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至4月30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开通“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届时,符合条件且有调剂意愿的考生可及时上网了解调剂信息和调剂系统的使用方法,按要求申请调剂。
锁定时间*长36小时
一是从便利考生出发,缩短考生调剂志愿锁定时间,由原来的48小时改为各招生单位自主设定,*长不超过36小时,减少考生等待时间。
首先,为什么要有锁定期?
调剂的流程:当大家填写了A院校的调剂志愿之后,你的这个名额就被锁定。调剂系统将你的调剂信息提交给A院校,他们研招办的老师从系统中下载你的资料,审核,然后决定是否给你“复试通知”。锁定期内,志愿不能被修改。
这个过程是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如果没有锁定期,你随时可以修改,那不就乱套了。A院校正在审核呢,结果你不调剂了给撤回了。然后不审核你了,你又后悔,又填写了……因此,锁定期的存在是灰常合理的。
锁定期48小时换成36小时意味着什么?
调剂是比较看运气的。调剂系统开了之后,各大院校就开始发布调剂缺额,每个人只能有3个志愿(平行的,和顺序无关),大家*后能得到一个什么层次学校的调剂名额就靠运气和本事了(当然有人提前就联系好了)。
有的院校很好,及时给你处理(快的院校,早上填写,基本下午或者就有结果)。哪怕不给你调剂名额,也赶快拒绝,让你可以把这个名额空出来,去申请下一个调剂名额。而有的就比较恶心了,让你一直等着,甚至48h之后都没有动静。这样你就没有多余的名额了,如果看到了其他好的调剂也只能眼巴巴看着被别人抢没了。
换成36小时,一方面督促院校尽快完成审核,给学生反馈结果。36小时之后,学生看着没动静,以为被拒绝了,就换志愿了,好的生源可能没了;另一方面减少大家等待的时间,增加大家成功获取调剂名额的概率。毕竟调剂系统开通后,时间就是金钱。
院校可对成绩设置门槛
二是提升供需有效对接,精准发布调剂要求,允许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接收调剂办法设置接收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避免考生盲目报考。
院校可以对填报它志愿学生的初试成绩设置门槛,低于多少分不能填报。虽然看着是对院校好,但也是双赢的。院校可以通过设置门槛,把名额留给优质生源,也减少学校老师的审核工作量。学生可以不能没有达到对应的门槛,想申请也申请不了,也避免浪费自己的一个名额。
不过,设置门槛的学校应该不多,如果要设置,门槛也不会很高。毕竟只能对初始成绩设置门槛,而调剂除了初试分数外,还很看中学生的出身等……
增加与院校沟通渠道
三是强化考生服务,增加考生在线留言功能,招生单位可对调剂过程中的热点共性问题集中统一答复,同时还将通过增设咨询电话、安排专人值守等方式,及时解答考生咨询,确保信息沟通畅通。
这一点也是灰常人性化的,从字面上,研招办是“要求”每个学校必须有专人值守给大家进行答疑的。除了电话外,可以有在线留言,这样就避免了,人太多,打电话一直打不进去的弊端。
大家要注意,填报一个学校的调剂,*好联系一下对方,不要傻乎乎就填上去了,结果自己的调剂名额被锁定!而现在不仅可以通过电话,还可以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