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M®金融风险案例分享|巴林银行破产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1-02-01 16:02
阅读:2719次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把控住了风险,就是掌握住了财富。
想要深度理解FRM®,需要对历史上曾发生的经典风险案例有较为深刻的认知。
成功的经验也许是幸存者偏差,但失败的经历一定有其必然原因。
今天,小博就为大家带来历史上著名的金融风险案例——巴林银行破产。
案例回顾
巴林银行创立于1762年,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证券商,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美称。
1995年2月26日,一条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金融市场。
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9.16亿英镑的巨额亏损,在经过国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先前一个周末的拯救失败之后,被迫宣布破产。
而酿此大祸的,竟然是一个28岁青年:尼克·里森。
破产原因
1、巴林银行巨亏三大推手之一:日经225股指期货投机
1994年下半年起,尼克·里森在日本东京市场上做了一种十分复杂、期望值很高、风险也极大的衍生金融商品交易——日本日经指数期货。
他认为日本经济走出衰退,日元坚挺,日本股市必大有可为,故想赌一赌日本股市劲升,便用了270亿美元进行日经指数期货投机。
于是在未经总部批准的情况下,他将公司在日本和新加坡市场对日经指数原本采用的对冲策略“long-short”,变为风险更大的双多头投机策略“long-long futures speculative”,即在两个市场同时做多日经指数期货,只有当指数上涨,才能在两个市场同时获利,否则同时亏损。
不料,日经指数从1月初起一路下滑,到1995年1月18日又发生了日本神户大地震,股市因此暴跌,里森所持的多头头寸遭受重创。
2、巴林银行巨亏三大推手之二:日本政府债券的空头期货合约
里森认为日本股票市场股价将会回升,而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将会下跌。
因此在1995年1月16日-24日大规模建日经225指数期货多仓的同时,又卖出大量日本政府债券期货。
但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在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同时,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出现了普遍上升,使里森日本政府债券的空头期货合约也出现了较大亏损,在 1月1日到2月27日期间就亏损1.9亿英镑。
3、巴林银行巨亏三大推手之三:日经225指数空头跨期期权
构造方式:以相同的执行价格同时卖出相同标的资产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1994年,基于自己对日经指数相当有自信的判断,他采用卖出跨式期权(shortstraddle)交易策略。
这种策略虽然可以赚取双份期权费,但是仅当日经指数在执行价格附近的范围内小幅波动才可获利,而当日经指数大幅波动时,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期权卖出方的亏损也会成倍放大。
不幸的是,市场并未按照里森预计的方向发展:日经225指数一路下挫,又恰逢1995年1月日本神户发生大地震,持续大跌不止,里森亏损巨大。
经验启示
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对里森获得的超常利润,没有引起警惕反而给予了更多的信任和自由,包括各种无需经第三方批准的特许授权,巴林银行的管理层是失察的。
2、内部审计不能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内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里森使用“88888账户”进行违规交易,这表明巴林银行内部的账户监管程序完全形同虚设。
内部审计或稽核部门应当迅速将查悉的内部控制漏洞报告最高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后者应尽速采取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3、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巴林银行允许尼克里森有双重角色,同时负责前后台,这就便于他隐藏巨额损失;
缺乏完善的内控流程,汇报体系也不完善,不需要汇报就可以支取现金的做法也存在问题。
总之,巴林银行倒闭案发人深省、对后来的风控机制也是影响深远。
所以,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人性、规范人的操作和行为,才能避免魔鬼交易事件再次发生。
2022年FRM®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FRM®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Jason

FRM持证人,AFP会员、CFP会员、高级注册信贷分析师,十年金融行业从业经历,超八年执教时长,熟悉金融市场,有丰富的投资实务经验,长期从事股票、贵金属、期货、期权投资。曾荣获“上海市十佳融资服务之星”奖“2012上海金融服务精英赛创新奖”。现任中博教育CFA/FRM教研中心研究员,负责各级别课程的授课和网络课程录制。 上课幽默风趣,善于把枯燥的金融知识融入段子中,寓教于乐,同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给学员扩展视野,了解更多金融行业。历史教学过程中共带出的38名优秀学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