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可以说是人生的黄金时段,课程少、时间多,可以自己安排做许多事情,许多人选择考证来提升自己,但大部分人是盲目的,看别人考什么自己就考什么,结果考完发现是没什么用的鸡肋,得之无用弃之可惜,而那些另辟蹊径,考含金量高证书的同学,毕业后飞黄腾达,工作令人羡慕。
在此,中博介绍一些那些很多人考过,却在找工作、毕业工作后被认为是鸡肋的证书:
1、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是检测个人普通话好坏的口语考试,普通话水平考试分为三个级别六个等级,一级(甲等、乙等),二级(甲等、乙等),三级(甲等、乙等),一级甲等*高,三级乙等*低。很多人考了这个证书,有的人甚至考了几次,为了争取拿一级甲等,然而又不当电视台播音员,又不当老师,考了这个证书,只能压箱底。不过如果想当老师,是必须要考通过普通话水平的相关测试的。
2、计算机一级、二级、三级
上了大学,千万别听学长学姐没忽悠,要考计算机等级证书,可以说除了计算机四级有点用处外,计算机一级、二级、三级都是超级大忽悠。即使不考一级二级三级,难道上了大学四年各种办公软件都不会用?不说工作以后完全用不到,就是找工作时也没什么用,简历上写这些证书,还不如说精通PS!在这个每个企业都需要美工的时代,学好PS就是技术型人才。
3、英语四级、BEC中级
英语四级*是鸡肋!当初用功的学了N年英语,大学也考了四六级,结果,水平当不了英语老师,也进不了外企。有人说学商务英语可以进外企,殊不知BEC中级压根也没用。非英语专业考的再好,也比不上人家的专八,高级口译等。大学里想在通过英语提升竞争力,还是学学中高级口译,雅思托福之类的吧,*起码,以后进培训机构当老师还有非常可观的待遇。
大学里,与其追风考这些鸡肋证书,倒不如好好准备,考那些真正具有含金量的证书:
1、注册金融分析师
注册金融分析师(CFA®考试),是官媒认可的含金量*高的金融类证书,大四的时候就可以报考,并且也没有专业的限制。CFA®考试是金融投资界的MBA,在全球金融市场更加抢手,是*有权威的金融分析领域的行业标准。CFA®课程包括资产类别、投资工具、道德和专业准则、投资组合管理及财富规划。考试分为三个等级,level1、level2、level3,一级考试每年6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二级和三级每年在6月同时举行一次,也被誉为通往百万年薪的*佳资格认证证书,被全球170多个*认可。
2、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CPA)应届生可以报考,没有专业限制,跨专业均可报考。注册会计师被成为中国财会领域的*黄金职业,并且拥有*的签字权。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专业阶段是六门科目,分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综合阶段是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考试一年一次,每年的考试时间在10月份,比较难考,有意向的要提前准备。
3、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是*上领先的专业会计师团体,也是国际学员*多、学员规模发展*快的专业会计师组织。ACCA资格被认为是“国际财会界的通行证”。ACCA是*个进入中国的国际会计师组织,近30年的传播,得到业界广泛认可,被称为“国际注册会计师”,在中国是“*具影响力的国际权威财经证书”。
4、金融风险管理师
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是全球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权威资格认证,由全球风险协会(GARP)设立。FRM®已经得到华尔街和众多欧美*金融机构、大型公司风险管理部门以及各国政府监管层和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同,并已经成为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权威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