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财管》备考答疑:短期经营决策
文章来源:中国会计报
发布时间:2019-10-09 10:44
阅读:2562次

本文对短期经营决策的重要考点展开讲解,主要包括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成本和不相关成本、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的分析方法等内容。其中,生产决策、定价决策与本量利分析的内容联系紧密。
一、相关成本和不相关成本
(一)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应该是未来成本,并且在不同备选方案之间应该有所差异,主要包括,见表1。
(二)不相关成本
不相关成本或者是过去已经发生的成本,或者是虽未发生,但在各种替代方案下数额相同,对未来决策没有影响,主要包括,见表2。
二、生产决策
(一)生产决策的主要方法
1.差量分析法。
分析备选方案之间的差额收入和差额成本,根据差额利润进行选择的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只考虑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对不相关因素不予考虑。
2.边际贡献分析法。
(1)若固定成本稳定不变,直接比较各备选方案的边际贡献额。
(2)涉及追加专属成本时,比较各备选方案的相关损益(边际贡献额-专属成本)。
3.本量利分析法。
利用成本、产量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来进行生产决策。
(二)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
在现有固定成本稳定不变的情况下(与决策无关),在短期内,如果亏损产品(或部门)的边际贡献>0,就不应该立即停产。
若停产,现有固定成本不会减少,而亏损产品的边际贡献减少,会导致企业利润减少(数额相当于亏损产品的边际贡献额)。
(三)零部件自制与外购的决策
1.公司现有足够的剩余生产能力。(现有固定成本与决策无关)
(1)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无需考虑剩余生产能力的机会成本),同时无需追加专属成本。
若:自制的“单位”变动成本<外购的“单位”相关成本,则自制;反之,则外购。
(2)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需要考虑剩余生产能力的机会成本),同时无需追加专属成本。
若:自制的“变动成本+剩余生产能力的机会成本”<外购的相关成本,则自制;反之,则外购。
2.公司剩余生产能力不足,但不改变目前生产能力(现有固定成本与决策无关),此时,自制方案需增加专属成本(如租入设备的租金),假设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无需考虑剩余生产能力的机会成本)
(1)自制与外购为互斥关系。
若:自制的“变动成本+专属成本”<外购的相关成本,则自制;反之,则外购。
(2)自制与外购相结合。
若自制的“单位”变动成本<外购的“单位”相关成本,首先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自制;
超出剩余生产能力的部分,若:自制的“单位”相关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专属成本/超出剩余生产能力的部分)<外购的单位相关成本,则自制;反之,则外购。
(四)特殊订单是否接受的决策
1.追加订货不影响正常销售的完成,即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可以完成追加订货(现有固定成本无关),且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无需考虑剩余生产能力的机会成本)。
(1)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若:特殊订单的单价>该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则接受;反之不接受。
(2)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若:追加订货的边际贡献>追加的专属成本,则接受;反之不接受。
2.追加订货影响正常销售,即剩余生产能力不够生产全部的追加订货,假设不改变目前生产能力(现有固定成本与决策无关),接受追加订货将减少正常销售的边际贡献(需要考虑减少正常销售产生的机会成本)。
(1)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无需考虑剩余生产能力的机会成本),且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若:追加订货的边际贡献>减少正常销售的边际贡献(机会成本),则接受;反之不接受。
(2)若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需要考虑剩余生产能力的机会成本),且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若:追加订货的边际贡献>剩余生产能力的机会成本+减少正常销售的边际贡献(机会成本)+专属成本,则接受;反之不接受。
(五)约束资源最优利用的决策
由于短期内固定成本对决策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决策原则是主要考虑如何安排生产才能最大化企业的总的边际贡献;决策的关键指标是“单位约束资源(如加工时间)的边际贡献”。
(六)产品是否应进一步深加工的决策
1.相关收入:加工后出售和直接出售的收入之差。
2.相关成本:进一步深加工所需的追加成本。
(1)进一步深加工的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无需考虑机会成本),且需要追加专属固定成本
相关成本=进一步深加工所需追加的变动成本+专属成本
(2)进一步深加工的生产能力可以转移(需要考虑机会成本),且无需追加专属固定成本
相关成本=进一步深加工所需追加的变动成本+机会成本
【提示】进一步深加工前的半成品所发生的成本属于决策无关的沉没成本。
三、定价决策
(一)产品销售定价决策原理(见表3)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产品销售价格由供需双方力量对比决定,不同的市场类型,企业对销售价格的控制力不同。
(二)产品销售定价方法
1.成本加成定价法(表4略)
在成本加成定价法下,所制定的目标销售价格必须能够补偿全部成本(既包括变动成本也包括固定成本;既包括制造成本也包括非制造成本),并为企业提供满意的利润。
【提示】企业也可以使用标准成本作为成本基数,在此基础上进行加成定价。
2.市场定价法。
对于有活跃市场的产品,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定价,或者根据市场上同类或者相似产品的价格来定价。市场定价法有利于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性,对同行的敏锐性。
3.新产品的销售定价方法(表5略)。
4.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方法。
当公司存在剩余生产能力时,增量成本即为该批产品的变动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产品的价格应该在变动成本与目标价格之间进行选择。
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销售和行政管理费用
目标价格=变动成本+成本加成
来源:《中国会计报》9月20日15版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Cherie

CICPA会员,ACCA会员 曾任职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参与IPO、年审、财务尽调等工作,4年+财经教学经验,善于使用体系学习法,立足课堂和课下,了解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被誉为“24小时能量王”。讲干货、讲方法、侧考点。以点带面,删繁就简内化于心,讲解逻辑严谨,归纳总结清晰。 主动了解学生需求,深受学生认可喜爱,所授课程到课率100% ,经济法 课下检测通过率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