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考试要刷哪些题目?要不要搞题海战术?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0-04-23 14:01
阅读:2124次

在CPA学习中,你是否存在这些疑惑:
在CPA复习的过程中我该做哪些题目?
要不要搞题海战术呢?
听课都会,做题不会该怎么办?
所以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一解答关于CPA做题的疑惑,以及刷历年真题在CPA备考中的重要作用!!
CPA考试到底要刷哪些题目?
要不要搞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有效果,但性价比不高。
因为要花费大量时间在题目上,可能会挤占小科(税战经)的学习时间,那么想通过注会考试到底该做哪些题目呢?
① 官方教材的例题和案例,此类题目是中注协专业出的样题和案例,含金量较高,甚至考试中的一些题目都是根据例题改编,请各位同学务必课后掌握
② 历年真题,真题是参考价值较大的题目,很多真题会在不同年份反复考查,通过做真题能帮助同学掌握所学知识的侧重点以及命题规律和陷阱,做真题堪称是投入产出比较高的复习方法!
③ 模考卷,每年CPA官方教材都会有新增的知识点,但是历年真题无法覆盖这些新增的内容,因此优质的模拟题可以帮你考前查缺补漏,应对“必考”的新增考点!
到底什么时候做题?
很多同学都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做题,例如有个同学晚上熬夜到12点听完了课程,然后马不停蹄地再熬夜1小时做题,请问这样做题的效率高吗?
不同类型的题目我们应该不同的时间进行练习:
①官方教材例题,一般这类题目老师都会在基础班课程中进行讲解,大家需要在课前进行预习,了解题干即可。上课期间认真听老师的对该类题目的讲解,每节课后第一时间去复习这类题目。
② 历年真题,每学完一章的知识点,建议大家在CPA课程学习完后1-2天后去做分章节的真题,这里有3个注意事项:
1.不要听完科立即去做分章节的真题,而应该先去复习下已经学的知识和例题,1-2天后做分章节真题的时候其实也起到稳固知识的知识。同时还能弄清楚考点的考查形式,题型情况,难易程度等内容,做到心中对课程有个总体的把握
2.不要死板的学完一章采取做分章节真题,例如税法的增值税这一章,一般4-5课时(10小时)才能学完,如果等到一章学完后再去分章节真题,反而效果不是太好,应该每学完1课时就是及时做题。
3.分年份真题建议大家考前1个月左右开始练习,寻找考场的感觉。
③ 模考题,很多同学喜欢在前期就开始做模考题,开始寻找考试的感觉,错错错!建议大家考前2周左右开始做模考卷效果较佳。模考卷千万不要做太多!什么8套模考卷,你算算后期有时间做吗?2套高质量的模考卷就够了!
题目该怎么做?
对着书本做可以吗?
很多同学喜欢边看书边做题...这是个错误的做法,做题是独立思考的环节,通过做题帮助你在大脑中重新梳理已学的知识点,如果你边看书边做题,肯定会削减做题查缺补漏和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正确的做题如下姿势:阅读题干→抓出考点→梳理思路→找出陷阱→进行答题
做错的题目该怎么办呢?
做题目肯定会错。做错的题,首先争取尽量弄懂,梳理做错原因,归纳出错题对应的知识点。
一道题做不对,无非是下面4种原因:
1.知识点未掌握
如果阅读完题干后,压根你都不知道题目在说的是什么,证明相应的知识点你都没掌握,请重新学习相应考点,该听课听课!
2.知识点没记住
如果你是因为某个知识点没记住而答错题了,抓紧在讲义上标记,咱们经常看你一看,考前突击背一背,这类题目做错千万别灰心,因为背这个东西只要花时间都能解决
3.掉进命题陷阱
如果你是因为掉进陷阱里而做了题,赶紧把这道题收录到你的错题本里!
4.粗心大意
如果你是因为粗心大意做错题了,额,咱们对自己狠一点,用锥子扎下自己,相信我,3次,你的粗心大意这个毛病就能改了。
刚开始做真题/教材例题总是错,
我是不是不适合CPA考试
很多同学做完题后开始焦虑,因为总是做错,如果你听完课去做题,结果发现几乎全对,你认为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很多人在刚开始做题时,都可能接近崩溃,如果你在泪水中连刷3遍真题,相信慢慢地都找到了感觉,做题正确率也会提高!
题目的价值不在于答案,而在于分析题目,感受难易度,找出考试重点。弄懂知识点才是不断提高的过程,远比看参考答案的效果要好上很多。
通过以上五个解答,相信大家肯定明白2020年该如何与“与题共舞”了,提前祝大家顺利通过今年的CPA考试。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Katie

CICPA会员,ACCA会员, 曾任职于国内八大会计师事务所,负责某集团股份公司海外公司财务管理,现任ACCA及CICPA讲师,授课时全面为学生着想,耐心细致,因多年英国工作留学经历,善于结合中西会计准则进行研究解读,讲课框架清晰,细致入微,深入浅出,很细致也能正中要害,性格上沉稳中带着幽默,温柔中带着坚持,获得往届学生的高度评价和由衷认可。是当之无愧的“良师益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