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经济学——为什么大手大脚的浪费反而能拯救经济?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0-11-13 10:18
阅读:1482次

我们都知道,如果消费超过收入,就没有余钱可以储蓄,也就无法积累资金。
所以,为了成为富人我们会努力工作,有时候也会变成小气鬼,为了能储蓄更多钱而努力。
这个原理对于个人是适用的,但是对于国家整体经济是否也适用呢?
如果所有国民都变成小气鬼,这个国家真的能够变得更加富强吗?
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其原因何在。
一旦经济进入不景气,基于对未来的担忧,人们会选择更多的储蓄进而减少消费。
可是如果所有人都减少消费的话,企业的销售额就会降低,库存就会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只能降低生产减少雇用,而企业员工的收入就会减少。
那么,对未来的担忧就会强化,人们会更加坚定地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于是整体经济就会陷入愈发不景气的恶性循环中。
这就出现了以个人的角度看储蓄是合理的行为,而从整体经济上又是不合理的悖论,这称为节约悖论(paradox ofthrift)。
在逻辑学上对个体适合、对整体不适合的现象叫做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 ,节约悖论正是属于这种合成谬误。
20世纪30年代,全世界陷入严重经济衰退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节约悖论。
面对不景气的局面,商家都减少了消费,于是经济陷入更大的不景气中。
洞察这一悖论状况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开出了如果家庭不能扩大消费的话,政府也应该承担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处方。
因为只有这样,整体经济的需求才会扩大,企业的销售额才会增加,生产和雇用状况也才能够得到改善,最终通过增加家庭收入的方式扩大家庭的消费。
正因为凯恩斯透彻地了解个体储蓄和整体储蓄之间的区别,才有可能拿出这样的解决方案。
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书中就指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消费就是美德,储蓄就是恶行。
现在,电视和报纸中还会经常报道经济不景气中老百姓缩衣节食,而富人们大肆购买昂贵的名牌货,过着奢华生活的现状,指责富人们的消费行为。
但是,从节约悖论上看,富人们的这种消费能够增加整体需求,反而是在帮助经济尽快恢复。
如果商家不能扩大消费的话,政府也应该出面扩大政府支出,为企业提供投资优惠条件,而且要努力吸引外国投资者和观光客,增加投资和消费。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让经济景气起来。
2022年FRM®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FRM®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Gloria

CFA持证人,FRM持证人,精通法语及日语,十年银行工作经验及移民留学服务经验,从事金融证书行业培训4年有余,个性温柔,授课活泼、思路清晰,善于搭建知识框架思维导图,阐述知识要点,结合有关案例,帮助学员理解并掌握重点知识,能从学员的角度出发,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并耐心回答学员问题,同时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以成功带出数十位优秀学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