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入准则的基本内容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发布时间:2021-12-09 15:59
阅读:715次

为解决收入确认方法存在的缺陷,财政部于2017年7月出台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新收入准则以控制权转移为收入确认的判断标准,不再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建造合同进行区分,构建了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新准则的出台和实施,改变了原准则的理念和模式,对拟IPO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新收入准则的基本内容
合同在新收入准则中得到了重新界定,其成立标志着企业享有向客户收取对价的权利,同时又负有履行义务的责任。企业确认收入的方法应当体现公司业务的模式,金额应当反映公司预计因交易而有权取得的金额。只有当企业不再负有履行义务并将控制权完全转移给客户时,才能进行收入确认,即收入确认的判断标准是控制权是否发生转移。本文认为,新收入准则具有两大特别的转变:一是新收入准则就公司对核心事项的重大判断和估计方面给予会计人员较大的自由;二是公司在判断收入确认的方式和时点时,需充分考虑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实质以及交易模式。
(二)新旧收入准则的差异对比
原准则以收入费用观为主导,企业以利润表为对外披露的重点,利润表体现了企业在过去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因此比较注重历史数据。而新收入准则以资产负债观为主导,企业以资产负债表为对外披露的重点,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了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更加关注公司的前景发展。此外,原准则以规则为导向,对各类业务的收入核算都做出了详细明确的规范,凡是规则没有明确禁止的,企业都可以做,导致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加大,违背了准则的精神实质。而以原则为导向的新收入准则要求财务报表的充分披露以避免操纵利润,重点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和真实公允表达。但是原则没有对所有情况给出详细的会计处理,留给财务人员太大的主观判断空间,增加了对财务报表的理解难度。作为会计准则,原准则已经不太符合当下业务的要求,因此必须实施新收入准则。表1对原收入准则和新收入准则的适用范围、确认标准、确认条件、确认时点、列报和披露等方面进行比照,此外还就建造合同这一特殊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三)新收入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首先,新准则理念发生转变,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状况,向投资者提供清晰明确的企业经营情况。其次,不再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建造合同进行区分,而是运用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对收入确认时点进行判断,使得各行业的数据相互可比,进而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再者,新准则的收入确认模型较为直观,更加便于理解,以权利和义务的转移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最后,收入准则由规则导向转为以原则为导向,旨在为特殊交易事项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引,更好地贯彻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推荐阅读:【新收入准则下工程总承包模式收入确认与计量】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Alex

华东政法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师上海师范大学外聘教授,长江出版社《财务会计习题集》主编;中国注册会计师,ACCA会员,CFA持证人,FRM持证人。 曾就职于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是会开直升机、会开坦克、会潜水,去过36个国家的“博士商科教书匠”,坚信“商科没有学不会的知识点”。教学成绩斐然,口碑极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