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之道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8-07-27 17:30
阅读:1517次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近期刊载产教融合系列解读文章。本文聚焦如何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建设高质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攻坚期,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提供人才支撑。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在这一大背景下,地方高校主动面向行业发展、国际竞争和向应用型转变新需求,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建设高质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个核心理念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于促进工程教育改革,构建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对于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产业适应性;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实质等效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逻辑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终实现培养目标,并通过各环节的反馈对学生培养过程持续改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三个核心理念——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目标围绕学生的培养,教学内容设计聚焦学生能力培养,师资与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学习效果达成,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效果的评价。
二是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从*终成果(人才培养目标)反向设计以确定所有达成培养目标的教学过程。教学的出发点不是教师想教什么,而是要达成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什么。
三是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常态性评价机制并不断改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环节都要进行评价。每个教师在持续改进中均承担责任。持续改进的效果通过学生学习表现来体现。
落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将有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过程,构建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学重心由教向学转移;成果导向要求更加关注教育结果,以学习成效为目标进行逆向教学设计,评价中心由评教向评学转变;持续改进要求完善学生学习成效不断增值的质量保障机制,保障教学过程持续改进。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增值”教育质量观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评价经历了由关注投入的传统质量观向强调学生学习结果的新质量观的转变。新质量观关注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以学生学习成效增值为质量评价标准,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增值性评价视角、以“证据”为基础的可持续评价方式、以教育改进为目标的评价理念等特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须树立以价值增值为质量评价标准的新质量观,以满足当代工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坚持需求导向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
高校要主动调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并对接国际标准构建与工程师制度紧密衔接、符合学校定位的培养标准和毕业要求,强化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法律以及环境等相融合的全人培养。同时,要学习国际工程教育先进经验,以新质量观为指导,构建与工程师制度紧密衔接的质量保障和改进机制,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合作育人新模式
高校要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协同发展。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不断加强体系化、制度化、契约化建设,引入企业合作育人,构建起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和适应行业企业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及贴近企业和工程实际的培养环境,开展项目化教学,推进课程内容对接职业要求、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文凭对接职业证书。
深化产教融合拓展优化育人资源
要大力引进企业优质资源搭建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标准等融入课程教学中。支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开展合作教学。积极开展合作研究,服务地方产业升级,支撑教学改革和水平提高;吸纳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构建融多元文化于一体的育人体系。
本文来自 教育部规划建设中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免费领取 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Kris

ACCA资深会员,AICPA会员,汇栀咨询合伙人。拥有10年以上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融资经验,先后供职于联盟产业资本和熠美投资,有丰富的财务尽职调查、海外上市、财务模型搭建、运营状况诊断等经验。擅长以投资的眼光来梳理企业财务状况,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的将自身的企业工作经验,将财务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结合,并通过与学员的互动交流,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双方探索、引导与深度参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多重价值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