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消息

网络错误,请稍后重试

学习码

*请注意区分字母大小写

*请输入正确的学习码

激活成功

领取失败

当前位置:中博教育 > 学习指导 > “现在211学历也是白菜价了”

“现在211学历也是白菜价了”

文章来源:职业星

发布时间:2019-08-30 09:05

阅读:1223

这句话说出来也许很多人都要反驳,但是当前就业市场就是这样的,Star君亲身经历过两个很极端的例子:

985学校出来的文科专业毕业生,在上海也只能拿5000的月薪

武汉大学毕业生和双非院校(大多数是二本)的同学共同竞争腾讯的客服岗位,不过还落选了

企业招人早就破除了、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没有学历迷信,只是身处象牙塔的学生不愿意相信自己越过千军万马闯过的独木桥,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今年毕业于某西南211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Siky告诉Star君,他们班总共44人,截止采访日依旧有14人没有工作也没有升学。

“我可以很客观的说,不论专业,我们学校整体的就业率都不高。”

1

“学历贬值”是逐步形成的

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实行扩招,20年来录取率达到了几乎是三倍的增长。

1998年,320万人参与高考,录取108万人,录取率34%。这个数据包括了所有的(高)中专、大专和大学本科院校录取的考生。

而刚刚结束的2019年高考,总共有1031万考生参与,截止成稿日发布的数据,已有多个省份的本专科录取率达到了90%以上。

并且这种扩招是整体性的,专科、普通本科在扩招,985/211也一样在连年扩招。根据相关统计,吉林大学去年的招生人数已经超过了1w人。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扩招还将继续持续下去,每年从985/211毕业的人只会越来越多,高薪的行业和岗位即使去掉专业门槛,相对于庞大的待就业人群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那么考研是一个选择吗?

事实上,随着本科学历的贬值,很大一部分同学都将眼光瞄向了考研。这助推了升学竞争的日益加剧:

12月20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290万,激增52万,增幅高达21.8%,创下了改革开放40年来*高纪录。

而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总人数为834万。

超过34%的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这场升学考试竞争的激烈程度堪比一场“小高考”。

而相比于被严格“管控”的中学,全凭自制力的考研备考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认真复习,而不是感动自我的虚度光阴呢?

2

 学历之外,影响就业更多的因素

之所以说211学历对就业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除了学历贬值之外,是因为企业在招人的时候,除了学历还有更多其他的考虑因素。

大家都知道房地产行业非常赚钱,并且每年都会在秋招的时候吸纳大量的新生力量。

暨南大学2019届的一位毕业生告诉Star君,他们班去年秋招的时候有4个同学都签约了某知名地产公司,合约里的年薪是25W+。

但与此同时的另一个消息是,当时去面试这个企业的一共有5个人,然而只有4个男生成功签约,*的女生落选了,但是看简历其实女生才是5人之中**的那一个。

结果出来之后,女生非常不服气,*后毅然地决定延迟毕业保留学籍,明年再战一回。

求职是否有性别歧视?只要是个企业都会义正言辞地表示:“我们对待人才*一视同仁”,但只有入职性别比才能证明他们是心口如一。

同时,毕业院校所处的城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历的含金量。

现在这会儿是有很多人在网络上耳提面命“选专业先看城市,再看学校,*后看专业”,但当年哪是这种心态,“只要分数有可能,宁愿要西北的985也不要一线城市的211!”就业之类的问题,根本就不在考虑之中。

等到毕业了之后才知道,很多企业都只清楚自己眼前这一亩三分地的学校的情况,或者说是更愿意招了解当地情况的学生加入自己的企业,而中国70% 的就业机会都集中在了北上广深这样的超一线城市,知名企业更是每年看简历都能看花眼。

前文提到的Siky同学,她于今年7月从云南大学毕业,直到毕业前夕才确定下来自己的Offer,问及班级同学的就业情况,她说:

“我们专业的就业率是很低的,44个人有14个人还没有工作也没有升学,我可以很客观地说整个云大的就业率都不高,我不确定是不是地域因素。

211真的不够...19年整体经济形势都很不好,本科生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更别说一个吊车尾的211,应届生得既有高学历,还有多实习,更有多技能才能不在筛简历被筛掉”

而且说起自己求职时的情形,Siky更是后怕:

“真的找工作的时候我就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的学历根本不够看,我们公司2019年的校招生一共300个,有170个都是研究生。还很多海归,美国的MBA、法国的金融硕士、川大的金融硕士、北交的金融硕士、南开的、英国华威的工程硕士......”

所以能拿到这份Offer,对Siky来说并不容易,严格来说,这是建立在她大学四年的努力之上的。

3

难就业季,总要有所取舍

这几年每到毕业季,就会出现一大片以“*难就业季”为标题的新闻,虽然难免有“噱头”的成分,但在一年更比一年多的毕业生人数面前,就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一年更比一年难。

要想成功就业,在很多问题上就要有所取舍,并且要做到每一个决定都有依有据。

要在关键的时候,积蓄实力

Siky做的关键决定,就是学习ACCA。

虽然大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但是受家里三四个老会计的影响,Siky也希望自己能懂一些财务知识。她认为这可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而站在四年后的今天往前回看,Siky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我感觉企业很看重我的ACCA,我真的蛮感谢ACCA的,虽然没有考完,但是面试时帮了我很多。”

同时也是在学习ACCA的过程中,她了解到了求职实训的存在。

当时刚刚大二的Siky,对于就业已经很有自己的想法了:

“我希望趁自己没有毕业,多了解不同的工作,不同的岗位是什么情况 ,人生有无限种可能,并非事务所审计和公司财务就一定适合我,我需要给自己机会去感受。

并且我需要实际去参与才能观察和感受到未来AI可能会给企业和事务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其被恐慌和安抚的理论包围,不如自己去实践感受。”

而当时接触到的求职实训项目,刚好后续服务就有相关实习的推荐。因此当下她就想马上报名参加

“我需要的不只是专业技能,还需要看不见的软实力,比如演讲,沟通,礼仪,合作,以及人脉”

面对当时父母对她“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控诉,她冷静而有力地回应了他们,获得父母的同意,报名参加求职实训项目。

也由此获得了*份实习机会: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个不算低的求职起点。

确定方向,减少求职风险

在没有真的去尝试之前,我们很难确定自己是否会喜欢和适合做某份工作。

而鼓励大家在大学里多去参加实习,不仅仅是因为实习经历会成为我们的“求职资本”,更是因为实习可以让我们在毕业之前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减少我们在不适合的方向中付出的沉没成本。

正是在实习的过程中,Siky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或者说明白了自己更喜欢和和更适合去做什么。

当时利安达会计师事务的实习是去山东跟一个项目,一个多月的工作时间,Siky感认识到了自己并不适合做审计:“工作太过程序化,和我的性格真的不适合,所以后来毕业的时候即使事务所给了我Offer我也没有去。

后来又去某家企业的财务岗实习了一段时间,一样也是“性格不适配”:“感觉财务岗和审计岗一样,都很严谨,太过程序化,并且财务的工作内容要比审计更宽泛,都不是很想一直做这些”。

这两份实习经历让她彻底确定了自己的求职方向,也让她在毕业后的Offer抉择中有了更大的底气。

钱多事少离家近,总要有取舍

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总是容易因为想要的太多,瞻前顾后而错过就业机会。而成功就业的秘诀就是果断抉择,说不定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机会

整个毕业季Siky投了很多简历:“我当时投了蛮多什么四大,八大, 东航,亨氏,LV,美孚,巴斯夫,海尔,碧桂园,中骏都做过笔试,有的也收到了面试通知,Offer也拿到了三个”

而在多方抉择之后还是选择了华侨城(云南)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管培生这份Offer。

她介绍说“这个企业算不上是地产公司,工资自然就不能和传统地产企业碧桂园、恒大、融创等相比,是八大的一倍,略逊于四大,但是工作压力和强度比以上都要小。”

而且她笑称在她这个年纪,钱多事少离家近很难做到圆满,所以必然要有所取舍。

选择现在这份工作,不仅仅是离家近,更是因为公司有完善的企业内部竞聘制度,只要不断地成长,以后想去哪个城市缺的只是一个岗位罢了。

并且华侨城在云南当地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发展速度快机会也多,“甚至速度也会比其他集团会快很多”。

其实这个选择对她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投资相关的工作,她完全一无所知,接受了这份Offer就意味着要一切从零开始学起。

从7月初入职以来,Siky就开始了忙碌不间断的培训日程,和她的采访从7月下旬约起,直到8月下旬她才趁着周末抽出空来回答Star君的提问。

她看好这个岗位,并期待自己在其中会有的成长。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职业星,系中博教育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网编辑。Email:editor@zbgedu.com


注册有礼
在线咨询
学员服务
免费通话
申领资料
在线咨询
+
中博教育·免费咨询
输入您的手机号,点击“免费通话”,将接到中博咨询老师的电话,请放心接听,该电话完全免费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获取2025年学习资料包

了解更多我们的课程,填写信息得学习资料包
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您想获取的资料