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来说说我的看法,抛弃那些老掉牙的答案,比如领导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高压下工作的能力,就像坐在公司会议室面对面试官的那些回答。
首先,我认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两个方面:硬实力和软实力。很多人在强调软实力的重要性,其实硬实力,也就是你在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也非常重要。而且越到金字塔的顶端,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
当然,专业知识只是核心竞争力*基础的部分,没它不行,还需要下面的一些软实力。
01 撮合能力
通过多年工作经历,你会积累一定的人脉,而人脉的意义是,你可以作为社交网络的一个节点,连接另外多个原本并无联系的节点,将资源优化配置到合适的地方,这也是资源掮客的价值。撮合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且无法通过书本学习获得,算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02 迅速判断Y or N 能力
啥叫“判断Y or N的能力”?这是在云谲波诡的金融市场中,能够凭借良好的大局观,在密集轰炸的信息流中,迅速判断“是还是否”、“对还是错”、“正向还是反向”、“上还是下”、“升值还是贬值”、“好还是坏”的能力。
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把人类的认知机制,解剖为两套系统:“系统1”反应快速、依赖直觉,几乎不需要我们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而“系统2”则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得出结论的时间较长,但理性、*。
“系统1”提出假设,“系统2”完成验证。
我们在学校接受的金融科班教育,大多注重“系统2”,而忽略“系统1”。理论推导通过严密的数理运算,但殊不知在实际工作中,哪有时间让你坐下来心平气和的按计算器。
03 情绪调节能力
为什么说情绪调节能力很重要呢,因为大家都是人,不是机器人。可能很多人一辈子过完,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在追求什么,混沌一生。即使有生之年有幸找到所爱,又能够在工作中从事所爱的人,少之又少。
为了生计而工作,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写照,这没什么可耻的,就像我们儿时被教导的:“劳动者*光荣”。但毕竟大家不是机器人,情绪的波动,在工作中,司空见惯。如何管理好情绪,驾驭好情绪,尽可能的将情绪波动反向冲销掉,是金融从业人员必备的心智模式之一。
历史上金融机构的一系列重大风险事件,既有天灾,也有人祸,而情绪波动是人祸里面一个重要诱因。《商君书·战法》所谓的“*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讲的就是情绪的调节能力。
04 将知识发展*的能力
在大学学金融专业,从本科到硕士,你会获得很多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大而全的。你不知道哪些是*有用、*关键的知识。而在工作中,幸运的话,你会找到喜爱且擅长的领域。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发展到*,无他,唯*尔。
05 干成事的能力
这是一项综合的能力,能把一件事,一个项目干好的能力。为了完成任务, 在一个团队里,你需要有领导力,你需要有左右逢源的能力, 你需要有专业知识,你必须知道如何在高压状态下工作;同时,你需要动用在专业领域的人脉关系,疏通打理各个环节,保证项目顺畅的进展。而这些能力的综合,会使你成为一个成功的职场达人。
06 施加正面影响力的能力
影响力,就是个体在组织中,改变其他人思想和行动的能力。
在金融机构里面,没有谁可以依靠单打独斗,创造辉煌业绩。再牛叉的明星客户经理,后面也是一个团队在支撑。而某个人,如果能够在工作中,向周围同事施加正面影响力,帮助情绪低落的队友补充正能量,利用专长协助同事解决疑难杂症,这个人就具有施加正面影响力的能力,就能够帮助这个组织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抢得一丝先机。
相反,如果一个组织中,部门之间内耗,同事之间相互拆台,问题就很严重。很多时候,多去想想,这个组织是否因为拥有你,而变得更美好,非常关键。如果组织因为有你而更美好,哪怕一丝丝的美好,那么恭喜你,你就有施加正面影响力的能力。
07 金融*中*运转的心智
《第五项修炼》里提到:“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的看法。”
金融从业人员,需要培养的是,一整套优化完善的心智模式。
左右逢源、善于移情(观察对方对反应的感受性);市场承压能力、高速运转中准确决策的能力、容错能力。
这些都是不同领域的金融从业人员高速运转的心智模式。具备了这些心智模式之后,你就能够*的直指目标,完成任务,自由驰骋。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