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社会发展司数据显示,2017年全*政服务行业营业收入达到4400亿元,从业人员达2800万人。早在2015年,就有报告估算我*政服务业市场规模超万亿。随着“*二孩”政策实行等,家政市场需求更是快速增长。如何挖掘万亿市场价值,如何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家政服务?家政业转型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
需求提升业务壮大
根据*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政服务行业营业收入达到4400亿元,同比增长26%,从业人员达2800万人左右。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近日也发布《中*政服务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近年来我*政服务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家政服务业产业规模继续扩大,连续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更快。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了购买社会化家政服务的条件,家政服务领域聚集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家政服务领域不断扩展,已不仅仅限于简单劳务型的家政服务。随着家政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家政服务领域趋向多样化、专业化。传统的简单劳务型家政服务市场如保洁、搬家、保姆等项目不断细分,知识技能型家政服务市场如育婴师、家教、护理等更加专业,专家管理型家政服务市场如理财、管家等服务正在快速发展。目前,家政服务涉及的细分产业已有20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
近年来,婴幼儿家政服务需求处于快速发展状态。根据商务部统计,家政服务业母婴护理业态的营业收入从2014年的70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055亿元,两年间增长50%,母婴护理业态营业收入占家政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基本维持在30%以上水平。
就从业人数来看,我*政服务从业人数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政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为2542万人,占全社会就业总数的3.3%,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7.5%。与2013年比,家政服务从业人数年均增长12.2%,远远高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4.4%的年均增长率,在吸纳就业方面的表现非常可观。
为推动家政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扩容,政府相关部门近年来重视通过抓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企业连锁门店建设,规范化建设,促进家政服务产业化发展,家政服务机构品牌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出现了一大批家政服务品牌。各地加大培育家政服务市场力度,不断提升家政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构建了“一站式超市型”家庭服务广场等。
供给不足矛盾突出
根据中*庭服务业协会的调查,我国城镇现有1.9亿户家庭约15%的家庭需要家政服务。根据北京家政服务协会测算,北京600多万户家庭中,至少有200万户需要家政服务,其中老人陪护、病患护理、婴幼儿看护将是北京需求量*大的家政服务业态。
报告认为,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刺激了家政服务需求。2017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6396元,增长8.3%,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家政服务消费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改善型消费不断增加,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根据测算,我*政服务需求尤其是高端家政服务业需求今后将快速增长,成为家政服务的主要业态领域。
但是,从供给来看,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家政服务供给都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出于劳动强度大、职业偏见等原因,愿意从事家政服务的农村青年转移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少。其中,高端家政服务领域的供给更是稀缺。
报告显示,目前我*政服务从业人员88.6%来自农村,年龄结构偏大,“80后”新生代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不到20%。同时,文化水平较低,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仅占14.1%。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流动性高、稳定性差,大多数是行业“新手”。低层次的文化程度增大了对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和难度。
同时,家政服务业市场规范化水平仍然较低。除较大的家政服务企业建有培训机构外,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常常是老员工带领新员工现场实习几次就直接上岗了。行业绝大多数采取中介方式,家政服务人员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缺乏保障。
严格要求细化市场
调查显示,一个只经历过简短培训、经验并不丰富的保姆,月薪就可以达到4000至6000元,优质的保姆甚至能达到万元以上,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市场的渴求。
除了普通的打扫卫生、洗衣买菜之外,家政市场还存在着精细化的需求,比如照顾老人、烹调、照顾孕产妇和幼儿等等。这就需要更加高端的培训。遗憾的是,现在的家政服务人员很难再通过自己的生活积累起这样的经验。而面对迅速增长的庞大市场,中介和管理者似乎也束手无策,除了提高要价以外,似乎什么都做不了。至于保姆身份核查,就更加浮皮潦草。行业内对从业人员身份验证的缺失,却是一个普遍现象,且已经成为*隐患。
梳理家政市场,需要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起来,首先要建立门槛,对从业者的身份验证、健康检查以及技能水准,设立硬性的门槛,不能仅仅靠口碑来维持人员的“水准”。
与这些门槛相配套,还应该建立中介担保的制度,出了问题,中介应该承担连带责任,由担保制度去倒逼中介对保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培训。
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立足于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未来家政服务业将呈现规范化、职业化、智能化、品牌化、跨界化发展的趋势。”报告主编、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表示。
近年来,以“互联网+”和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经营模式对家政服务业产生了重要影响。2016年,连锁家政服务企业有12万家,占家政服务企业总数的18.2%,企业营业收入1438亿元,占家政服务企业营业总收入的41.1%。莫荣认为,连锁经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组织化程度。同时,O2O家政服务业蓬勃发展,家政公司互联网化恰好契合了消费者的需求,符合家政行业发展进步的规律。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家政服务大众化将越发凸显,服务‘平民化’将成为常态,未来服务费用大幅增加的空间并不大;另一方面,家政服务业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资本介入,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员。因此,在家政服务业中,存在服务对象大众化和服务水平成长性的矛盾。为此,需要寻找支撑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莫荣认为,从供求关系看,家政服务属于高频消费,有着贴近消费者、受众广泛等特点,因此家政服务业在产业链的延伸和跨界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当前,跨界家政服务方兴未艾,“家政服务+其他生活服务”“家政服务+生产服务业”“家政服务+产品”等多种形式的融合跨界将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今后,顺应并引领大数据时代服务行业的发展潮流,以物联网为依托,搭建家政服务行业大数据平台,促进家政服务行业与信息化、网络化深度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业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同时发展家政服务行业人工智能,开发养老、医疗、清洁等家政服务行业的人工智能产品,将能够回应市场需求,弥补未来劳动力缺口。”莫荣说。
简单几步,助你找到靠谱家政
1、检查家政公司的合法性,看其是否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是多少,是否有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这是作为家政公司*基本的证件,出现任何法律纠纷的话,才有可以进行索赔的条件。
2、一个好的家政服务机构应该是规模较大、经营时间较长、服务项目较齐全的。这些家政机构有注册的服务员,对服务员有定期培训、跟踪调查,在*、信誉、质量等方面有保证。在派遣服务人员入户时,有中心填写并且盖有公章的派遣单。上门服务时,雇主还需注意查看家政服务人员的工作证明,明确其属于合法员工。
3、检查服务人员是否统一着装,衣物是否干净、整洁,服务态度是否端正,提供服务时的手法是否娴熟。
4、对于月嫂等更加专业的工种,其健康状况、专业素养都要求更为严格。除了要检查身份证、工作证以外,还要检查健康证,以及相关的培训证明,例如月子期护理知识、饮食安排等。另外,还要看其是否掌握婴儿喂养、洗澡等专业护理知识。
5、家政服务人员的上门服务工具通常是要求独立的,或者至少是要*的,以避免家庭间的病原体互相交叉传播,尤其避免影响婴儿、儿童、宠物。这些工具通常包括如机械器具类和药剂类等。
6、一般不规范的家政公司价格都偏低,服务质量较差。有调查发现,有些打着家政服务公司的牌子,其实是游击家政工。因此,一定要注意核实对方的相关手续是否齐全,一些骗子也可能趁这个机会伪装成家政工,趁机窃取财物。
7、*后还要注意保存好相关凭证,包括照片、预约截图、收费单等,一旦发生纠纷,可向有关部门提起维权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