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收入不如卖麻辣烫,会计人工资不如外卖小哥,焦虑了……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0-07-06 13:44
阅读:2224次
最近“地摊经济”火了。
打开朋友圈,几乎每个人都在或要去摆摊,想蹭一把“地摊经济”的东风。煎饼摊、奶茶店、早点铺、卖麻辣烫……一时间这些成了“致富秘诀”。
一到晚上五六点,每个学校的门口、道路旁边都会有成群结队的小贩出来“工作”。有卖麻辣烫的摊位,一到饭点就人头攒动,有传言说这些卖麻辣烫的摊主能月入上万。
研究生收入不如卖麻辣烫?
知乎上有个帖子“研究生收入不如卖麻辣烫”。
于是很多人以为自己爱吃麻辣烫,麻辣烫一本万利,干脆就去卖麻辣烫。殊不知即使是卖麻辣烫也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也讲专业。
曾有卖麻辣烫的店主这样描述自己的一天:早上4点多就要去农贸批发市场,各种蔬菜,各种鱼丸,各种调料,都要一一采购完毕,然后往返几次搬到车上。
回到店里,开始做麻辣烫汤料,为了防止汤锅扑出来,不管厨房多热,也要在里面呆着,其间还要放入各种辅料,整个过程大概2个半小时。
要营业了,补上桌子上的纸巾,麻油,陈醋,辣椒油,补上菜柜上的鱼丸,冷冻食品和菜品。
一天忙碌的营业之后,到了深夜十点,还要收拾收拾,为第二天做准备……
比起在办公室里舒舒服服地吹空调、朝九晚五,这样的忙碌你能胜任吗?
不要拿学历跟行业比。
你羡慕的“月入上万”不是那么容易的,也不是你说说就能做到的。学历不能和赚钱完全划上等号。
朋友在一家公司做会计,月薪5000,他总是抱怨工作繁重,干得多赚的少。他经常调侃自己,费劲巴拉考上了大学,好不容易做了会计,本以为是个工作轻松的铁饭碗,没想到如今还没一个外卖小哥一个月赚得多。
外卖小哥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多辛苦先不说,如今外卖行业的崛起,需求量增加才是小哥们工资可观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会计呢?基础人才过剩,本就供大于需。可想而知,薪酬自然不会高了。
与其焦虑,不如踏踏实实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无论哪一个行业都是一样,站在行业最顶端的,一定是将自己的专业做到极致的。
周星驰电影《功夫》里有一句台词:这就叫专业。
林丹退役了。羽坛唯一双圈大满贯、20个世界冠军、91次打进国际比赛男单决赛66次夺冠……林丹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林丹用他20年的国手生涯为我们诠释了这句台词。在这个时代,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涉足什么领域,专业的力量都是巨大的。
改变、提升
时代给予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焦虑。站在十字路口的人们该怎么办?
有人选择改变。在浙大医学院本硕连读7年半的黄晓斌毕业之后决定开面包店后,买了一台烤箱放在实验室,研究面粉、水、盐、糖以及酵母的比例,连酵母菌都是自己培养的,他还租了一间客厅,就是为了继续研究面包的制作。像黄晓斌这样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就勇往直前的人不会焦虑,因为他们知道付出就会有收获,专业上的不断精进带给他们可以盖过焦虑与慌张的快乐。
有人选择提升。职场上最纠结和敏感的年龄是35岁,对于会计人更是如此。2020年毕业生人数874万,而会计专业人数排名第一,“后浪”汹涌而来,会计人们想要乘风破浪,必须提升自己。考ACCA、考CFA,做审计,进四大……唯一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不会被年龄打倒。
与其去羡慕麻辣烫摊主和快递小哥的收入,不如找准自己的定位,义无反顾地向前走自己的路,你做不了他们的工作,他们也无法取代你。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会遇到瓶颈或困难,珍惜那些赋闲在家的日子,慢慢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
不必因“研究生收入不如卖麻辣烫,会计人工资不如外卖小哥”这样的论调而焦虑,放平心态,一切的焦虑都来自于怀疑的太多,行动的太少。每个会计人就像是夜市中的一个个摊位,想要脱颖而出,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这是你最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