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CPA要限制专业?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CPA
发布时间:2021-11-03 09:44
阅读:1347次

2021年CPA考试已经结束,根据中注协披露数据,2021年共有141.9万余人报名参考。比2020年的160.7万,少了18.8万人。然而,纵观近几年来CPA考试报名的数据变化,对比8年前,2021年想要参与注会考试的人增加了140%。
免费下载:CPA历年真题+各科详解+真实备考经验+高频知识点+考前押题
社会加速发展,压力增加成为个人生活的常态,2022年及以后的CPA考试报名人数,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大幅下降节点。
与此同时,近年来关于CPA限制专业的呼声日益高涨。甚至,支持会计类考试整体限制专业的人也不少。
先不论限制专业会否降低财会行业的内卷程度,单从目前CPA专业阶段20%左右的通过率来看,如果限制报考专业,通过率会上升吗?
CPA和中级考试要提升门槛
前不久,美国证监会前首席会计师Lynn E.Turnner撰文指出美国上市公司审计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其中就包含关于部分考生禁止报考CPA的提议。
有业内的大佬说要提升学历、还有人说为了保障含金量一定要限制专业、甚至乎关于报名后的弃考情况也会有惩罚的趋势!
其实从2018年开始,关于调整CPA报名条件和认证条件的消息就传的纷纷扬扬,根据当下实际情况,今后的报名条件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
在看到这样的建议后,CPA考生们有人觉得提升学历,也有人觉得要限制专业!
限制专业这事,其实一向讨论不少:双方的争论确实都存在依据,这也意味着未来考试,至少在报名条件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50%以上考生不是财会专业
近年来,会计类考试限制专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官方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
但据了解,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发布的一则讲话,侧面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响应”。CPA考生可做参考: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发布《进一步发挥会计资格考试对职业成长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其中传达了3点重要信息:
1、目前非财经专业背景的考生占报名人数比例超过半数,在校学生占报考人数近半数,他们逐渐成为考试的主力军。
2、考试内容新,突出实务性,与时俱进地适应财税会计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每年考试试题均体现了财税会计最新改革成果和经济法规的最新变化。
从这个讲话来看,官方对考试吸引力和包容性不断增强是喜闻乐见的。会计资格考试不设置专业限制,在大方向上有2点优势:
1、从会计资格考试本身出发:不设置专业限制,体现会计资格考试吸引力和包容性,拓宽了考生就业选择,激发了就业市场活力。
2、从为社会持续提供大批会计人才层面出发:不设置专业限制,能够给有财会梦想且努力奋斗的考生提供公平的成功成才机会。
更何况,从数据出发,报名会计资格考试的人群中,非财会专业报考人数逐年攀升,财政部站在宏观角度,不太可能逆潮流、逆大趋势,突然限制半数以上的潜在考生报考。
当然,我们要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限制专业也确实存在好处:财会证书市场更加规范,有利于提高财会就业岗位的综合素质。
CPA条件其实仍在放宽
事实上,CPA考试的改革趋势,一定要结合目前国家对于注册会计师的需求来看。市场目前对CPA的态度,仍是“供不应求”。
中注协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对包括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报考条件、注册会计师注册条件、注册程序、不予注册的情形等,作出了规定。
总体来看,对CPA的注册条件在不断放宽。虽然没有明确到学历及专业,但其他方面门槛确实在降低。
申请注册门槛降低部分:
(1)申请注册会计师,不再限定“国内”事务所工作经历
(2)申请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鉴证业务工作也列为工作经历计算
(3)申请注册会计师,不再有年龄上的限定
这个基础上,再来回看CPA限制专业的问题。
一方面,国家对于注册会计师的需求仍然是巨大的,即便报名人数逐年递增,通过率却在一定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会计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是否要依靠限制其他专业人员报考证书的方式来提高,其实需要打上问号。
专业的限制,对于会计专业本身的人而言,并不见得有优势。反而可能在CPA控制通过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本专业人之间的竞争,毕竟参加考试的人都有相关知识背景,那么考试难度、出题角度也可能会有随之而来的改革。
相关阅读:【ACCA和CPA的区别是什么?】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Katie

CICPA会员,ACCA会员, 曾任职于国内八大会计师事务所,负责某集团股份公司海外公司财务管理,现任ACCA及CICPA讲师,授课时全面为学生着想,耐心细致,因多年英国工作留学经历,善于结合中西会计准则进行研究解读,讲课框架清晰,细致入微,深入浅出,很细致也能正中要害,性格上沉稳中带着幽默,温柔中带着坚持,获得往届学生的高度评价和由衷认可。是当之无愧的“良师益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