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兴兴留学,哭哭啼啼就业!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9-30 09:30
阅读:1548次
前几天,#2019年应届生平均起薪5610元#在微博热搜挂了整整上,迟迟未散去热度。
这个关于应届生薪酬的话题,引起了网友广泛热议,有网友表示:
@InnocentBananas:唉,每次看这种新闻,内心都涌现出负能量
在《2019年应届生求职趋势报告》中显示,2019年应届生平均起薪5610元,同比提高7.5%,其中本科生平均薪资为5909元,同比增长10.2%,涨幅大。
而相对的,在上月某招聘网站发布的《2019海外留学生人才需求报告》显示,40.8%的受访雇主提供留学生工作机会的起薪在8000至12000元之间,略高于重点大学同等学历毕业生水平。
从薪资上可以看出,相较于国内大学生,留学生的薪资显得更有竞争力。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留学生的薪资可能更多的是以研究生为主要招聘对象。
但是按照一般国内研究生的起薪高于本科生500-1000的涨幅,留学生的这份薪资看起来仍是相当有优势的。
薪资有优势,但留学生的就业情况会比国内应届生更好吗?这个真不一定。
01
留学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
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有近900万高校毕业生将进入就业市场。
而实际情况是,据某招聘网站的2019年调查显示,雇主提供的工作机会86.4%同时面向国内和留学回国人才,只面向有海外教育经历的工作只有13.6%。
在去年5月,Linda拿到了美国top50乔治华盛顿大学会计master的学位,现就职于广州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去年还是一名新人的她,如今已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议论着今年刚送达的求职简历。
“和我们去年的情况一样,多数都是留学生。”
据普林斯顿大学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海归”回国求职时收到回复的几率,甚至还不如国内普通大学的毕业生。
“留学生求职,其实没什么光环。”Linda回忆起自己当初找工作的遭遇:“简历投出去40多份,只有7家单位发来面试通知,也只收到两个offer”。
但在招聘面试中,Linda的竞争对手有不少出自常青藤名校。
“当初面试时,应聘者有100多人,绝大多数都是留学生,但能留下来的不到5个。”Linda说,本以为海归硕士文凭能稍具竞争力,但没曾想竞争对手很多也是留学生。
这一现象同样发生在另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中。据该公司HR介绍,过去4年,公司海外留学生求职人数增加了30倍。但吸纳留学生人数的总量却低于国内学生。
此外,与国内同等学历的应届生相比,海外文凭也不再有过去的含金量。
Linda解释:“我面试的几家单位,很多都更愿招收广州本地重点大学的学生。相比之下,国内学子因为积累了更多本土实习经验,在资源和熟悉程度上都比留学生更胜一筹”。
除此之外,留学生在求职时还面临着回国时间晚,错过校招季,而春招又面临和考研失败的人竞争。
不仅如此,这个时间段也恰恰是大多数留学生的回国时间,同样都是留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也就没有什么其他的竞争力了,比拼的还是自身的能力。
重要的是,留学生远渡重洋求学,回国后不熟悉国内现在的市场环境,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在求职时缺乏对企业以及对企业录取偏好的了解而错失求职机会。
相比之下,国内的毕业生,熟悉国内的市场,并且拥有丰富的实习经验,在求职中更容易找到工作。
02
对留学生不满意的雇主
在本次调查中,HR们普遍认为,海外留学生在外语水平、独立思考和创意上比国内毕业生普遍有优势。
而国内毕业生在相关知识、忍耐力和执行力上表现更佳,HR们根据这些特点在人才引入时已经开始有不同的侧重。
报告显示海归回国就业存在的优势主要包括:
语言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强
具有国际视野
生活适应能力强,更加独立
批判性思考能力强
更了解海外市场容易在海外市场建立 品牌或分销渠道
更具有创新力
分地区来看,欧美留学生普遍更受雇主欢迎。本科海归较国内同学历求职者有40%的竞争优势,从法国、美国、德国毕业的海归平均竞争力高。
在本次的调查中,同样对招聘公司在不满意海归的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雇主对海归人才的不满意集中在于:
短期内业绩不突出
自我感觉过好,对雇主要求较多
忠诚度和稳定性低
一位在上海某大型事业单位HR表示:
我们很早以前基本只录用国内重点院校的本科生,因为工作需要,从2008年开始我们录用留学生,主要是研究生,希望在人才结构方面形成良好梯次。
当时因为内部推荐,所以很快聘用了好几个留英硕士,也是上海出去的,但很快发现有问题,无论是专业还是责任心,普遍存在问题,后来才清楚“混文凭”的人比较多,我们当时在甄别留学生的时候经验不足。
后来我们就从社会上招聘留美硕士,我们也改进了面试要求,而且发现一年制的硕士对于薪资要求相对好一些,毕竟我们是事业单位经费有限,所以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还行。
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HR表示,互联网企业看重的是求职者的个人素质与专业水准,特别是项目经验。
“一些留学生跟过的项目还没有国内院校本科生多,期望的工资又比较高,还有各种要求。”
“前几年,我们招过一个英国留学回来的应届毕业生,工资也相比国内院校应届生多。其实他跟过的项目并不多,当时招他是看中了他的留学的学校和专业背景。而他进了公司以后的表现一般,做事沉不下心来,并且坚持在国外的不加班习惯,可互联网公司哪有不加班的呢!不到半年,他就辞职走了。”
根据调查,48.4%留学生认为自己的条件优于国内同类学生,22.8%的留学生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差别,10.8%的留学生认为不如国内同类学生。
然而,留学生学成归国就业,并没有大多数人想得那么顺利。随着国内市场对留学生的需求越来越理性,留学生就业也渐渐陷入了国内大学应届生的困局。
一方面,留学生归国人数增多,“镀金”文凭的含金量总体有所下降,不再物以稀为贵;
另一方面,企业用人需求已经脱离只看文凭,不看个人能力的阶段。
相比留学生,国内毕业生往往在本土有更深的资源沉淀。
03
结语
“没有企业会因为一张海外毕业证就出高薪。”
国内一家知名市场营销公司人力资源部HR表示,根据单位多年来的求职信息,总体上留学生的期望月薪的确略高于国内同学历水平的学生。
Lockin China联合全球高校中国就业联盟发布的《2019海外人才职业发展分析报告》数据也显示,2019年海外人才期待薪资水平集中于6000-8000元人民币每月,占比超过35%;期待月薪8000-12000元人民币的人群占比为28%。
一些用人单位明确指出他们更看重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我们不会因为你是留学生就给你加分。关键还是看你的能力,你的工作经历。”对于一些拿着父母的钱出国留学,在国外生活堕落的留学生,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拒绝。
“我们希望聘用在国外艰苦奋斗的留学生,因为这样的人更能吃苦,经历阅历也更多。”一些用人单位称他们将在面试的过程中详细询问留学生们的留学经历,自己赚取奖学金或学费的留学生更受欢迎。
如今留学生依然成为中国高学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留学从来没有个统一的标杆,每一个人的留学经历都是的,收获到什么全凭自己决定,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
重要的是,“企业不会为学历买单,只会为能力更高者提供更高的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