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保送清华,49岁升少将,研制新冠疫苗女院士的别样人生!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19 16:36
阅读:2087次
22岁,被保送清华大学;
32岁,跨学科成为医学博士;
35岁,破格评为教授;
36岁,成为博士生导师;
49岁,晋升少将;
53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她就是陈薇!
被人们认为是《战狼2》中Doctor chen的原型。
01
从清华到军科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1966年,陈薇出生于浙江省兰溪市。
不但容貌秀丽,还是一名成绩优异且稳定的“学霸”,凭借自己优异、稳定的成绩顺利考取浙江大学化工系。
1988年,陈薇从浙江大学毕业,获得了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顺利进入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打小就品学兼优的她,从“别人家的孩子”,活成了“全民的女神”。
1990年,偶然一次前往军事医务科学院的机会彻底改写了陈薇的人生。1991年,硕士毕业的陈薇作出了一个选择:参军,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做科研。
当时,很多人并不理解,甚至家人朋友都觉得清华毕业的硕士到部队就等于埋没了自己。
但独立有主见的陈薇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她说:“一个人的职业和国家重大需求结合的越紧密,个人才华才能充分得以展示,个人价值也才能被高倍放大。”
02
信仰坚定,深藏功与名
1998年,32岁的陈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跨学科成为医学博士,入选军事医学A类人才库。
2002年,她成为博士生导师,不仅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也开始领衔重大科研任务并崭露头角。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大爆发,学校停课,娱乐场所停业,全国陷入一片恐慌。
危机当头,37岁的陈薇,受命研制预防“非典”病毒的疫苗,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天天泡在实验室。
在不懈努力下,陈薇团队率先推出了预防非典的干扰素,受到干扰素的保护
细胞在非典病毒攻击下安然无恙。
记者问她:“跟‘非典’病毒每天面对面怕不怕?”
陈薇脱口而出:“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
那一年,陈薇同特级宇航员杨利伟等人一起获得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殊荣。
03
与“毒”共舞,铸造生物盾牌
2004年,她将目光转向了致死率最高的病毒“埃博拉”。
2006年,她的团队“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
2008年,汶川8级地震,全国揪心。她担任国家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组组长,组织编写《震后卫生防病30问答》和《卫生防疫与心理援助知识手册》,为国家大灾过后无大疫做出莫大贡献。
从灾区回家后,她立马又投身“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队负责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防护任务,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为平安奥运尽心尽力。
这次新冠疫情,她又在疫苗研制的赛道中,提升了中国速度。
201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举行晋升少将军衔仪式,49岁的陈薇,成为当天晋升的唯一一名女军官。
2016年,因“抗埃”贡献突出,陈薇荣获CCTV-10“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019年11月,53岁的陈薇众望所归,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1991年进入军事医学科学院到如今,29年“与毒共舞”的拼搏岁月里,陈薇以国家与人类需求为己任,心怀大爱,从未懈怠。
04
武汉疫情,女将军出征!
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54岁的陈薇携团队抵达武汉。
从到达一线的那一刻起,她就“忙到飞起”。仅2天后,在与地方公司的配合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国家药品监管管理局应急审批,同时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更新又一波中国速度!
她的每一次挑战都是在和生命赛跑,四个昼夜赶工,一座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在1月30日上午开始投入使用,她与自己的科研团队分秒必争展开疫苗研制工作。
除此之外,陈薇团队还深入救治一线开展疫情传播流行规律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如今,在本次“武汉战疫”中,这位“少壮派”女科学家、女少将也被寄予了厚望,被视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赛跑中的“种子选手”。
不负众望,陈薇院士牵头,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就在17日晚间,中国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以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已成功研制重组新冠疫苗。
3月16日20点18分,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据陈薇院士介绍,按照国际的规范,国内的法规,疫苗已经做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大规模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不只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全世界的福音。
中国速度,大国担当。
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优秀的国之栋梁,感到骄傲!
向陈薇院士,致敬!向千万奋斗在一线的抗击疫情的各位科学家、白衣天使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