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美女学霸红遍网络,中国母亲10条家规曝光!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25 16:28
阅读:4852次
最近,宅在家无所事事,小编又翻出若干年之前看过的一本书《虎妈妈的战歌》,细细口味下来,仍然感触颇深。书的作者是蔡美儿,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华裔学者。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华裔妈妈也就是作者本人,以华人家长对子女的高度期待与严格的教养方式来教育2个女儿的故事。
这本书争议较大,曾经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西方教育较宽松,讲究民主。他们很难想象还可以这样教育孩子,这本书让他们“大开眼界”。虎妈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些确实挺苛刻,最让大家诟病的是,她为两个女儿设定的10条家规:
1.不准夜不归宿
2.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
3.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4.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
5.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
6.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7.不准有任何一门科目的成绩低于A
8.除了体育与话剧,其他科目不准不拿第一
9.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10.不准在某一天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对此网友评论一针见血:
@国王KING
按照虎妈的教育方法,也许她的孩子会成长为一个多才多艺的有思想的人,但是他的童年,在这样的抱有着“分数至上”观念的父母压力之下,我觉得他不会快乐。于我而言,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欢声笑语的童年,纵使差人一步又如何,to be the one you wanna be,这是他们自己的人生,孩子一出生,他是你的又不是你的,你只能看着他们的背影……只要他不危害社会、过得健康快乐,过得平凡、没能改变世界又如何呢?
@薛定谔的猫:
我一直觉得,如果小的时候我父母能强迫我学习一样技能,总好过现在的一事无成。究竟怎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怎样的成功才能叫成功?
@NG7 2QY
有一些观点说的很对,比如 没有小孩子会自己选择努力去练琴练个好几个小时;那么如何判断父母是不是在帮助孩子做一件他确实热爱的事确实是个难题。 所以,能在很小的时候,自己就意识到自己喜欢什么是多么幸运,就像大女儿索菲亚。
这种教育方式到底有没有用呢?让人很好奇!小编又上网搜了一下虎妈女儿的近况。也许是中式严厉教育起到了作用,也许是本身就很有天赋,两个女儿先后考入了哈佛大学。大女儿索非亚在哈佛毕业之后,去了耶鲁大学攻读法学研究生,后来又加入美国军法部队,成为少尉。小女儿考入考入哈佛大学攻读艺术史。
索非亚和露露不但一路学业领先,而且多才多艺,性格也十分开朗可爱,喜欢交朋友,经常分享一些参加派对,享受和朋友Happy Hour的照片。大女儿索非亚性格开朗且幽默,在社交网络上发布过一篇流行热贴《如何像哈佛学生一样学习》,诙谐地指点大家该如何学习,比如这几条:“如果被朋友撞见你在玩游戏,允许他们没收你的手机”,“别住进图书馆。要吃,要睡,要洗澡”。她也因此红遍网络。
索非亚要离家读大学时,在信中感激妈妈蔡美儿:“有你做我的妈妈不是件轻松事,但我很高兴你和爸爸用你们的方式养育了我,让我更独立。“看来她并没有因为母亲的严苛教育而怨恨她!
索非亚和露露真的就像蔡美儿期待的那样,活出了110%的人生。也许教育根本无所谓对与错,因人而异。这两个孩子性格开朗,活泼,所以严格管教,效果会更好。但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如果再这样苛刻的教育,结果会适得其反。
作者有一个教育理念,小编还是很赞同的:人世间所有意义非凡、值得去追求的事情,都充满了艰辛!蔡美儿从小就目睹了华人在美国社会中的边缘化处境,加上父辈拼搏的经历,让她笃信唯有努力拼搏才能改变命运。的确,没有一条成功的路是好走的,唯有付出非常人的努力,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成为理想中的人!
小编想起认识的一位ACCA考生,她不是很聪明,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也只是在中游徘徊,大学只考上一所二本院校。但她却有着非常惊人的毅力,别人学一遍她学两遍,别人刷一遍题她做3遍,每天凌晨12多点睡觉,早上5点就起床。靠着这股拼劲,大学毕业时拿下了她ACCA10科,顺利进入四大中的安永会计事务所实习。
她说她从小学习就很刻苦,这完全是因为父母的严格教育,让她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她知道笨鸟要先飞,就算不聪明,她也要为自己的未来争取一把。
网上曾流行一句:“别老说别人比你有天赋,以你的努力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需要拼天赋的地步。”确实,天赋是最后一个阶段才需要的东西。走到那一步之前,需要的只是勤奋,努力,认真和坚持不懈。而学习真的是一件苦事,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发自肺腑的热爱学习,这时候父母成了他们背后强有力的推手。
也许每个人可以到达的高度不同,但总要放手一搏!如果我们生命中能遇到一个逼你全力以赴的人,是人生幸事!即使遇不到,也不要浪费生命,只要努力,前方总会有一个更好的自己等待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