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金融小课堂:如何做出金融决策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0-03-17 11:55
阅读:1518次

Q:我对“金融是时光机”这个概念印象深刻,可是我怎么才能判断准确,什么样的投资能有更多的收益呢?比如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就想着去国外读书,后来离梦想的学校失之交臂,工作之后就把当初为出国准备的钱拿去交了房子首付,现在都不知道没读成书是好是坏了。
A:留学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投资决策,所以你一定要从“风险-收益比”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些年,很多年轻人都想去国外念书,但这个花费比较高,一年可能就几十万,几年上百万就投出去了,而且投资的周期也很长。放在前些年,出国留学的“风险-收益比”很高,因为那时候出国的人少,一回国就有鲤鱼跳龙门的感觉,整个人就身价倍增了。但是,随着出国的人越来越多,门槛越来越低,回来以后的收入水平也不像之前那么高了,提升也不是那么显著。这意味着留学投资的“风险-收益比”是逐步降低的。从单纯的现金流的角度来看,这位同学当初买了房应该是非常成功的一笔投资了。
至于怎么去作人生规划和人生投资,这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说有的人“留学”是为了开阔视野,见识不一样的人生,有的人则是要镀金,获得更高的薪水和职位。面对不同人群,你判断“值不值”的标准和价值尺度就不一样。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方式,掌握事情背后的一般性规律,然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来安排你的人生。社会环境在变化,但是人性其实没有变过。
CFA®考试金融小知识,每天学一点,摇身变成金融达人
所以,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为什么金融有用,因为:
它是一个风险-收益决策衡量的框架性思维,一个人要具有这种思维能力,才能保证在大的人生决策上,作出对的选择。
它是一门对未来做资产配置的学问,它的一切都是基于对未来的计算、预测和分析。这是金融的一个根本特征。它不关心过去,它只关心未来。
Q:不同人的性格不一样,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也不同,对于不同的人群,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投资建议?
A:这是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问题。金融学研究的是什么呢?金融学一直在研究要为人们提供“最优”的“风险-收益”权衡方案。所谓“最优”就是针对个人不同的“风险偏好”做出一个最佳的选择。这两年,行为金融学特别盛行,2013年的诺奖得主 Robert Shriller 和今年的诺奖得主 Richard Thaler,他们都是研究人的心理会对人的投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比如说,有些人是风险爱好者,一个典型的判断标准就是:他们从不后悔自己做过什么事,只会为没做什么事后悔。相对而言,他们就可以做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他们适合去做天使投资人。因为投天使意味着:投初创项目,失败的概率很高。但你10个里面投中1个,你都算是赚了。所以你得有胆略,你得投下去,你要敢于冒风险。这一投下去投中了,你可能就财务自由了。这种人还可以投一些高科技的,或者是医药行业的项目,风险高,但是期望收益也高,反正赚了就赚了。
但是另外一种人,他们对风险很厌恶,他们特别保守,那就明显不适合这个行业了。天使项目都有风险,他们这种性格就会反映在他们的项目选择上,他们可能一年以后,一个项目都投不下去,因为看着都发怵。他们要是投了一支高风险的债券,做了一笔高风险的投资,万一亏了他们肯定很心疼,然后会后悔地说,“我绝对不该做这种事”。这种人的投资策略就应该是保守一点,应该多选债券、多买指数基金,做保守型、不激进的投资。
所以,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一样,这种风险偏好不仅会反映在你的投资决策上,甚至对你的人生决策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很多人一辈子混混沌沌,根本搞不太清楚自己的风险偏好,也搞不清自己的风险厌恶程度,这对于我们人生的决策来讲,其实挺有害的。
2022年CFA®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F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