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启动,要做哪些准备?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12-28 17:00
阅读:1144次

那么从业财融合的角度出发,预算工作的启动,到底需要哪些准备?
1预算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说下预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做事情时,一般就怕两个问题:*,方向错了;第二,原地不动。
就如上面说的这家公司来说,天天喊,但迟迟没有做,就属于第二种问题。但这个还不是*可怕的。因为,如果预算实施的方向错了,我认为是*可怕的。
预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做过预算的同仁,可以张口说出很多,比如:
制定计划,交流思想,协调活动,资源分配,责任主体确定,授权,建立控制系统,绩效评价,激励员工参与经营并提高业绩。。。
就这么多了吗?还有其他的没有?
其实,上面说的这些目的,我们一般企业做预算的时候,都做了。但为什么我们做了以后,预算控制作用往往没有达到?为什么我们很多企业,还是在建立预算机制后,实际经营中仍旧遇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老调重弹的问题?
我经过观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预算准备的“方向错了”。
2为什么要做预算准备?
从财务管理的时点管理来看,分为三个,分别是事前、事中、事后管理。
之所以分为三点,是为了针对管理成本而言,显然事后管理的成本*高,而且有的时候都不是付出成本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所以,事前管理就应运而生,预算工作其实就是事前管理的一个工具。
那么进一步来说,任何工具的实施,都是需要准备的。预算工作的准备,也不例外,实质上就是为了日后实施阶段的有序展开。
所以,预算启动前,各项准备均需要分步骤地展开。我们下面就来分别讨论下从财务思维和业务思维下,预算启动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3财务思维下,预算启动要做哪些准备?
从财务思维来出发,预算启动要做如下的准备:
1、预算宣讲:
确定董事会经营目标、预算目标、战术确定、资源保障、预算项目负责人的确定、预算人员体制、以及预算时间表;
2、预算启动会:
预算组织人的确定、预算编制方法以及预算体制分工的宣讲;
3、资料准备:
预算表格设计、本年指标的实绩数据整理;
4、预算培训:
预算编制方面问题收集、Q&A整理,然后培训展开;
以上的各项步骤,可以说是中规中矩。
但,预算工作*重要的目的,其实是从数据着手,通过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各项控制。
如果如此的话,那么我们来反问几个问题:
a、数据包括什么?
b、控制什么?怎么控制?
c、财务的职能是核算、反映、监督,这个怎么理解?
d、预算启动到底应该建立在财务逻辑上,还是业务逻辑上?
4业务思维下,预算启动要做哪些准备?
说到业务逻辑,我们就要知道业务到底需要什么?
这个逻辑是非常重要的,之所以叫“业财”而不是“财业”,就是要求我们财务工作很多事情的出发点,一定要以业务逻辑来出发。
那么,业务需要什么?我想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事前的基于数据和业务逻辑的建议;
2、事前的项目可行性的讨论参与;
3、财务建议一定要基于数据,不论是内部数据还是外部数据;
4、事中的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的跟踪,以及建议甚至预警;
5、事后的复盘、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实施培训,进而IT系统的完善;
所以,在业务思维下的预算启动工作,一定要包括“屋内外”的事情。
所谓内,就是财务本身的预算准备,而所谓外,就是非财务方面的准备。
在一定程度上,我想我们可以这么定义,预算启动,不是着眼未来而是反思过去。反思过去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不要重蹈覆辙。
因此,从业务思维出发,当年预算得失的总结,则处于格外重要的地位。
哪些得失呢?无外乎大致下面的几点:
a、资源分配的得失总结,以及数据分析;
b、基于上述分析,在已经确定来年战略目标和战术打法的基础上,如何科学地分配资源,并且跟踪投入产出?
c、如何把本年的“直接经验”,转为来年的“间接经验”?
也许上面这么阐述,有些理论化,那么我们通过下面的一些思考层面的举例,来从业务思维出发,反思下本年的一些做法,是否需要在来年的运营管理中予以调整,并且反映在预算数据里。
1、你对所在行业了解吗,对所在的企业了解吗?企业的供应链问题和资金流转问题,是否符合行业特点?是否对我们的库存管理造成困扰?是否导致了自有资金的占压?这个问题,在来年如何扭转?
2、企业是否实施了以项目为单元的预核算体制,怎么实施的?
3、是否所有的预算单位都懂得如何进行指标分解,相关的培训是否到位?
4、企业决策管理层是否懂得什么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5、在有限的资源分配前,是否明白“重要且紧急”和“重要但不紧急”之分?
6、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需要启用BP(业务伙伴)机制,以及启用BP机制的风险把控点;
7、是否所有岗位都要进行量化考核?哪些部门人员应该计算人效比?以及如何结合财务数据编制预算?
8、哪些部门需要激励?采用什么激励手段?以及如何设定预算指标?
9、企业的协同效率如何?是否在组织架构或者培训机制上进行调整,以实现项目实施细节的协同;
10、预算数据,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数据,那么显性成本有了,隐性成本如何体现?
11、自由现金流是指什么?应该如何通过运营调整而改善?
其实,可以总结的得失要点,还有很多,上面只是针对共性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总结。
回到主题,预算的目的,是为了落地。
而落地与否,首先应该基于之前各方面财务和非财务数据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策略采用上的调整。然后才是通过预算这个工具,来对组织运营效率进行监控。
因此,预算的启动,起点不是财务思维,而是先要从业务思维切入的。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相关阅读:
免费领取 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