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消息

网络错误,请稍后重试

学习码

*请注意区分字母大小写

*请输入正确的学习码

激活成功

领取失败

当前位置:中博教育 > 学习指导 > 北大博士后离家20年杳无音讯,乌鸦尚知反哺,亲娘岂能不养?

北大博士后离家20年杳无音讯,乌鸦尚知反哺,亲娘岂能不养?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12-05 15:53

阅读:1714

在热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得知儿子的消息,然而,儿子却让人带话给父母,不要再找他………并回复媒体七个字,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件事情也引发了全网热议。

1.乌鸦尚能反哺,何况人焉?

想必大家听过乌鸦反哺的故事:小乌鸦长大后,当它们的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时,就会把食物用嘴衔回巢中,嘴对嘴喂到母亲口里,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直到年迈的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食物为止。

乌鸦反哺的故事令人潸然泪下。父母抚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这原本就是华夏民族世世代代的人伦传承。可是,最近曝出的一组新闻,却极为让人虐心。

这是源于一个寻亲的故事。在江苏常州有一户普通农家,夫妻俩长年患病,靠低保度日,日子过得极为艰辛。尽管如此,贫穷的父母仍然靠卖老鼠药为生,含辛菇苦养大儿子,供儿子读书。儿子也不负厚望,先后在苏州大学读完了硕士,在中科院物理研究院攻读了博士,1997年又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后研究生。

然而,这名妥妥的精英学霸,却在1999年时,告诉家人要和女友远赴日本留学。当家人赶到北京时,他竟叮嘱家人不要让女友知晓自己来自于贫困家庭。出国前,他和女友结婚,家人想参加他的婚礼也被拒绝。

到了日本后,父母原本指望儿子条件好了,多少能补贴一些家里,可是他却不要家人再和自己联系,断绝了和家人的往来。从此,他在父母亲人的世界里整整“失踪”二十年。

这二十年里,他究竟去了哪里?直到2019年下半年,他的母亲病危,希望见小儿子最后一面,在一些热心网友的帮助下,才在美国亚特兰大发现他的踪迹。

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功成名就”的他,却借助第三方,转告家人不要再通过媒体寻找他。当别人询问他是否与母亲相见时,他却回答“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岂不是摆明了他要与父母家人彻底“绝交”、“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

已经有二十年没有见面的儿子拒绝回乡探亲,甚至连躺在病床上的风烛残年的母亲也不愿见,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他如此决绝与狠心?难道是有什么隐情吗?我们对答案不得而知。

联想到他曾经不愿让女友知晓自己的贫困家境,乃至连结婚也将父母亲人拒之门外,难道是因为根植于他骨子中的自卑,嫌弃贫穷的父母丢了自己的颜面?

或许真的如他所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不明真相的世人难以评判孰是孰非。但是,这难道就能成为他厌弃父母,不孝养父母,甚至连父母的面都不想见的理由吗?

2.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曾经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个孩子,从出生一直到大学毕业,基本上都需要由父母供养。在金钱上,除了要为孩子支付学习、生活、交通、医疗等费用,以及定期或者不定期给孩子零用钱,还要包括家长为抚养孩子付出的劳务费,而每个普通家庭在孩子身上的花销,少则四五十万,多则上百万。

孩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每个月的收入,除去自己的生活开销,又能拿出多少孝敬父母?对多数子女来说,每月每年能够孝敬父母的钱只怕也是极为有限的,甚至都不知要等多少年后,才有能力回报父母在经济上的所有支出。

这仅仅是父母和子女双方在经济上的付出和回报。另外还有感情、时间、精力的投入,而这些投入都是无价的,根本无法用金钱衡量。

幸运的是,不念父母生育之恩,遗忘父母抚养之情,视父母如路人的儿女毕竟是少数。在我们身边,更多地传扬着富有爱心和充满感人温情的故事。

河南女孩赵金凤上初中时,父亲因病去世,她与有精神疾病的母亲相依为命。2015年,赵金凤考上了南昌理工学院。生活原本应该苦尽甘来,可是,赵金凤的母亲却又不幸罹患了中风,并导致脑梗死后遗症、右上肢偏瘫,生活无法自理。2017年9月,赵金凤把母亲从河南老家背到南昌,在学校附边租了一间房子,一边读书一边照顾母亲。

湖北孝感女孩李燕,父亲患有间歇性精神性疾病,母亲患有尿毒症,家庭极为贫困。2012年,李燕考上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创业,挣钱为父母治病,2017年5月3日,李燕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

还有一位名叫赵德龙的河南小伙子,他3岁时,因为一场高烧,患了小儿麻痹症。为了给儿子治病,父亲骑车带着他四处捡废品卖钱。在父亲的努力下,他终于能够勉强正常行走。高中毕业,他考上河南科技大学。可是,为了给儿子治病,父亲耽误了自己的病情,瘫痪在轮椅上。于是,赵德龙从大二开始,就把父亲带在自己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父亲。毕业后,他又带着父亲一起去工作。


《诗经》云:“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父母对子女呕心沥血,历尽千辛万苦,儿女一朝成人,尊敬父母,孝敬父母,赡养父母,为

父母养老送终,这既是义务,也是责任。

3. 百善孝为先

是的,我不否认,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一位父母都称职,并非所有父母都能让儿女发自内心感恩戴德。甚至有的儿女可能因为父母的一些不当行为,比如对子女过度严厉和苛责,重男轻女极度偏心等等,抱怨父母,对父母心怀不满。

就像那位失踪二十年的北大博士后,就算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即使父母亲在生活中有什么过失,哪怕做儿女的曾经在父母面前受到百般委屈,这难道就能成为子女悖逆父母、不孝父母、不敬父母、不养父母的借口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父母的生恩养恩重于泰山,没有父母的付出又怎能有我们的今天?

我不知道那位北大博士后有没有子女?他是否也做了父亲?要知道,为人方知父母难,做父母的艰辛也只有过来人才能体味。

有句话说得好,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可能并不知道父母在爱着我们,更不懂得怎样去爱父母。然而,当我们成年后,在我们日渐步入中年、老年后,看着膝下的儿女,大约也只有这时才能真正懂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包容和接纳,保护和照顾,才能明白什么是孝心!

陈毅是我国的开国元帅,他曾经有一次回家乡探望老母亲。老母亲卧病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看见儿子回家,母亲在慌乱中,把放在床上的尿裤子藏到床底下,谁知被陈毅看见了。陈毅元帅丝毫没有嫌弃母亲,而是对母亲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说完,他就要把母亲的尿裤子拿去洗。母亲拦着他,他又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

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用他们的泪水与笑容迎接我们的降临。此后岁月,他们又辛苦将我们养大成人。当我们长大了,成年了,父母亲却也老了,发白了,背驼了。

如果人的一生中有八十年的寿命,那么至少有二十年的时间是在为儿女操劳。有的父母为子女操劳还不止二十年。当儿女结婚了,又要继续带孙子,可以说半生心血都在儿女的身上。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趁父母在,多陪伴,多珍惜,人生最不能忘的就是父母恩!



好好学习,充实自己,为你答疑!
注册有礼
购课咨询
学员服务
免费通话
申领资料
在线咨询
+
中博教育·免费咨询
输入您的手机号,点击“免费通话”,将接到中博咨询老师的电话,请放心接听,该电话完全免费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获取2025年学习资料包

了解更多我们的课程,填写信息得学习资料包
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您想获取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