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文章来源:CPA官方教材
发布时间:2021-11-12 15:28
阅读:645次

《财务成本管理》是CPA考试中较难的一科,需要记住的知识点和公式较多。在复习中,考生们要熟练记住每个知识点和公式,并学会运用。本文为考生们整理了知识点: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备考的同学们可以参考学习。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如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不同财务分析者由于分析目的有别,而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最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财务报表分析的比较分析法,是对两个或以上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揭示趋势或差异。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对象分为:
(1)与本企业历史的比较分析,即不同时期(3〜10年)指标相比,称为趋势分析。
(2)本企业与同类企业的比较分析,即与行业平均数或对标企业比较,称为横向分析。
(3)本企业实际与计划预算的比较分析,即实际执行结果与计划预算指标比较,称为预算差异分析。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分为:
(1)会计要素的总量比较分析。总量是指报表项目的总金额,例如,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总量比较主要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如研究利润的逐年变化趋势,看其增长潜力。有时也用于同业对比,分析企业相对规模和竞争地位的变化。
(2)结构百分比比较分析。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转换成结构百分比报表。例如,以收入为100%,分析利润表各项目的比重。结构百分比报表用于发现占比不合理的项目,揭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
(3)财务比率比较分析。财务比率是各财务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它们的内在联系。财务比率是相对数,排除了规模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常用于比较分析。财务比率的计算相对简单,但对其加以说明和解释却比较复杂和困难。
(二)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财务指标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将财务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量化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为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历史值、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由于分析时,要逐次进行各因素的有序替代,因此又称为连环替代法。
因素分析法一般分为四个步骤:(1)确定分析对象,即确定需要分析的财务指标,比较其实际数额和标准数额(如上年实际数额),并计算两者的差额;(2)确定该财务指标的驱动因素,即根据该财务指标的内在逻辑关系,建立财务指标与各驱动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3)确定驱动因素的替代顺序;(4)按顺序计算各驱动因素脱离标准的差异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注:以上知识点来自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教材,由于政策的变化,教材不断变化,详细内容请参考最新版教材内容。
相关阅读:【CPA《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及维度】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Sally

“零基础备考月均通过一门”成绩创造者; CICPA持证人,10+年高校CICPA教学经验,专业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多名学生毕业即通过CPA考试,上课带动性强,善于举例与互动,用自身经历帮助学生迅速把握重点,善于分析和总结,注重学习方法和应试策略,个性温柔,风格幽默,深受学生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