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中国副CEO:自律是我*的秘诀!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12-06 17:23
阅读:2379次

我们会经常羡慕别人,羡慕别人找到一份好工作,羡慕别人工作顺风顺水,在职场上前途无量。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别人*的样子,却往往忽略了他们为此付出了近乎自虐般的努力。
所有*,背后都有苦行僧般的自律
在别人出去玩乐的时候,一个人窝在那里看书;在别人享用着美食的时候,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周末的时光,很多人慵懒地睡到中午,他依旧雷打不动的早起、跑步、看书、工作...
这样的人,不仅看起来无趣,甚至感觉有自虐倾向,活得一点都不洒脱和自由。
但真实情况是,这样自律的人比不自律的人要自由得多。
还记得之前刷爆朋友圈的德勤中国副CEO蒋颖,作为为数不多杀进德勤美国的华人,她的人生仿佛开了挂。
如果你仔细去了解过她的过往履历,一定会被她的自律折服。
•1988年,考入复旦大学英美文学专业。
•1991年,蒋颖才20岁,本科还没毕业,就带着家人帮忙筹的两千多美元去到美国。
•1993年,本该四年修读的学位,蒋颖只用两年多时间就拿到了经济和会计专业大学文凭。
而从德勤基层,到manager,她只用了三年。
*蒋颖接受*财经采访
如果你总是随心所欲,讲究及时行乐,不知道努力,别人玩你也玩,别人努力你还在玩,依旧放纵自己。
那么如此不自律的你,现在看似是自由的,但你会发现自己越活越没有自由,没有选择的资本。
越自律,越有话语权,身体和人生都是如此。
*两天看不出来,一个月两个月也许还是看不出来,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自律的人和不自律的人,终将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经常有同学询问何平衡好工作与生活,但是这两件事并不对立。
享受工作,也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关键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尊重自己的时间表。
区分什么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什么是需要别人配合的,针对不同的情况,尽早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表。
所有*,背后都有苦行僧般的自律。
说要自律的人很多,可坚持自律的人很少,就像爬一座险峻的高山,越临近山顶,能够咬牙坚持往前走的人越少。
为什么自律一段时间就会被打回原形?
我们总会惊羡那些高度自律的人。
他们每天早上五点左右起床,在其他人熟睡之际,就做了很多的晨起计划,精美的早餐,几缕书卷气息。
他们固定时间段健身,多年来保持着或优雅或刚健的身材,有深深的马甲线,八块腹肌。
他们能够坚持做一些看似枯燥的事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全身心投入,从不放弃,直到有*,有所建树。
他们看上去就像被打了一层光环,另很多人自愧弗如,一笑了之。
当然,也有不少人,看到那些自律的人过成什么样子,奋起直追。
01
叶子就是其中一位。
她听说好友通过坚持跑步,一年的时间从140斤减到100斤,惊奇之余又给自己平添了很多信心。
她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天下班后坚持到公园跑上2圈,一星期至少跑上5次。
开始,叶子真的很用心,专门买了一双跑鞋,还配了耳塞,跑步时听听音乐。但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叶子就明显动力不足,一上秤发现自己也未瘦下来多少。
很快,叶子又心安理得地恢复了以往。
自律一段时间被打回原形,这种由他人刺激而引起的冲动一般是三分钟热度,他本身缺乏强烈的动机,于他而言坚持就是一种自我消耗和对抗。
02
明知锻炼很重要,为什么不开始呢?
理由很多。今天还有好多事要做,哪有时间?有些累,算了吧!太冷了,改天再说。
即使有一千个理由好不容易开始了,总会有一千零一个理由放弃自己的原计划。
我们也许并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但让我们彻底改变,又担心改变后的风险,或许觉得折腾折腾不如现在了怎么办。
人的本能行动两大来源,一是追求快乐,二是逃避痛苦。再从两者之中选一个,那就是痛苦。
如果一个人每月开支有限,让他拿出500元去看电影、听音乐会、到优美的景点去玩,他是很想去,但觉得可以等。
如果他牙疼,他就不会过多考虑,只要能止疼,他马上就会行动。
这也可用来解释一些营销人员说他们的产品有多么好,消费者很少买单,而如果可解决消费者哪一类的难题却销量可观。
自律一段时间被打回原形,那是因为我们还未品尝到原形带来的深深困扰和不快;改变现状还未强烈到必须得变,否则会痛苦不堪的地步。
03
如何才能长久地坚持做一件想做的事情?
1.一定要愿望非常强烈,是自己本能性地想要达成一个目标,不受任何人的影响,而且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
当你随便想想某件事情,大脑也是司空见惯了;但当你想做某件事情强烈到*时,大脑会注意到你发出的指令,并优先处理。
一个人的内向驱动力至关重要,它代表了他的个人意愿,不受任何人左右。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一件事情是为了什么,也充分了解可能要面对的各种风险和困难,仍然义无反顾去坚持、去做。
哪怕*终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他也问心无愧。对于他来说,努力过,争取过,便是释然。他沉浸一件事情的满足感大于付出感。
2.循序渐进地拉伸自己走出舒适区。
一个人总是用手提重物,他的手上会长出厚厚的茧子;一个人经常跑步,他可以相对不费劲地跑8000米;一个人经常练习高抬腿,他能够抬得越来越高;一个人经常读深奥的书籍,他能轻松读他人觉得很枯燥的书;一个人经常练钢琴,他能记住很多的谱子并弹奏出来。
如果我们坚持做一些稍微有挑战的事情,由于人的身体和大脑有一种偏爱稳定的倾向,它们就会自身做出调整适应我们,以便回到原态,保持舒适感。
身体越锻炼越有韧性,大脑越思考越灵活,我们比自己想象得更有开发的潜力。
不要担心自己做不到,先从一点点做起。
3.不断地量化自己的目标和进度,进行自我反馈,设置适当奖励。
将比较复杂的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小目标稍微有一点难度,但在合理的时间内能够相对轻松做好。
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距实现自己的重要任务近了一些,这会让我们充满信心和小成就感。
拆解任务,达成一个个小目标,并且按照进度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会让你有条不紊地做事,而且你享受自己的每一份进步,这也是一种乐趣。
当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进度,就有了一种对于任务的整体掌控感,免于焦躁和恐慌。
我们可以给自己设置奖励,如果实现一个目标,可以吃顿大餐、去旅游、买件漂亮的衣服,这都会激发我们做事情的动力。
4.将自己想要坚持的事情,固化成我们的习惯。
想早起、想锻炼、想阅读、想考CPA提升自己,就要坚持去做,每天都去做一些,每天都取得小小的改观。终于有*,你会发现,以前你觉得很难做到的事情,自己已经做到。
通常,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应该和他超常的自律有关。然而,有研究表明,人类行为只有5%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95%是自动反应或应激反应,即习惯。
不管成功与否,我们的现状都源于习惯的力量。基于此,不断强化有助于达成目标的行动,让它们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一经养成,无需刻意去想、去做,都已成自然,看起来毫不费力。
自律一段时间被打回原形,你忽略了重要的一点:自身非常强烈想要实现一个目标,并把一系列有些挑战性的行动固化成自然的习惯。
好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自律
《认知突围》中有句话说:所有的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
越自律,认知能力越强,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样逐渐拉开的。
一个人的自律中,藏着无限的可能性,你自律的程度,决定着你人生的高度。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怎样活着,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没有问题,但我想告诉你,自律的人生其实更加美好,因为当你知道自己想要去哪儿并且全力以赴奔跑的时候,全*都会为你让路。
真正能够登顶远眺的人,永远是那些心无旁骛,坚持着往前走的人。
愿我们真正成为自律的自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生没有近路可走,但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越勤奋,越努力;越自律,越*。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2022年ACCA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ACC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考试问答

Merian

CMA会员,持有基金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IMA管理会计案例大赛评委,北京大学会计硕士 加拿大维多利亚商学院MBA项目访问学者 30年国企、民企、管理咨询机构工作背景,涉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税务筹划,投融资管理、上市财务梳理,以及战略管理、商业模式梳理等管理咨询工作;CMA授课方式灵活多样,逻辑清晰,生动有趣,专业与幽默相结合,逻辑清晰中带有趣味性,能将案例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融入教学过程,让学员可以学以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