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贵大学,*生源,三流名声
文章来源:职问
发布时间:2019-08-12 18:40
阅读:1700次
前段时间,教育部公布了392所野鸡大学名单。不出所料,一些中外合办校由于名字过于看起来太“野鸡”又被误伤了……
合办校的历史并不久远。2004年,中国所中外合办院校——宁波诺丁汉成立。在这之后,上海纽约、昆山杜克、西交利物浦、港中深等一系列合办学校纷纷成立。
对于中国人来说,在高考体制下的教育模式,相比于“重本”、“985”、“211”这种名称,这种合办院校属于双非之列,并不在大多数考生的理想院校list上面。
同时,中国人传统认知中的知名好大学以“国”字当头,而合办院校以“中国地名+外国地名”的起名方式,显得不伦不类。
“985”、“211”等一本大学学费在5000左右,三本院校1万+,在中国学费越贵意味着学校越差,而合办院校动辄10万+的昂贵学费,也让它们显得很“野鸡”。
然而,一位就读于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同学认为:如果你成绩上不了清北复交,心里又想年薪百万走向人生的话,宁波诺丁汉还是蛮不错的选择。
1.
生源
一部分人将港中深和宁波诺丁汉大学这类合作办校的模式理解为“民办大学”,这种理解在国内当然显得很“野鸡”,然而在国外如“哈佛、哥大”这种的私立大学,同样也是民办,所以怎样去看待一所学校的优劣就很重要了。
按照高考的模式,可选择的学校和终的高考分数有关,按照分数直接划分了学校的等级。港中深和宁诺等合办院校主要在国内招生,基本的招生要求就是分数在一本线以上。
上海纽约:
△上海纽约大学的招生方法和纽约大学相似,以申请制为主。
△登录纽约大学Slate申请系统,填写相关信息并完成两篇文书,并在线提交。
△需要申请参加上海纽约大学校园日活动,“校园日活动”全程用英语进行。
△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本科批录取控制线,上海纽约大学即予以录取。
昆山杜克:
中国内地学生——“综合评估+高考成绩”所有中国内地学生都必须参加高考,另外还需要通过网络申请系统提交入学申请以及申请文件,包括:
高中阶段成绩单(期中期末成绩)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两篇必选短文(指定主题)和一篇可选的开放主题短文(英文)
提交一封推荐信(中文/英文),该推荐信可由班主任、主课老师、高中学校领导等撰写提供
其它可选择提交的文件,例如助学金申请表、托福或雅思考试成绩、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THUSSAT)、竞赛获奖证书等等
宁波诺丁汉:
△以高考分数录取为主,录取分数为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批次;因为学校主要以英语教学,所以要求高考英语单科成绩(满分150分)不低于115分。
在宁波诺丁汉大学的2019年的招生总结上表明,在浙江省的录取中,宁波诺丁汉大学低录取分省内第二,仅次于浙江大学;而在内蒙古、广西等省,宁诺的录取分持平于武大、中大等知名985院校。
西交利物浦:
△有两种招生方式,主要以国内统招为主,要求高考分数在生源地一本分数线以上;
△在江苏和广东省有综合评价录取,同样需要500——800字的英文版个人陈述;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单;两封由主课教师、班主任或校领导写的推荐信。
这些取自于官网的信息看起来比较表面,真实的录取分数大概是这样的:
来自河北的宁波诺丁汉同学
分数线的话,河北大概文科超一本线62分,理科超91分
上海纽约大学——某上海考生
上海的话565-570估计差不多了,也就是复旦交大综招线的样子,外地的不清楚
昆山杜克2018年首届本科生
天津理科低分664
西交利物浦某2015级文科生
2015级,全省文科排名1400左右来的
由此可见,无论是哪所中外合办院校,它的录取生源至少是在当地一本线以上,比肩985,分数只多不少。
2.
师资
合办校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贵。
以昆山杜克大学本科的学费来说,一年大概20万+,而其他几所学校的学杂费加起来也是10万+以上,相对于国内大学,合办大学学费贵了十多倍。
但“贵”这件事情是相对的,相比于一年20万的昆山杜克,美国杜克大学本科一年学杂费和住宿大概是人民币45万。
但昆山杜克毕业的同学,一样会拿杜克大学的学位证书,读了一个合办大学,相当于同时获得中方颁发的学位证和毕业证,以及外方大学的学位证书,这个性价比很高。
同时,合办校的“贵”的价值还体现在教育水平上,因为是合作办学模式,不论是教育方法还是教育环境,或者是师资力量,都参照本校水平。
以港中深为例,有诺贝尔奖杰出教授4位,图灵奖得主2位,菲尔兹奖获得者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近20人,IEEE Fellow 13名。
昆山杜克的师生比约为1:11。师资团队一部分是依据美国杜克大学的标准,面向全球进行招聘。
另一部分是来自杜克大学的教授,占学校教师队伍的1/3,涉及哲学、政治学、数学、物理学、数据科学、经济学、公共政策和全球健康等学术领域。
所以,合办大学的教学特色就是依托外方院校为主,共享全球教师资源,以高质量的全球招聘为辅,如昆山杜克招聘29名本科教职人员是从1500份申请中选出,无论是事实还是数据,合办大学都以高质量的师资让学费物超所值。
同时,合办院校中外方的合作院校在QS排行榜上赫赫有名,杜克大学排名26,纽约大学第43名,诺丁汉大学在第82名,无论哪所学校,都在QS排行榜前一百名。
中国分校都清晰实名地挂在这些学校的官网上,如诺丁汉大学主页上显示有三个校区,分别是英国、中国、马来西亚,同样在杜克大学的主页上,也可以找到昆山杜克大学。
在QS进行排名时,不仅是以一个校区的教学质量或师生满意度来衡量,而是以学校整体实力进行排名,也就是说位于中国的这些校区都是纳入排行考核中的,但合办院校在中国认可度没有那么高确实值得深思。
3.
就业率高
合办院校在硬件设施和生源师资上不可小觑,但不谈就业和升学的学校都是耍流氓。
合办院校的总体就业率达到98%以上,升学主要以海外Top50知名院校为主。
在就业上,合办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数选择了出国继续深造。据上海纽约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显示,上海纽约大学首届本科毕业生共261名,有141名中国学生和120名国际学生。
其中,141名中国毕业生中,选择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72人,占比51.06%;选择就业(包含签就业协议、合同就业与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共69人,占比48.94%。
而成立于2014年的港中深大学,于2018年迎来了批268名毕业生。
据港中深发布的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51%,其中,52.87%去了民营企业,如腾讯、华为;34.38%去了三资(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如宝洁、可口可乐、四大等,平均年薪13.75万元。
选择升学的毕业生以海外院校为主,其中63.64%的毕业生攻读QS大学排名前五十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不乏牛津大学、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大学,其中哥伦比亚大学发出了12份录取通知书,终9人选择就读。
可见,不论是就业还是升学,对于合办大学来说,实力都不弱于985、211院校;而对于未来有出国留学深造打算、外语能力突出、自理能力较强的同学来说,选择合办大学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
4.
三流名声
有如此亮眼的就业率和升学成绩的合办院校,在大多数人眼中,依然是可以“花钱买学历”的存在。
产生这种认知,大学存在一部分责任。
就是校名取得过于精准。谈起这些学校,可能中国人只看宁波、昆山和深圳,认为这些学校是“纨绔子弟的天堂”。可能大多数当地人都不清楚这个学校的优势和劣势,更不要说全国人民,这就造成了人们的误解。
第二,建校时间短,导致资源薄弱。在中外合办院校中,建校时间长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也才15年,每届本科生毕业人数不多,大多数人还选择了继续深造,所以校友资源弱。
对于企业来说,它录取了一个学校的学生,因为这个学生的工作能力强,做到公司管理层或者成为合伙人,因为公司高层来自这个学校公司,这时学校的reputation才建立起来。
但因为建校时间短,所以这些合办大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建立学校在国民和企业方的口碑。
一位在上海纽约大学读书的同学表示:尽管学校职业发展中心和NYU本部的一些校友非常支持他们的实习和就业,然而仅凭前辈的无私帮助,上纽学生也很难像清北复交的同学一样动辄拿到学长姐的内推机会。
其实,这不仅是合办大学的烦恼,也是很多留学生的烦恼,在中国就业市场这块,可能更重视“985”、“211”、“双”这种title。
而很多毕业于国外很好的院校的同学回到国内找工作,HR可能没有认知,或是仅按照院校排名来看待。
比如英国巴斯、杜伦这些在当地声誉极旺的学校,这两个学校和中西合办院校很像——入学标准高,生源好,并且毕业很难,在英国当地得到雇主的很高认可,然而这些学校的同学回国就业时因为学校不在G5之列就遭到忽视。
还有一些美国很好的文理院校如韦尔斯利学院,作为美国的女子学院之一,出过希拉里·克林顿、冰心、宋庆龄等女性,因为是college而不是university,却不在QS排名之列……
如果一味地按照院校排名来对待留学生,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损失。
5
结语
尽管合办院校遭遇着这些问题,但是还有很多学生看中全英文教学的办学环境,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教育模式,付出高昂的学费求学。
因为这些学校给了人生另一种可能。Amy考砸了高考,压线进入了宁波诺丁汉大学,并且被调剂了专业。宁诺宽松的转专业环境,让Amy转了金融,后来她拿了曼大金融全奖博士offer和UCL全奖博士offer。
Amy想过,如果当时去了和宁诺分数相近的别的大学:肯定也是压线进一本去不想读的专业,而后来的这些PhD offer,肯定是没有的。
合办院校,虽然被误解、被低估。但是金子总会发光。
就如1919年建校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样,它比伯克利分校建校晚了51年,也是以分校的名义办学和成长,用了32年的时间,学校才上升到和伯克利分校同样的地位。
中外合办院校,一样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