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85金融硕士,跨省跑了5个城市,一个offer都没有!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11-20 10:07
阅读:2662次

当别人还在双十一狂欢留下的余震里炫耀战果时,一位985金融硕士深夜崩溃大哭:
“我本科211,现在是北京某985的金融硕士。券商投了10家,银行投了4家,甚至跨省跑了5个城市,至今零Offer!”
01“我拿20年青春读的书,换不来一份工作。”
近日,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热搜帖:“2020年秋招找不到工作是什么体验?”,帖子引发几十万粉丝围观,其中不乏高学历人才,他们的心绪像开闸的洪水一般借机倾泻了出来:
@匿名用户
财经类一本,QS20硕,投了15家公司,只有两家看了简历通知面试,五大行只有一家通过简历筛选,目前为止零offer。
@匿名用户
本科211,硕士上游985,硕士期间3Sci带top,拿到国家奖学金,面了五六个,其余简历初审也没过。
......
寒窗苦读十余年,在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学历似乎一点用也没有。
02找工作时,学历真的没有用吗?
近年来,伴随着越来越多学历背景优秀的学生不受待见,“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知乎上有这样一条帖子:普通一本,QS前60硕士,经济类专业依然没有offer,去哪很多是一群海硕,211硕,985硕,学历通货膨胀比货币还严重。
由此可见,学历之所以不再值钱,主要有两点:学历好的人太多和学历专业性较弱。
现如今,求职市场随手一抓都是大学生,研究生、海归也是一大堆。你学历高,我还能找到学历比你更高的人。
再者,秋招市场本就“僧多粥少”,供大于求,所以导致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历的价值只能相对应的贬值。
前段时间,国内一家银行分行的录取名单被流出,里面几乎清一色的清北毕业生。尴尬的是,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做柜台这样的基础岗位,以前金融首选券商投行或者基金的校毕业生们,甚至连分行的非定向柜员也要彼此竞争了。
今年10月份,一个HR的网上发贴吐槽,说是一个清华的应届毕业生面试产品经理,工作经验没有,社会阅历为0,开口就要月薪3万以上,还要965加期权,HR没忍住,狠狠地喷了应聘者。
职场不只是一个看学历的地方,能力更加重要。所以,不是学历没用,是你不值钱。
03没有学历,你连入场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读书无用论”是世界上荒谬的谎言。
这段时间,朋友圈连续爆出两个大事件:
一个是,深圳市龙华区“年薪30万聘中小学老师”共吸引了海内外3.5万人报考,其中76人毕业于清华北大,博士23人,近9成是研究生。
一个是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高级中学招聘20人,其中19人毕业于清华、北大,20人均为硕士以上学历。
看过网上一个统计:知名企业家,几乎都毕业于学校。
刘强东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
丁磊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
雷军毕业于武汉大学......
看看上面这些数据,就是对“读书无用论”的有力反击。
在一期《演说家》里,考研辅导张雪峰的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
在嘉宾马丁与他辩论,工作是否应该看重学历时,马丁说他的公司没有一个是重点大学毕业的,张雪峰老师怒怼:“所以说你不是世界企业500强。”
比如国内知名券商校招最低学历要求是985/211硕士,而像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学历要求最低是985/211本科。这些国内大厂们筛选人的第 一标准就是学历,那些双非院校学生的简历,甚至都还没来得及被HR们浏览,就已经被扔进了垃圾桶。
不要再谈什么“读书无用论”,如今,受过高等教育意味着你能接触到比别人更大的平台,享受更多的光鲜。
04如何让自己有希望找到好工作?
答案是“明确方向,形成不可替代性”。
意思就是要尽早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找到一份高含金量的实习,然后在某一细分领域持续学习并不断深耕,形成自己在某一细分领域的不可替代性。
比如,你下定决心要去券商,那你必须要尽早确定下来,要想在找工作时更胜一筹,那就提前考取FRM®等金融行业类证书。
举个例子,秋招时,同样面试四大,别人可能在大学考取了ACCA,有相关实习经验,在财会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深的见解,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这个时候你怎么跟别人竞争?
所以,即使你是双非院校,学历也没那么的高,只要早点确定方向,深耕下去,找工作的时候依然可以干翻很多清北复交毕业的。
免费领取 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ZHANG

高校法学讲师职称,拥有七年一线课堂教学经验,授课激情幽默、重点突出,课堂氛围活跃。主编《公共基础知识教材》、《公共基础知识教材配套习题册》内部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