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德勤中国华北区负责人颜漏有:我想成为不一样的人!
文章来源:四大新鲜事
发布时间:2020-03-09 10:17
阅读:2096次
15年前,颜漏有被任命为Deloitte德勤中国华北区负责人,空降掌管约500人菁英团队。台湾同事对他又怕又敬,说他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性格强韧、做事严谨的将才。但在北京的风霜雪雨中,颜漏有却自问:我在追求什么?如今,他是新创圈口中亲切、温暖、助人的「颜校长」,他告诉《天下》,离职那年,他听见内心的声音,所以现在要爬人生第二座山。
2004年冬天,深夜十点,北京王府井附近办公楼,49岁的颜漏有一身西装领带走出办公室,在寒夜中形单影只、风尘仆仆。那年,他被派到北京担任Deloitte德勤中国华北区负责人。
那是中国刚加入WTO,经济高速成长的黄金年代。他是带领500名精锐会计师的华北总司令,但面对当地陆干的竞争和业务压力,「空降」的他夜深人静,「会怀疑自己在追求什么?」
一眨眼,15年岁月如白驹过隙,一样冬夜。2019年12月下旬,台北东区巷弄内一家餐酒馆,超过60位「AAMA台北摇篮计划」青年创业家、创业导师挤爆这家小店,大家挨着肩吃饭举杯,人声杂沓、笑语喧哗。
64岁的颜漏有,头戴小巧红色圣诞帽,一会儿被新创学员围绕高喊拍照、一会儿难得见面的产官学界老朋友拉手聊天。当颜漏有站上台前,台下学员尖叫欢呼鼓掌,高喊「校长」!
「圣诞快乐!」他笑得脸都红了,说这是全家族的温馨聚会,台北AAMA就像个大家庭,彼此扶植、一起成长!
AAMA台北摇篮计划圣诞派对,颜漏有(中)与新创一起庆祝。(王建栋摄)
从冷冽北京拼搏奋斗的总经理,到扶植新创青年的热心校长。颜漏有退休后身分大转换,拿着《觉醒的年代》一书对记者描述人生三阶段:求学准备期、事业奋斗期、退休转换期。
那本书许多页面都贴了彩色标签标示重点,其中有个贴在:「第三阶段,是使自己成为『不一样的人』的机会。」
求学期:哥哥弃学就业,供他读书
颜漏有之名「漏有」(漏了又有),其实是他父亲50多岁老来又得子,表达的喜悦之情,「但我父亲其实在我初中就过世了,所以我哥哥有点像父亲角色,虽只大我10岁,但我的学费都是哥哥出的,他从来没有第二句话。」
颜漏有说,「哥哥小学第一名毕业、很会读书但没再升学,就去工作,一路照顾我到大学,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要珍惜。后来也体悟:到了第三人生,你应该手心向下。」
研究所毕业后,颜漏有原规划出国念博士,再回来教书。但当年他先到成大会计系当讲师,才发现教书累坏了,「一周我上了40钟头的课,我就想:假如教书是这种状况,那不是我要的!」
因此,当了一年讲师,他就转换跑道进入职场,到勤业会计师事务所,从基层查帐员做起。
奋斗期:从基层查帐员做起,9年升事务所合伙人
奋斗期的他,严谨、纪律、有效率、充分展现拼搏精神。只用九年时间,就从基层查帐员爬到事务所合伙人之位。
怎么做到的?他想了想,举了个例子:当年事务所重要客户ICBC(中国国际商业银行)的查核团队约十人,颜漏有只是其中一位审计员,「主管只交代我负责其中四分之一工作、其他四分之三没有委派给我。对一般人而言,也就不可能了解所有环节,就把自己的部份好好做完。但我会把其他人的工作,也全都搞懂。」
颜漏有当时不只把自己的工作做完,还把其他人的工作和所有文件都带回家看,一年后,他能担任整个工作的主管。「我是那种愿意利用自己时间来投入的人,去掌握住:如果有一天我要担任负责人,我是可以准备好、随时接下一个重要职位,」颜漏有说。
这样的冲劲让他很快脱颖而出,一年后勤业创办人宋作楠就找他进办公室,问他进公司一年的心得?还鼓励他好好学习,「未来你会有很多发展机会!」
当时的所长王景益也老早注意到这个高潜力人才。1988年,王景益鼓励颜漏有申请前往全球最大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Arthur Andersen)芝加哥总部,参加一年半培训计划。
一位在勤业服务逾30年的资深高层笑着说,「我们大家一直看得出来,王景益有重点栽培颜漏有!」
该名高层说,「颜漏有当年表现出来的能力、企图心都非常强,有时大家(同事、部属)还有点怕他,是敬佩的那种。不管他去芝加哥,或后来去大陆,都是人生地不熟也去了,这需要勇气!」颜漏有在芝加哥依然拼战,每天份内的事一做完,就去敲各部门主管的门,主动问「我还可以做什么?」
安达信对国外来的高潜力经理人,抱持开放心态,鼓励了解公司文化,也给你工作做,但颜漏有说,「我会要求更多机会!」
有次他听到保险公司合伙人说,想用电脑分析客户资料,「我就说我可以做!其实我也没有很懂电脑。但就跑去电脑中心坐一星期,把程式搞懂,搞到做出来为止!」
「每件事我都认为是学习机会,我从不自我设限,我会要beyond the limit!」颜漏有强调。
勤业高层:他把顾问部门做到与科技公司比肩
颜漏有在美国学习到最新的「顾问」业务,发现比审计有趣,因此主动报名培训计划,没想到后来顾问业务成为重要职涯转捩点。
回台后,颜漏有先接下台中分所主持合伙人之位,随后事务所就决定发展管理顾问业务,王景益将颜漏有调回台北,由他负责。果不其然,颜漏有五年内就将原本10人左右的团队发展至200人规模,还拿下101的BOT案、公卖局公司化、客运民营化等重要业务。
一位不具名的勤业高层说,「他是真正能从很少资源,还能把它(顾问业务)玩大的优秀人才。可以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把顾问部门管理到与真正科技顾问公司相比肩的水准,甚至还做到SAP、甲骨文的生意,在那个年代,真的很不简单!」
但2003年受美国安隆案影响,原属安达信在台会员事务所的勤业会计师事务所和德勤国际组织合并为「勤业众信」,颜漏有的团队也因全球总部调整,被异动、合并、卖掉。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一名勤业资深人士描述,「合并案后,颜漏有变成一个组的负责人,但他是那种从一开始就被训练要做大事的人,让他做一个组的负责人,怎么可能安于现状?」
颜漏有回忆,「坦白说,那半年我不快乐,所以一听说公司要发展中国市场,我就想尝试。」
「我不会在小市场满足,我愿意多走那另外一哩路,去挑战大市场!」他说。
2004年,他被派往北京,任德勤中国华北区主管合伙人。
「到大陆,就不只是单纯审计业务,还包括税务、顾问等各项事务要负责,这眼界也完全不同!」一勤业高层说,「颜漏有的眼界不只是台湾,才愿意去担任大陆华北区总司令。」
任华北总司令,「熬过,才产生深刻经历」
但中国大陆职场冷冽得高处不胜寒。外人看他单枪匹马闯荡中原无比佩服,颜漏有谈起那段岁月,记忆中却总回到那年1月北京的风霜雨雪,「其实,到某个阶段你就会想:假设有选择,你会想选择什么?」
当年中国经济蓄势待发,事务所业务正逢爆发期,在地职员和香港干员强烈竞争。颜漏有空降过去、没带人,从零开始,初期住在破旧的王府大饭店,晚上加班至10点,那时正是1月寒冬,走出办公大楼返回饭店时,常看到一大堆乞丐在酒店门口徘徊、瑟缩颤抖。
「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北京,那个心情,」颜漏有顿了一下,「你要去熬过那个过程,才有办法生存,才真正会对那里产生深刻经历。所以,看大陆可以看到很好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很多你无法想像的事。」
颜漏有举例,当年北京500名员工有8辆公务车,每台车每年修理费达5万人民币,「你知道里面一定有鬼,但没人敢动!那你要不要动?我就决定开除4个人、把车子卖掉。」
愤怒的司机不是省油的灯,霸占他的办公室不走,要他给交代,「那你怎么办?你得面对!我就说:你们想在这里办公,我就出去!但我几点会回来,到时候:再不出去,我就叫警察!」
狼性文化冲击,重新倾听内心的声音
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人的狼性,「有一年为了让业务成长,我并购一家当地事务所。那个事务所负责人后来成为我的副手,但进来半年就对我说:你什么时候要离开?我要你的位置!他就这样赤裸裸地讲。」
颜漏有在当地努力拓展市场和业务,四年内也成功让原本500人团队拓展至2000人,但同时深受当地职场狼性文化冲击,「待遇虽然好,但很多事你不能完全自主,你就是在一个当地文化与大环境下,不会那么自在,只能把它当成一种人生历练。」
「2011年我就决定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每天被追业绩、压力很大、飞来飞去。所以我休息半年。那时还没退休,但也不想回来,我那时想: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再做20年?」
像是听到内心召唤,颜漏有从想要回台,到递辞呈约只有两周,「其实整个大陆客户跟市场压力一直都在,但人都是这样,到一个阶段,才去听内心的声音。当你静下来,你会听到那个声音!」
爬人生第二座山:台北摇篮计划孵育新创
颜漏有在中国就曾担任AAMA(Asia America Multi-Technology Association)会长,并参考德勤「导师制」(Mentor),2006年在北京、2010年在上海陆续创设摇篮计划,协助辅导具潜力的创业家。
他发现,北京和上海摇篮计划仍充分反映当地价值观,年轻人创业相当竞争、商业利益导向、充满商战策略。
但辞职后,颜漏有某次参与台湾新创圈固定聚会「创业小聚」并担任创业评审,注意到台湾新创圈更着重经验分享、交流与人情味,让他兴起开创「台湾版创业摇篮」思维,2012年AAMA台北分会于焉诞生。
摇篮计划每年邀请10多位科技、商业、金融界菁英担任导师,招募、甄选20位具潜力的创业家,进行为期两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交流学习。
迄今AAMA台北摇篮计划已推动八期,共有71位导师、174位创业家参与,知名新创如AI新星Appier、大数据分析公司威朋(Vpon)、AI行销科技公司iKala、绿色发妆品牌欧莱德(O'right)等。
茶籽堂创办人赵文豪、颜漏有、承亿轻旅共同创办人陈瑄筑(由右至左)。(王建栋摄)
KKday创办人陈明明与颜漏有相识多年,KKday要做国际化时,颜漏有就给予鼓励,强调台湾市场小、网路发展和商业模式势必要迈向国际,「这对我们做国际化的决心,给了很大的激励。」
陈明明说,颜漏有常分享个人经验、讨论成功方程式,跟大家交流,但不会一步步教你怎么做,「其实导师就是这样,不会去下指导棋,比较多的是策略和心灵层面,是比较形而上地去加强你的信心,像是他鼓励助人的精神,会让我们也觉得自己要彼此帮助、串联资源,例如KKday业务已经发展到海外,若其他台湾创业圈伙伴也想去,我们会觉得要彼此帮助、乐意分享经验,大家一起打造一个生态圈去海外。」
去年9月,颜漏有也和国发会带了AAMA台北摇篮计划19家新创团队赴日参访,还在东京举办Demo Day,吸引逾百家知名日本企业、创投参与,如Cool Japan Fund、Line、NTT DoCoMo Ventures、Mitsubishi、东京电力、三井住友、野村证券、瑞穗银行等。
颜漏有表示,台湾文化和新创公司在日本大有可为。陈明明也认为,那次日本交流活动,是让台湾新创可用团体战方式尝试征日,为台湾新创业者带来更多机会,无论是商业拓展或创投支持,校长都在为大家连结难得的国际资源。
为下一代年轻人努力
成为颜校长后,颜漏有快乐多了,「我现在有很多时间在旅行、爬山,探索一些自己以前想学没有学的,想去却一直没时间去的地方。」
他有时上午六点踏上自行车,沿淡水河骑到大稻埕码头,一路欣赏粼粼水湾、晨光云夕。又或者,与朋友相约爬五分山,登高望远、赏秋芒浪白。
2019年,他至少爬了六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我现在就像是在爬人生第二座山,追求的不再是职位多高,而是寻找生命意义,是连结、帮助下一代年轻人。」
他说,人生第一座山是自我成就,是一年赚多少、扮演好职位,让人家看你的身分地位,「我的第一座山受到很多人帮助,第二座山是探索自己内心的过程。」
对他而言,是成就他人,协助青创实现梦想,「我希望让AAMA正式成为一个基金会,让未来的人能长远地走下去。」
就像他常邀集AAMA的青年一起爬山,在流汗攀峰、共同努力的过程中,看他们如何循着自己的经验与足迹向上走着,爬上巅峰,去共创、共赏这世界美好风景与想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