生当中,56.9%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加入就业大军,较去年收缩18.9 个百分点;15.8%选择自由职业,同比上升8.1 个百分点;12.8%选择慢就业,同比上升6.6 个百分点。另外,毕业后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应届生占比9.5%,较去年的6.6%也有明显提升。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及对人才要求提高,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越来越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或拥抱当下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等多元的就业形态,拓宽自己的未来选择。
专科生、本科生提升学历意愿强烈,自由职业拓宽就业路径
具体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去向,学历越高,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越高。硕士生毕业后“单位就业”占比达到72.1%,远高于本科与专科学历人才。同时,选择“出国继续学习”的比例也与学历成正比,5%的硕士毕业生打算出国继续深造。
对于专科生来说,作为应用型人才,在市场中的需求量较大,找工作这一传统规划并不是唯一出路。依托于专业技能和新就业形态的加持,专科生在自由职业、慢就业以及创业上的选择均要高于其他学历毕业生。
就业期待
过半毕业生就业期望受疫情影响,23.9%降低期望薪酬
2020年新冠疫情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延续至今,2021届毕业生中,过半数都表示自身的就业期待有所改变,其中表示“期望薪酬下降”、“期望行业变化”分别占比23.9%、18.4%。
应届生期望薪资较去年提高,但仍低于疫情前,主要聚集4000-6000元区间内。
2021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同比有所上升,但不及2019年。应届毕业生期望薪资分布聚焦在4000-6000 元区间内,同比来看相差不大。反观2019年,3000元以下的低薪区间占比超1成,但应届生薪资期望在6000-8000元区间达到高峰,可见2021应届毕业生整体薪资期望仍未突破疫情前。
求稳心态加剧,大学生对国企和国家机关热衷度提高
对于偏好的就业企业类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2.5%,同比上有亮眼增长;选择“国家机关”的占比则较去年翻倍,可以看出后疫情时代毕业生求稳心态更强。
心怀“大厂梦”
大学生最期待进入互联网企业
IT/通信/电子/互联网以超过四分之一的选择占比成为毕业生最期待从事的行业,排在其后的是房地产/建筑业(10.9%)、文化/传媒/娱乐/体育(8.7%)、金融业(7.2%)。新一代求职者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对互联网行业自带热情,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明星企业,也激发毕业生的浓厚兴趣。
求职心态及行为
本届毕业生求职更注重现实,薪资、稳定、落户等因素权重提高
对本届毕业生来说,薪酬福利仍是求职时的重点,且比例同比扩张7.7 个百分点后达到68.5%,表示“大环境不好,稳定最重要”、以及看中“落户、补贴等人才政策”的占比也均比去年上升,体现出后疫情时代毕业生对未来规划更具现实主义色彩,发展稳定性与实际利益至上。
此外,求职时看中“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占比同比上升3.5 个百分点,且绝对占比排在整体第二位。年轻求职者在追求成长的同时,也不愿被工作挤压自我生活空间,因此也更青睐人性化的雇主与合理的工作制度。
疫情下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减少,医学生实习比例高
2021 年,57.9%毕业生在校期间有实习经历,比去年下降16.1 个百分点。但实习对大学生来说仍非常重要,9 成毕业生认为实习经历对找工作有利。
从不同专业来看,医学专业由于注重实践能力,实习基本为必选项,其毕业生有实习经验的占比最高,达73.8%。排在其后的是人文学科(68.4%)与经管类专业(64.5%),应届生多通过实习经历来弥合专业设置与职场应用之间的鸿沟,并为自己简历增色。
求职进展
截至4 月中旬,62.8%求职毕业生已收获Offer,18.3%已签约
截至4 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62.8%已收获Offer,其中,获得1-3个Offer 的占比近半。18.3%有求职计划的毕业生已签约。
而针对还没有获得offer的原因,43.6%的应届毕业生归因于自身太迷茫,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工作,39.9%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是获得工作机会渠道少,不知道你目前是什么状态呢?
就业规划要尽早
大一
大一时我们基本在学校里学的还是专业的基础学科,在大一时我们可以多多尝试一些拓展自己能力的事情。
举个例子,演讲、建模大赛、社团活动、兴趣比赛、技术类比赛、辩论。这些活动中一定程度上包含一些可迁移的能力,比如当众演讲、与组员的配合、建模、逻辑思维。
而一些兴趣爱好会让自己进入不同的圈子,同时你也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原来在某一些事情上挺有天赋/兴趣或者原来自己不擅长 xxx 啊。
同时一些将来必然能给自己专业加分的证书,比如ACCA,这会儿就应该准备起来了。毕竟早做准备,也不至于到后期太过着急忙慌什么都做不好。
大二
大二的时候应不应该去实习?Star君认为有必要。
很多同学可能会担心影响学习,其实很多企业也知道这一点,所以面对大二学生开放了很多“小而精”的项目, 比如普华永道的Anchor体验营等等。这两者其实并不冲突。
当然,更多数的情况是,企业自己心里也是有数的,对大二的学生不会有太大的期待,招你进去多半不会有特别重的角色分给你。
但你在琐碎、简单、基础的工作中也会学到很多,重要的是,你简历上实实在在的实习经验,是不会让你吃亏的。
大三
去实习!去实习!去实习!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拿到实习 Offer 的过程就是你的第一次“试航”。
尽量申请大一点的企业、或者你最想去、最感兴趣的行业;设定好目标之后就需要你无限投入到行动之中,从根据 JD 去准备、一次又一次推翻上一次简历、对着镜子排练面试、和同学一起练习群面等求职技能。
并且大可以尝试申请意向企业的实习生,比如四大这样的企业都会更倾向于选择有自家实习经验的求职者。
能拿到 Offer 是一回事,在真实实习中实现自己最初设定的目标又是另一回事了。
市场求职动向变化多端,但是大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真相和趋势,求职者和企业都应该对变化保持一颗敏感洞察的心。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求职环境中,求职的你我最重要的还是锐化自身的竞争力,积极提升专业能力、丰富软实力,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推荐阅读:【学会计专业毕业后最好的前途是什么?】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Geoffrey

会计学博士,CICPA会员,中国税务师(TA)会员,天津市青年后备人才,ACCA中国资深教学顾问(TUTOR GURU),有十数年高校财经一线教学经验,学术与实践并重,授课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清晰,教学注意细节,擅长讲透原理。讲解方式幽默,深受学生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