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专访:我为什么要学CMA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09-23 18:02
阅读:11036次

他深知,运途也许本就不是人操纵掌握的。
但属于我们的自传却是由我们自己来撰写,敏感的灵魂和坚定的意志,积极的心态和倔强的性格,安静又充满野心,这是他的一体两面。
也是这样的性格让王同学在大学期间不断思考,找到自己的方向。
“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而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本期学霸学长Vincent娓娓道来。
学长信息:
Vincent
CMA全科通过好学员
学校:长安大学
专业:201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就业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Q1:学长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您觉得您的大学生活怎么样?您会如何形容您的大学生活呢?可以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坚持、思考、多去感受”如果非要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的话,我可能会这样形容我的大学生活。坚持是因为大一时去参加了学生会也担任了我们班的班长,后来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的学习时间与班级学生会活动的工作没有办法平衡,曾经一度想要放弃,但是后来觉得不能这样半途而废。
那段时间整天熬夜,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很感激当时的自己坚持了下来,通过那段时间觉得自己的成长与收获是非常大的。
我觉得我们大学生一定是要多去思考的,因为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就是非常喜欢运动与旅游的,所以我觉得我的大学生活还是挺丰富多彩的,我会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一样的人文环境。
其实我觉得大学生活充实与否,每个人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你有你的经历,我有我的自传,而属于自己的这篇自传如何撰写,取决于我们自己。但我觉得不论选择如何度过,主要是一定要有事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尽管可能会有些许遗憾,但我觉得收获是大于遗憾的。
Q2:学长,您现在是在曾被誉为“中国的脊梁”的中交三航局工作,是一个很多同学都非常向往的工作,请问您是如何得到这份工作的呢?
我记得是去年5月份中交三航局来我们学校做校企联合宣传,计划要举办一个定向的国际工程联合培养班。我当时正处于一个对未来工作有一些迷茫的这个状态,看到这样的一个好机会,我当然不能错过。就立马投了简历,后来又参加了面试,和HR深入聊过之后,我了解到这份工作是需要在国外至少工作5年的,当我听到这一点非常兴奋,因为我觉得就应该去外面看看更大的,很去体验一下。而且面试时和HR聊的也比较投缘,所以后来便很顺利的进入了联合培养班。
Q3:学长,结合您自己的经验,对于一些毕业后也想进入大型集团企业去海外工作的同学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觉得有海外业务的公司他们在选拔人才时,比较看重的首先就是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和他的管理的一个思维逻辑,是要求我们把技术和管理结合起来的,这样的话你对整个工作的的把握是在战略层面,战略角度考虑是比较多的。考虑问题就会比较,领导布置的工作也会完成的比较好。我觉得CMA的知识体系就是培养了我们这样的一个将财务与业务相融合的能力。
其次是语言。因为在国外很多情况下工作的语言就不再是中文,而是英文或者其他语言,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在国外和我们对接的客户几乎都是国外的企业,一定要把自己的这种国际化的能力展现给国外的公司,让他们觉得我们是值得信赖的,而语言就是关。
而且我认为修一个第二外语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现在一带一路这些沿线的语言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有一定的语言能力的话,那么当有这样的机会的时候肯定会优先选择你,而且现在很多公司都会优先晋升有海外工作经验的。
Q4:那对于同学们在实习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呢?
我非常建议同学们在大学里面有两份或者两份以上的实习,好是去一线的城市去体验一下,因为我觉得这样对自己的成长与锻炼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我之前有看过一个报告,有过实习经历的,等毕业后真正进入职场,他们对于工作的满意度,相比于没有实习经历的会高一点,而离职率也会相对更低。
没有过实习经历的同学,他们在工作中的抗压能力可能会相对较差一些,因为人的预期往往会比较高的,如果去了工作单位发现和自己想象中有差别,就会觉得心里上受不了。
所以我建议大家趁着大学寒暑假一定要去实习,至少要保证两份。而且我觉得实习的经历越多,那么你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上会更加成熟,就像如何跨部门去沟通,如何与团队的成员协作完成一个项目等。
还有我在实习中感受深的就是,一定不要眼高手低,因为一般在实习的时候做的工作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很多同学就会觉得很枯燥,千万不要觉得可以一口吃个大胖子。一定要踏踏实实,要敢于吃苦乐于吃苦,我们现在在学校里都太滋润了,真正的去体味一下工作与挣钱的不易,对于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也是很有帮助的。
Q5:学长,那您接下来的一个职业规划是什么样的呢?或者对于学弟学妹们他们的一个职业生涯规划,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首先我觉得学历很重要。如果本科学校不是那么那么好的话,提升学历是很有必要的。包括我在内,我觉得我的学历还是不够。我觉得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其实到30岁左右,总会遇到一个职业发展的瓶颈期,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自己的战略高度与视野其实是达不到的。那么就需要继续充电。
所以对于我来说,我个人的计划是工作3到4年之后去继续读研究生,我可能会去申请国外的研究生,因为想去感受一下那种英联邦体制下的教学模式。因为我对我来说,我个人就我是比较善于表达的,我的表达欲望比较强烈,所以很喜欢去尝试新的东西。
但如果是家庭条件目前来说不太好,我建议可以去选择就业,可以去分担一部分压力为家里减轻负担。但是前提是你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社会的残酷,但现在有很多同学是自己也没有想清楚,我想继续读书,我不想去走入社会,但是其实终归还是要步入社会的,不要为了逃避而去读书,要问一下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然后再去做选择。
Q6:您有什么备考经验想跟大家分享的?
说到备考经验,其实我感觉自己也并没有特别的方法。对于任何考试,刷题是永远免不了的。我个人认为刷题是根本,但是很多同学会盲目的刷题。我做错的题我会重新刷至少五遍以上(间断性的,要等你忘记那道题之后,再刷,再忘,再刷,再就忘不了了),而且每次遇到不会的题我都会把它搞清楚,思索其根本的那部分知识点,这样训练之后,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就很透彻,就可以融会贯通了。
我做了笔记,这个只是为了简化书本和讲义,同时添加你没有见过的知识点,或者被你在整理笔记过程中忽略的重点和一些在刷题过程中遇到的拓展性知识点。笔记内容越精细,你的思考深度越深,认知越深刻和透彻。每一章的大题都要做,而且都要二刷甚至三刷,CMA的大题是综合性的,考察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不断的对照讲义上的知识点,不断加强记忆和理解,这在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后,放下手机,坚持一个半月,这比什么方法都重要,心不能如一,一切枉然。
Q7:您觉得学习完CMA之后,对您有哪些帮助呢?
我觉得帮助还是很大的,首先点就是它带给我的一个战略的思维。我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现在财务会计核算是不能创造价值,或者说它只是做了一个向后核算的工作,而管理会计是将业务与财务相结合,它面向的是未来,更多的是创造价值。学完P1P2之后,对于企业的整个的运营和他的一些资金的流动,其实是有很明显的认识的。对于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上帮助是很大的。
Q8:那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学CMA时的心路历程吗?
我觉得学CMA一定要一鼓作气,因为再而衰,三而竭。其实我学P1的时候积极性特别高,准备的比较充分所以就一鼓作气拿下了。但是后来到P2的时候就有些泄气了,受到外界的干扰有些多,所以P2的成绩也是没有P1高的。我觉得知识不难,但是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很多的,所以不要忽略任何一个知识点,也不要盲目自信,不要去低估它的难度,就是它没有那么难,但是也没有那么简单。必须要很认真去准备,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彩蛋问题
Q9:学长,您有什么寄语想和学弟学妹们说的呢?
我觉得就是要做好的自己,要先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儿做好,即使你讨厌它,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做到,那么不论你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有信心和决心战胜它,而且你也一定会越来越好,才可以更好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后和大家分享一据我个人很喜欢的一句话作为结束:The world will give way to those who have goals and vision。
Q10:我们后来放松一下,学长,请您根据您认为毕业生应聘时雇主看中学生能力的重要程度给以下选项进行一个排序。
①学校、专业
②绩点
③英语水平
④计算机水平
⑤软技能(演讲能力、沟通能力等)
⑥学生会、社团经验
⑦实习经历
⑧校外竞赛
⑨证书考取(高端证书)
1/5/9/7/2/3/8/4/6
从学长的回答可以看出,财经的证书的考取位列前三,说明大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一些财经证书,对以后不论是考研升学还是求职就业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通过学长的分享,希望可以让正在阅读的你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期待下次可以听到你的故事,愿每位同学都年少有为、有梦可待!
2022年CMA最新资料包领取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M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Jo

中博教育CMA项目总监,中博教育CMA全职讲师; 中国计量大学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导师、贵州财经大学ACCA优秀讲师,曾任职于某“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后作为ACCA、CMA课程讲师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授课经验,能在教学中很好的结合商业案例,从现实出发阐述知识点,善于用身边的例子阐释知识点。 作为“讲人话的老师”,Jo教学循循善诱,逻辑清晰,授课风格轻松幽默,善于通过身边事来阐述知识点,深受学员欢迎,让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了解和学习财会知识。提纲挈领式的教学逻辑,使得学生能够高效率掌握知识框架,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曾任职于某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以审计师的身份协助多家大型企业成功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