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考注册会计师会不会太晚了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10-16 17:09
阅读:2184次
注册会计师是一个发展前景好的高薪职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律师和医师是3个高收入的智力密集型职业。
在我国,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人数每年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如此庞大的报名人数背后,一部分原因是我国会计市场过度饱和的缘故,低端人员供大于求,而高端人才供不应求,所以也将通过注会考试送上神坛。
然而,每年通过考试的人数远远不及世界的需要,早在10年前,我国就提出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对注册会计师队伍发展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目前行业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诸位考生仍有很大的机会。
纵观每年参考人员,总体年龄偏年轻,多数是高校毕业生和初入职场的新人,中年考生也有但并不多见。
造成年龄层次跨度明显的理由有很多,比如年轻人记忆力好学习知识较快,对公司、家庭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作为中年人群,他们往往面临来自公司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既要操持家务还要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可谓为是焦头烂额。
经常在论坛上会看到有人这样留言:十年的会计经验,从这十年来看,发现普通的会计工资十年来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变化,这也说明了,普通会计供大于求。
看着公司一些比自己年轻的人应聘上会计经理的职位,他们也没有什么CPA证书,拼得还是综合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比较强。我想问下作为我们这种普通会计,出路在哪,考CPA?考了CPA收入就会高吗?
相信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自己辛勤的工作还不来升职加薪,当现状稳定不变时我们就要想办法去打破困局。
那么,作为40岁的中年人还有参加注会考试的需要吗?我们这里给出的是肯定的答案。理由也非常明显,在一家企业工作接近20年的资深会计必然掌握了工作的精髓和技巧,这类员工最不缺少的就是工作经验。
然而会计岗位毕竟还是“打工仔”,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人必然不会满足现状,他们为了家庭和子女会付出更多的精力,以此保证富足美好的生活,所以走上管理岗位是一条必经渠道。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具备极好的专业知识和办事能力,最能成为代名词的就是管理者持有的证书,对于会计人来说,一张CPA资格证书就是对能力最大的肯定。
同样的,当您拿到证书之后就具备了跳槽的资本,各家企业对注册会计师的渴望与日俱增,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更是企业之间一场无声无硝烟的竞争。
高端人才无疑是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在拥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和CPA证书,也就拥有了名企高管岗位的敲门砖。
由此可见,年龄只不过是懒惰、安于现状的借口,如果真的从心里往外的渴望改变生活,过上更好的未来,年龄不过是一窗薄纸,打破它,您还会有更多姿多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