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消息

网络错误,请稍后重试

学习码

*请注意区分字母大小写

*请输入正确的学习码

激活成功

领取失败

当前位置:中博教育 > 学习指导 > 真正能成事的领导,就像“永动机”!

真正能成事的领导,就像“永动机”!

文章来源:正和岛

发布时间:2019-07-24 16:19

阅读:1719

1

厉害的领导,就像“永动机”


一个企业能不能进化,就看一把手能不能源源不断地更新、进化自己。


如果一把手不能变成“永动机”,这个组织就很难了。


有的创始人,天赋独到。在战略上,他可能天生直觉很强,非常擅长于做商业模式设计,很明确实现目标的关键路径。


他底下的高管,也对销售和市场端非常有感觉。


这些公司,在*开始的阶段,可以做得很好,发展很快。但是想进一步做大就容易出问题,很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就死了。


猛戳领取财务专用-Excel实用工具包


因为创始人精力跟不上、判断跟不上、组织能力跟不上。


2

没有跌入万丈深渊的雄心

事业难以大成


公司*经常出现什么现象呢?从创始人到高管,把一群智商平均120的人放在一块,聊到组织问题就变成智商90了。


这一群有独到之处的创始人、高管,之前的优势太强,不一定能够关注到人才的支撑,也没有想到能不能把人才能力相对转化一下,变成组织交付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过分想象、过分依赖目标战略,容易激进。


这是一个公司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的。像很多创业公司一开始肯定激情澎湃跑步前进,但一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挫折之后怎么去调整,就开始涉及组织策略了。


每个阶段的组织气质不一样。刚开始进入一个市场的时候,公司就像“低飞的苍鹰”


当公司在市场上已经站稳脚跟,这个时候的气质就变成了“狭路相逢勇者胜”,不像*开始那么含蓄了。


等企业做强做大的时候,气质就变成了“舍我其谁”


这几种气质的背后都是共同的“积极求胜”。


整个组织成长的关键,特别依赖于创始人本身的自我突破、成长能力。像马云,人家这么神的一个人,还能够保持好奇心,什么都接触,这样他就能保持开放的心态。


行业里面的后来者,在追赶的时候难度比较低,因为总是可以找到学习的对象,但是一旦变成领先者,突破和成长的难度就会变大。


比如,阿里现在这个体量,它能向谁学?


组织这件事,如果创始人、核心团队没有费尽千辛万苦、掉进万丈深渊、不管怎么样都要把这事搞成的决心,很难做成。


不经历愚昧和绝望的话,不会有真正的学习。


处在愚昧之山,身陷绝望之谷,才能唱出开悟之歌。


3

选人,要先于培养人


做组织,既要从外部招人,也得从内部培养,要知人、善任、敢辞。


*个要知人,选拔优于先于培养。


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公司可能没法在老员工身上花那么多精力,无法给老员工机会。这个策略是很狠的。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所有策略,要上升到为公司发展考虑的层次。


老员工能力不够,那自然就得整天谈心、培训培养。不行,至少暂停,之后有精力再去做。因为好多东西培养不出来,培养速度赶不上上任速度。


当公司规模大了,知人的能力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选拔优于先于培养,还得准确评估人家的能力潜力,建立一个吸引*人才的体系,不光靠人力资源部在评判人。


比如,当公司发展到成熟阶段,如果高管觉得自己手下管的某个人不行,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他不适合在成熟阶段的公司工作,但他可能特别善于在起步阶段的公司里起作用。


那就可以把这个人调到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去,而不是把他辞退。


如果一个中高层人员,对整个公司不理解,没有整体视角的话,会有很多人才浪费在他手里。


第二个就是善任,就是敢于任用。


可以招很多学生,如果他们真有潜力,就不怕他们经验特别少。真用,让他们犯错误。


有经验的老员工犯错误的几率可能是50%,没有足够经验的新人,犯错误几率可能也是50%,尤其进入到新市场。


公司投资于没有经验不多的人,虽然犯错几率更大,但是犯错就是培养,培养完就建立了感情。


大家都是聪明人,现在已经不是员工对老板愚忠的时代了。


不在人家身上投资,不让人家犯错误,不给人家错误买单,怎么建立感情?没有真正地付出,就不会有真正的忠诚感,不会有的。


新员工成长起来,可以通过工作任务,加上一点辅导,来发展中高层人员。


第三个是敢辞。


一方面在外部大量地招人,同时对于不适合、不胜任的人要迅速让他离开。


这里说的敢辞是针对外聘的新员工,对老员工不能这样。


这个是对老员工情感的一个平衡。新员工获得了机会,但有风险;老员工为了公司的发展,把很多机会给了新员工,那老员工就得有一些稳定性,不能随便辞退。


4

公司越大,这件事越关键


公司越来越大,要建立人和组织的链接,不是人和创始人之间的。人对企业的群体归属感,这才是组织的意义。


员工与公司建立的信任链接,有三个不同的层次。


*个层次叫人际信任,所有的员工都非常愿意支持一个人。这个人对员工好,愿意分钱。这个人一般是创始人。


第二个层次叫战略信任。员工相信公司的赛道和机会。


第三个层次,叫组织信任或机构信任。即使比较佩服的上级走了,或者公司的战略遇到了困难,员工还能不能对公司的使命、价值观保持信任?


这就是组织信任。


企业老说组织很重要,能不能有机制的保障?能不能真正调人,调很多精英力量去具体做这个事?


比如说阿里有一个政委体系,管组织的,政委是不向业务部门领导汇报的,而是直接向总部HR体系汇报。


他们为政委设定了很多的权力,甚至在招聘上还有一票否决权。


阿里的政委机制,就是将组织管理机制化。


5

弯路也是路,弯路才是路


组织这个事,其实有点像带孩子,用战略这个词有点大。但它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


比起搞人脸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组织工作都是低科技,就是考验老板、高管愿不愿意用心,愿不愿意认真工作。


西贝这个公司从外界看还是比较不错的,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都非常不错,但内部组织来看,我给他们形容一个词,“形散神不散”。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老爱折腾,老是在变。我曾问他,这么折腾高管,会不会把人搞得很难受?


他说弯路也是路。


后来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我又把这句话强化了一下,做组织工作,弯路才是路。做组织只想走直路,这是妄想。就算你以为在走直路,实际上你也在兜弯路。


世上真的没有直路,所有的系统都没有直路。人的消化系统,怎么样*经济?如果以*经济的方法,就应该是一个入口,一个出口,中间一个容器,这是**的。


但是你看人的消化系统非得要有食道、胃、小肠、大肠等乱七八糟的的部件,没有一块直的。这就是进化。组织工作,大体也需要这样的进化。


*就是这么运转的。


弯路也是路,弯路才是路。


*本文来源于正和岛,作者房晟陶,采访林红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好好学习,充实自己,为你答疑!
注册有礼
购课咨询
学员服务
免费通话
申领资料
在线咨询
+
中博教育·免费咨询
输入您的手机号,点击“免费通话”,将接到中博咨询老师的电话,请放心接听,该电话完全免费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获取2025年学习资料包

了解更多我们的课程,填写信息得学习资料包
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您想获取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