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同学问小编,有没有案例分析考试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此次就满足大家所愿,一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美女学霸——曹文琴同学,与大家共同分享她的CIMA管理级案例考试心得。
中博小编在了解了曹文琴同学的经历后,不得不感叹:学习CIMA的同学们真是“才貌双全”!既有实力,又有颜值。
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曹文琴,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CIMA学习心路。
我*早接触到CIMA是大学时期,和队友们参加CGMA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是我本科生活里*精彩充实的岁月,它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并爱上CIMA也由此萌发了通过CIMA考试的渴望。回顾1个月的管理级案例考试的备考过程,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1.Pre-Seen材料很重要
在考试前七周我们可以提前看到本次考试的案例,将案例深入研究、牢记心中是通过案例考试的核心要素。在研读案例的时候要非常认真仔细,前后串联,甚至可以自己总结出一些常规的考点,比如宏观环境的PEST有哪些,这个公司的SWOT是哪些点,这样考试的时候碰到类似的问题可以直接信手拈来。
有同学可能会问,是否需要反复研究历届真题,我个人认为不需采用这种题海战术,因为每年的案例挑选的行业公司都不一样,那么它所涉及的考点也大不相同,比如今年5月份的案例是客运公司,那么自然不会考生产方面的知识点,比如JIT、供应链管理等等。所以着重研究本次考试的案例可以让我们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当然往年真题也不是完全不需要看,我们可以通过1到2套往年真题了解答题的风格和思路,让自己有限的思维更加规范化,把相同的答案进行分数*大化。
2.对Pre-Seen材料的深入理解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
整个管理级案例分析考试是E2、P2、F2三门课程相关知识点的综合能力运用的测试,考试前我快速的浏览一遍E2、P2、F2的相关知识点后再通读案例,根据案例再挑选出关键的知识点。比如5月份的案例里通篇都提及的政府补助对行业的重要作用,那么这个就是本次考试的重点。还有一些是比较常见的考点,比如合并,NPV,IRR,PI等的优缺点。
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总共复习了三轮,每轮都是先复习书本知识,然后看两遍案例,看案例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去找到对应的知识点,进一步加深印象。
3.考场小贴士
①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CIMA考试规则的特别之处在于四个大题之间的时间是相互独立的,每题只有45分钟的答题时间,且多余时间不可累计到下一题中使用,所以如果大家答完一题时间还没有到,*好反复检查和补充答案,不要急于跳转到下一题。不过受限于我的打字速度比较慢,个人觉得时间还是挺紧张的,所以合理分配时间非常重要。
②注意有的放矢
一般来说,一个大题里有2-3个小问,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不要苛求每一问都回答的非常完美,而是要必须保证每一小问都做出了回答。
③答题结构要清晰
答题时要在开头表明自己的核心立场,然后分点阐述,每小问一般要回答3-5点。考试时,我们可以先把分论点写出来,每点后面用1-2句话加以解释,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再做进一步补充。当然,题与题之间的时间虽然是独立的,但是逻辑上却是紧密联系的,大家跳转到下一题时不要完全把上一题的内容抛诸脑后,而是要将自己时刻放在一个连贯的场景里,有可能前一题的背景就是后一题里的答题要点。
④基于理论,大胆答题
另外,CIMA案例考试的考题是非常灵活的,考场上碰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就是我们商业实战里的真实缩影,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慌乱,快速的去寻找到对应的知识体系,如果是和战略方面有关的,也可以在现有的基础知识上大胆的发挥想象,不要有太多的顾虑,只要思路清晰,逻辑连贯,言之成理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