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转行、40岁做实习生,那些不遵守社会时钟的人都怎么样了?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1-21 16:38
阅读:4540次
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CMA考下来多少钱,一键算出来!
关于自己的人生,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你有非常明确的规划吗?尤其是从进入大学之后,什么时候做第一份实习、什么时候拿到第一份全职offer或者深造、什么时候退休……
你的规划又和社会要求的节奏较为一致吗?最近热播的律政职场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8位实习生让人印象深刻,他们非常符合我们的认知里实习生的样子:大学生、初出茅庐、朝气蓬勃……其实,和这些年轻实习生相反的,有一群80后的大龄实习生正在职场驰骋。
人到中年,由零开始
大龄实习生并不只是存在在《实习生》的电影里。
最近有一个概念叫做:“职业生涯中期实习计划”(mintern,又称mid-career internship或minternship),它面向有工作经验的人士,协助他们投身其他行业入门职位的实习计划。
根据美国匿名雇主评分网站Glassdoor的报告显示,很多80后职场中坚纷纷涌入实习生队伍之中,想要探索新的职业方向。亚历杭德罗·卡瓦佐斯(Alejandro Cavazos),他在32岁时决定成为巴塞罗那一家技术中心的实习生,而之前的工作他是25人团队的领导,成为实习生之后,他的月薪断崖式下降到只有500欧元。“为了找到理想中的工作,他们宁愿赚少一点,也要加入实习计划,花时间对职业做出探索。”
我们都知道在大学期间多参与实习,以致高效快速地做职业探索,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年轻时确定自己一辈子的职业道路的。
职场半坡却突然放弃前半段已经走了一半的道路,转而重新开启另一端旅程,说它是冒险不为过。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时候冒险的结果反而最好。《令人心动的offer》中柴晓峰律师30岁才转行到律师行业,而在这之前,他是一名咖啡技师。
咖啡师之前,他还当过高一英语老师、做过国际商务。
《哪吒》电影导演饺子,大学根本不是动画相关的,而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医学院。
“我父母都在医院工作,对医生这行最熟悉,当医生至少是温饱不愁。名牌大学的医生,那工作一定不愁了!”
虽然手握“医生”这份就业保险单,并没有让饺子感觉到预期的安全感,反而经常隐隐感到憋闷:“有东西在跳,有火在烧,彷佛一头猪在地震来临前想要拱圈”。
憋闷了三年后,大三,饺子毅然放弃医学,自学动画。
什么年纪做什么年纪该做的事?
在国外,40岁的实习生似乎也比较正常不过,但换做国内,40岁还没有好好立业那可能需要迎接一波批判了。
在一场职场节目《你好!面试官》中,有一个求职者,就因为30岁没有给人而立的状态,被应聘者拒绝了。
她的理由是,都一个30岁的大老爷们了,还对自己要求这么随性,简直就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刘同站出来:“你知道现在三十而立这个词害了好多中国男性。”
我们有时候把年龄看得太重了,以至于变成了不停追着年龄跑,在一项项人生大事上打勾的任务完成机器。18岁该上大学、22岁该大学毕业、毕业之后无论是进修还是工作30多岁都该成家立业了、35岁孩子该上小学了,然后中年供养家庭,65岁退休……人的一生被其所处的文化,划分成若干阶段,每个人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通过。 这个按照特定时间顺序完成一件件里程碑的事情,叫做“社会时钟。”大部分人都是按照社会的时钟走的,如果你没有按照这个时钟做事,或者只要一旦没有跟上社会时钟的步伐,就会压力倍增。
有时候我们在确定的一条道路上奔跑了十几年,更多的靠的是惯性和环境的推动,社会压力迫使我们去选择已经被验证成功的道路,但有的时候会忽视自己的内在动力到底是什么。李宗盛在《给自己的歌》里唱到:”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但自己可选择的道路真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吗?或许可以换一个思路看。人生的目标就是这样一次次不断实践、不断清晰和不断修正而最终确定下来的。或许到了四十几岁的时候,真正清楚了自己职业目标的你并不会去参加一个mid-career internship的项目。但希望那时的你不会丧失了改变自己并重新成长的斗志。
那么是否需要遵守社会时钟呢?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遵守社会时钟会安全稳定,但可能失去很多可能性;不遵守社会时钟,打破常规,但可能又会像陈奕迅的《任我行》里,“怎么到头来又随着大队走, 人群是那么像羊群。”
人生之路尚早,你看有的人40岁才去当实习生也丝毫不晚。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充满干劲和热情的去生活,世界不会淘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