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阿里员工的离职忠告:加入大公司就一定更好吗?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8-12-14 15:04
阅读:2753次

*份工作,我应该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如果问你*想拿到谁家的offer,我想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一定是四大、八大、500强这样的大公司。
可是加入这样的大公司就一定更好吗?
前几天有幸和一位曾经在阿里工作过的男生交流过,在这里暂且先叫他Z吧,他跟我说:
其实大公司就好比钱钟书写的那本《围城》那样,有大把的人想进去,也有大把的人想出来。
【你竟然要离开阿里?】
Z跟我说,这是他周围所有人知道他要离开阿里时的反应,他们也很难理解这种决定。因为从目前大环境来看,互联网行业只会越来越好,而且阿里作为*大厂,拥有丰富的资源,只要想做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总之所有人都认为他的这个决定,不理智。
但是他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思考和犹豫,*终还是选择离开阿里。
那天下午他详细跟我聊了下,为什么他会选择脱离大公司。
究竟是你强还是平台强?
BAT作为国内**的大厂,意味着无论你去哪里,大家都是以羡慕的眼神看待你,就像是一种主角光环,顺风顺水说的就是你。
但对身在一家上万人的公司里的我来说,其实公司里的大部分人都只是一个普通员工,没什么存在感。
虽然校招时,大厂凭着自身优势和高薪挑出*厉害的一批应届生,但并不意味着会看重每一个人。
事实上,无论你是来自C9还是藤校,或普通院校中飞出来的凤凰,对大厂来说,想要的结果其实都一样。
举个例子吧,比如负责运营,可能几年内都在钻研怎么让更多商户入驻平台;做文娱的,长年累月地追着微博热点写文章写文案;做渠道投放的,风雨无阻地盯着各个渠道的广告数据效果……
同一件事情,张三能做成,李四也没问题,在这里,你和一个富士康流水线工人没什么区别。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校招时招的是造火箭的,进来以后就是造螺丝钉的。
所以在阿里工作了两年后,我就经常问自己,如果有*我离开了这个超级牛逼的平台,我还会牛逼吗?
永远都走不完的流程和冗长的制度
你无法想象,一个产品或是app里一个新增功能需要走过多长的流程才能真正面市。
而且很多产品在一两年内都没有让人能够察觉到的改变,例如支付宝。也有很多人问过我,你们招那么多工作人员都在做什么?
其实他们有很多事要做,主要在流程和制度上。
如果是一个不到10人的小创业团队时,大家平时交流当面就谈了,执行也比较快,上午提出来要在产品里新加一个功能,当下就能一起聊方案,第二天就上线。
但是在大厂,一切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几乎所有人70%以上的时间、精力并不是在专注做一件事上。
特别遇到跨团队、跨部门沟通,更加是考验人的忍耐力,找一个对接人要花上大半天。对方要么不回复,要么回一句「这不是我负责的」。好不容易对接上了,就是先建群,明明是一个人就能决策的事情,需要群里五六个人都过一遍。
除此之外,各种会议、分享、周报月报都是大公司常见的日常工作环节。就算你想踏踏实实敲几段代码,先把以上几个内容完成再说,*浑浑噩噩下来,手头工作没做多少,只好加班到半夜。
其实流程和制度对于人员众多的大公司来说是有必要存在的,它保证了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然而对个人来说,你要付出的就太多了。
小公司就一定好吗?
人少事杂,在小团队里,每个人可能都身兼数职。
做产品的,除了打开 word 来写需求文档,用户调研、交互图得自己做,在产品上线后,也要做运营相关的工作。
做运营更不用说了,策划活动,写推文、写文案,还要做客服。
每个人都活成了一只队伍,这也是小团队吸引人的地方。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是他打鸡血的地方,是一场险象环生的冒险。而对有些人来说扛不住压力,只能落荒而逃。
究竟是要去大厂做一枚螺丝还是小公司当主力?
虽然我已经离开阿里,但是当有人问我是否要去大公司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如果有这样的offer就去吧。
(1)在大厂你会体验到正规化的流程制度,你可以知道一个业务起初怎么搭建团队的,各个团队如何进行配合,各司其职代表着每个环节都能产出精品,于是你就知道一个*的作品应该是怎么样的,以后碰到类似的场景就有经验了。
(2)大公司汇聚了**的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经验等。
在平时,如果你想了解或钻研某一事物,往往能在内网上找到*优质的经验分享。更进一步,可以直接联系这个领域的大牛咨询请教。
在生活福利,公司配备了饭堂、班车、体检、节假日福利、家人福利等等,让你能安心地工作(加班)。
业务上,有专门的基础服务部门,IT 设备、开发组件、大数据平台、*防御、用户数据等等,都可以拿来马上用。
个人成长上,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平步青云,但是完善的薪酬福利让每个人都能获得相对合理的回报,各种培训让大家都能适当跳出舒适区获得成长。
这些基础服务都是十多年无数人的心血积累,可想而知,站在这样一个巨人的肩膀上,新人可以获得更高速的成长。
一般新人在进入大公司之后,都会经历这两个阶段:
*阶段
刚进大公司,非常兴奋,而且周围有大批的同龄人一起玩,随便做个产品也有千万用户,觉得自己很牛X很爽。
第二阶段
快则一年,会逐渐发现一些问题和个人发展的瓶颈。随便做个产品就有千万用户到底是我的个人能力还是平台的能力?为什么冷静下来想,我负责的项目方向其实我个人完全不可控?
很多人适合一辈子待在大公司打工,同时也有一部分人确实适合到创业公司去打拼,关键在于你是否了解自己要什么。如果一旦清楚自己要什么,创业公司和大公司对于个人发展的和想要的生活模式的利弊就非常明显了。
以腾讯为例:
一个腾讯员工的幸福度较高(尤其是毕业生)的原因是强势的平台资源,大量的新人虽然是刚刚毕业做产品,但是很快就能负责用户量过千万或过亿的服务,或者哪怕全新做一个产品,在各种内部推广资源的拉动下瞬间用户量过百万那是常事,这样的成就感是在其他公司比较难享受到的。
要说遇到的挑战,正好和上面这个“幸福感”相对,很多腾讯员工应该思考而没有思考的一个重大挑战是:个人成长层面看,如果对于这种强势平台资源过于依赖,其实对你个人积累帮助有限。
写在*后
虽然每一个从大厂脱离的人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感悟,但我敢肯定当初他们拿到大厂offer时,一定是乐开了花。
本文系中博教育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网编辑。Email:editor@zbgedu.com
相关阅读:
免费领取 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